曾文惠

曾文惠

李登辉 妻子
曾文惠,1926年3月31日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今新北市三芝区)一个家境优裕的家庭环境中,17岁那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台北女子学院——日据时期台湾女子的最高学府。曾文惠受的是日本式的教育,她的日本名字叫文子,乳名寿米可。
  • 本名:民国
  • 别名:
  • 字:
  • 号:
  • 所处时代:民国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台北县三芝乡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信 仰:基督教
  • 毕业于:台北女子学院

人物经历

曾文惠比1923年出生的李登辉小3岁。曾家是三芝小基隆的地主,财富广布三芝庄、淡水街等淡水郡地区,另外在台北也有财产,每年田租以几千石计。在早年的淡水地区,田地能有100石收成的,就被当地人誉之为财主,而曾家却拥有3000石以上的家产,可谓富贵中人。因此,曾文惠的童年少女时期都是在十分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17岁那年曾文惠高中毕业后考入台北女子学院,那是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女子的最高学府。曾文惠曾回忆说:“那时候我们女孩子念书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个好太太,所以读的都是做菜、插花、做衣服、带孩子这些知识。现在的女孩子幸福多了,可以跟男孩子一样,念完书就可以出去做事。”

曾文惠还在念书的时候,父母就安排他跟淡水三芝的同乡世交李登辉订婚。曾文惠的父亲曾庆余和李金龙是小学同班同学,又是农会的同事,但李金龙第一次向曾庆余提亲时,由于两家财产贫富差距较大,曾家没有答应。后来李金龙托有影响的人士再次提亲,才同意了。这门亲事虽说是父母之命,其实也是曾文惠的意愿。那时候,读到女子学院的女孩子,一定要嫁给医生才有面子,她的姐姐就嫁给了医生。最初,父母也是这样打算的,可是介绍了几个医学院的男孩子,曾文惠都不同意,唯独中意从小“拖着鼻涕”、“又丑又怪”的李登辉。十几年后曾文惠回忆说:“这大概就是缘份吧!”

曾文惠受的是日本式的教育。她的日本名字叫文子,乳名寿米可,她的日语水平高于李登辉,但普通话讲得不好。在大儿子李宪文入学前为了能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自28岁时开始从拼音字母学起,练习普通话。后来,李登辉跨入政界,经常与一些外国人打交道,她又开始学习英语,成为“美尔顿英语补习班”中年纪最大的“妈妈学生”,被同学们叫做大姐,并被选为班长。经过多年的练习,总算有了成果,虽然普通话仍有“台湾腔”,英语里仍有“日本腔”,但比起年轻的时候,都已大有长进。

曾文惠曾遭新党立委谢启大及冯沪祥指控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国民党落败后,挟带数百万元美金到美国,但曾文惠控告谢、冯二人诽谤,该二名立委被判有罪定谳   。

个人生活

1949年2月9日,曾家的二女儿曾文惠和26岁的李登辉结婚。当时,李登辉家住三芝乡中山路58号,曾家住50号。后来,曾家把50号房产卖了,搬到台北市华亭街47号。结婚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夫妻2人住在归绥街的一间小屋子里,李登辉刚担任助教,买不起稍好一点的“新乐园”香烟,只能买更便宜的老“乐园”烟抽,而且只能两支、三支的向对门小杂货店零买。曾文惠在没有找到工作前,以插花赚取少量费用贴补家中。这样有时还是不够,只好卖掉从娘家带来的金戒指等。

儿子李宪文(1950年出生,1982年因鼻咽癌逝世)

长女李金娥,因为这个名字太俗气,后又改名李安娜,1952年出生,曾任东海大学企管系副教授、教授。其夫黄循武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在台中荣总医院当医师。

小女儿李安妮,1956年出生,东吴大学社会系毕业,台湾大学社会学硕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丈夫赖国洲是政大新闻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届毕业生。赖既是半子,又是李氏夫妇最信赖的人,因而一言一行都受到外界的特别关注。

人物故事

第一家庭

现住台北市重庆南路的台湾“第一家庭”,人丁不是很旺,上下四代人,住在官邸的不足6人。可是侍卫、管家、佣人等却超过这个家庭人口的10倍。“老太爷”李金龙在世的时,因嫌官邸戒备森严,出入不便,没有自由,所以他搬出去和李登辉同父异母的弟弟李炳楠住在了一起。

权力背后的女人

曾文惠多次向友人提到,李登辉“吩咐”她“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四处抛头露面,除非参加官方场合及活动以外,不要出门,只要管家好了,因为官场很复杂,女人很容易讲话失当惹祸。”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李登辉在受到层峰赏识出任台北市长后,曾文惠变得繁忙起来,那时她和台北基督教女青年会之间常有往来,曾任该会台北分会董事,也会应邀敲敲爱心锣。3年之后,李登辉出任台湾省“主席”一职,世事的变化令曾文惠不敢想象,她告诉来访的人说:“以前,我们的生活圈很单纯。他当市长后,才跟政界有接触,也感到责任重大。我告诉他,只要有爱心,为人诚恳,做任何事情都一样。今天,他的担子更重,我只有更好好地照顾他。”

有舆论称:随着李登辉仕途的改变,曾文惠积极地恰如其分地扮演配合性的角色,例如在成为“第一夫人”后,在发型和穿着上,曾文惠都略作改变,根据某位“第一家庭”成员表示,这种改变是曾文惠对自己角色的尊重。在这位人士的感觉中曾文惠在“第一夫人”的头衔下,只能扮演一般场合的配合角色,她仍是“某某人的妻子”,这位“第一家庭”成员认为曾文惠并不是“很积极地想独当一面”。

曾文惠是传统地以丈夫利益为第一优先的妇女。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永远都是一年级。”随着李登辉每一次职务的变更,她都要从头学起,像一年级小学生一样。

曾文惠与李登辉订婚之后,很快就辞去了令人羡慕的银行工作,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银行是个金饭碗,

丢掉太可惜,就连她母亲都这样认为。曾文惠则安慰她母亲说:“既然那个怪人要我辞,辞掉算了,他要养我就让他养好了。”从此,她再也没出来做过一天事。

1949年,曾文惠23岁时与李登辉喜结良缘。当时李登辉在台湾大学任助教,一个月只有500元台币收入。孩子们陆续出世后,家里各项开支增大,约需1200元。为了不让丈夫被生活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曾文惠就变卖金戒指补贴家用。

早在银行工作时,曾文惠一有剩余钱,就去买金戒指,积存下来,后来竟积了一大包。此刻在生活艰难之际,派上了大用场。1952年,李登辉考上公费留学生,到美国爱阿华大学深造,所带的零用钱,也是曾文惠日常变卖金子换来的钱。

等到李登辉学成返台,曾文惠的金戒指早换光,钱也用完了。

李登辉由美返台后,当时有两项工作可供他选择:一是月薪200美金的农村复兴委员会技正,一是月薪新台币500元的省农林厅经济分析股长。当时美元与台币的比率为1:40,两个职业收入差距是相当悬殊的。而李登辉选择的是收入微薄的农林厅经济分析股长职务,因为他的老师、台大农经学教授徐庆钟当时任农林厅厅长。他听从老师的建议,舍却名利,毅然赴职。对于李登辉的职业选择,曾文惠没有半点怨言,她理解他、尊重他。

为了使妻儿的生活有所改善,不善经商的李登辉只好发挥自己的专长,每晚坚持埋头写稿,赚稿费补贴家用。曾文惠也在家里开办了一个小型插花班,负责讲授花道,李登辉也帮着用钢板刻写讲义,孩子则在母亲教课时帮忙发讲义与花材,全家人勤劳奋勉,自得其乐。这段同甘共苦的日子,使夫妻间的感情增长不少。

1965年,已经成为台湾大学教授、农复会技正的42岁的李登辉,考取了美国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及康乃尔大学联合奖学金。3年苦读终有所成,他撰写的《台湾经济发展与农工间资本移动问题》的博士论文,不但获得康乃尔大学的最高评价,同时荣获该年全美农业经济学会的最优论文奖。就在李登辉博士论文的扉页上,写着“To my wife”。但曾文惠调侃地说:“光这样写,人家怎么知道你的wife是谁呀?以后再写书该注明‘献给爱妻曾文惠’。”后来,李登辉在几本中文著作中,如《台湾农业经济论文集》的序文中,特别提到“感谢内子李曾文惠女士……支持我,使我的生活充实美满,克尽人生职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