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撕扇

晴雯撕扇

《红楼梦》章节
端午佳节间,宝玉因金钏儿之事,心情很糟糕。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不仅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且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了个灰头土脸。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故事来源:红楼梦 故事名称:晴雯撕扇 主要人物:贾宝玉 晴雯 事发时间:端午节 事发地点:怡红院 故事意义:刻画人物形象,为后文埋下伏笔

背景

虽是端午佳节,但宝玉的心境确很糟糕,一连串遂心的事让他很郁闷。“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好好一个端午节,就这样淡淡的就没了,教素喜热闹的宝玉郁郁而归,“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起因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试想宝玉此时心内糟糕之极,一腔无名无有宣泄之所,这晴雯恰于此时将扇跌折。若在平时,以宝玉宽仁之心必不计较,此时晴雯就成了倒霉的出气筒了。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这里宝玉借机发作一番,而且对象是自己房中的一个丫鬟,而且就跌扇一事而言,言之亦未太过,不算故意挑晴雯的不是。此时若换做袭人,麝月等其余丫头或许就顺着宝玉的口气,认个错或者顾左右而言它,就遮掩过去了。偏偏晴雯是块暴炭,立马反唇相讥。这下宝玉房内炸锅了,连带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了个灰头土脸。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

这样一件小事,搞的这么风声鹤唳,晴雯是有主要责任的,同时其刚烈不阿的脾性跃然纸上,也暗写了宝玉平日是如何待下的。

经过

这一场吵闹之后,宝玉房中诸人都很不自在。适时黛玉过来调侃了几句,缓和了一下房中的紧张气氛,其他人或许就揭过去了。然而,当事人宝玉和晴雯内心的芥蒂仍存着呢。然后是呆霸王请吃酒,归来时已带了几分酒意了。注意,从拌嘴至醉归,宝玉和晴雯都还没说过和解的话,两人内心还别扭着呢。然后还是宝玉主动寻求和解,:“你的性子越发惯娇了。早起就是跌了扇子,我不过说了那两句,你就说上那些话。说我也罢了,袭人好意来劝,你又括上他,你自己想想,该不该?”。

能和宝玉处一个屋内,也算晴雯之福了。然后宝玉说出了一番对物用的态度,“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里宝玉一再主动寻求和解,直到说出一番物用的道理:高兴就好!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甚至宝玉夺过麝月的扇子,递与晴雯,在宝玉的嘻笑和纵容下,晴雯毫无顾忌,也撕了几半子。

结果

其一、毫无疑问刻画了晴雯天真幼稚,张扬率性的性格特征,也为其后来的遭遇埋下伏笔。其二、反映了宝玉对物用的态度,只要自己开心就要,不要生气时拿着器物来出气,至于是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到在其次了。其三的确有遥应褒姒笑狼烟之典,侧写晴雯之貌美,设若把晴雯换做袭人或麝月一干人等,恐怕宝玉无此一番言论。

史实真相

晴雯撕扇,为晴雯埋下了祸根。由于晴雯说话太直,且毫无顾忌反唇相讥,不仅得罪了宝玉,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被奚落一顿。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到了第七十七回,心高气傲的晴雯爬在芦席土炕上被拉下来撵了出去。不久忧郁而死。王夫人以“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为由,命即刻将其送到外头焚化了。

晴雯与宝玉作最后告别时,心中交织着不明不白的冤屈。她挣扎着与宝玉换了贴身小袄,希望能穿着它躺在坟墓里,以抗议自己的被诬,并安慰自己没有“白担了虚名”。可这样一个愿望竟也不能遂愿。最后,也许出于忏悔,宝玉作一篇晦涩难懂的《芙蓉诔》祭之,可谓老虎戴念珠――假慈悲。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作者巧妙地利用这些虚构的真真假假的故事,隐写曹家血史。读者却浑然不知。晴雯撕扇的故事也不例外,写的是竺香玉堕胎的故事。晴雯就是竺香玉的另一个化身。不过,堕胎并不与康熙相干。只看脂砚斋的两条批语就明白了。批曰:“睹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又:“宝玉系诸艳之贯,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处挂号”。什么意思呢?凡写与曹寅父子想关的家事,作者一般都要“躲藏”起来,而换上康熙这个早已死去的皇帝当“替身演员”。发生在香玉一人身上的故事,也常常让不同的“演员”去“演”。

书中“扇子”为笏女子,,“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最喜欢听“撕的声儿”,“跌折”指,“顾前不顾后”的“后”暗喻。宝玉说的“借人所用”,指,也就是指曹家原有借香玉之腹,“偷生龙种”的图谋。没曾料到曹颙正式和香玉同居后,第一胎生的是女,因而曹颙很是厌弃,遂命香玉处置掉。此事隐藏在黛玉的《葬花吟》里,“以法解肚”就是指这件事,有人认为香菱的死为难产而死,算是读出了这宗公案的冰山一角。若香玉继生曹霑之后,再为曹家生下一个“纯种”男孩,那么,她最后的命运就会改写,绝不至于被曹颙所害。

第六十二回袭人以补裘之事打趣晴雯时,劝她只有“佯憨”。才是明智之选择,意思是:劝晴雯识时务点,别指望自己生一男半女求得母以子贵,唯有悉心照料憨子曹天佑方是自保性命之上策。袭人作为曹家的一员,她是痛恨香玉的,所以当晴雯被赶出去后,她说:“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证明她的立场不仅坚定不移的站在曹家一边,还是晴雯被撵的幕后推手。

晴雯本家姓赖。拆“赖”为“负束”,父母是“奴才的奴才。而且脂批云:“晴有林风”。解“晴雯”为“日青雨文”,这些文字的背后,透露出晴雯生活原型是竺香玉毫无疑问,她是曹寅笔下的一号女性主人公,在《红楼梦》里出场二十多次,本为正钗人物,只因正钗榜是按宗族谱牒排行,女子不能列入,她才屈居副钗榜首。曹寅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写香玉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