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

中国绿茶类古茶品种
普陀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中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中国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也称“普陀岛”。普陀山顶峰--佛顶山,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四季湿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云雾缭绕,露珠沾润。加之茶树大都分布在山峰向阳面和山坳避风的地方,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普陀佛茶曾荣获二等奖。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主要用料: 口味: 中文学名:普陀佛茶 中文别名:普陀山云雾茶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目:杜鹃花目Ericales 科:山茶科Theaceae 属:茶属Camellia L. 种:茶 亚种:普陀佛茶 分布:中国浙江普陀山

历史渊源

历史上普陀所产茶叶属晒青茶,

称“佛茶”,又名“普陀山云雾茶”,普陀佛茶历史悠久,约始于1000年前的唐代,其时佛教正在中国兴盛起来。寺院提倡僧人种茶、制茶,并以茶供佛。僧侣围坐品饮清茶,谈论佛经,客来敬茶,并以茶酬谢施主。据《定海县志》载:“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普陀山者,可愈肺痈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康熙、雍正年间,始少量供应朝山香客。清末,由于轮渡通航,香客及游览者大增,从而促进了佛茶的发展。

种植制作

普陀山茶一年仅采一季春茶,

采摘普陀佛茶在每年“清明”以后三至五天开始采摘,采摘标准要求非常严格,鲜叶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并要求匀、整、洁、清。采摘回的鲜叶薄摊于垫中。制法需经过杀青、揉捻、起毛、搓团、干燥等多道工序。炒制时还要注意茶锅洁净。每炒一次茶,需洗刷一次茶锅。

该茶从栽种到采制,特别注重洁净,茶树从不施肥,仅耕除杂草,以草当肥。其成品茶,色泽翠绿微黄,茶汤明净,香气清馥,滋味隽永,爽口宜人。

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o,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m,长度50~100m;田头宽度不少于2~3m,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生长环境

普陀佛茶产于中国浙江普陀山。

普陀海岛气候宜人,空气洁净,阳光漫射,常年多雾,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岛上植被茂盛,土地肥沃,茶园生态环境优良,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佛茶在每年清明节前后采制,取鲜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匀、整、净、嫩”。鲜叶采回后经薄摊--杀青--揉捻--搓团--起毛和干燥等工序制作成茶。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泽翠绿批毫,香气馥郁芬芳,汤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圆非圆的外形略像蝌蚪,故亦称“凤尾茶”。

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似螺菲螺、似眉非眉”,色泽翠绿披毫。内质香气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汤色和叶底嫩绿明亮。佛茶制成后,风貌特殊,外形紧细,卷曲呈螺状形,色泽绿润显毫;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芽叶成朵;饮后,顿感香气清香高雅,滋味鲜美浓郁。

价值

普陀佛茶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能;常喝普陀佛茶,能降低血压。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并能增血管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

普陀佛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显著;临床证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受血管紧张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紧张素活力,就能达到降压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常饮茶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不饮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