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狂想

春天的狂想

滕文骥执导的电影
电影《春天的狂想》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为故事原形,组曲的形式讲述一位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上,倍受民族音乐精华滋养的作曲家赵黎明的艺术历程。1998年电影《春天的狂想》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中文名:春天的狂想 外文名:Chuntian de kuangxiang 其他译名: 类型: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滕文骥 编剧:何平 制片人: 主演: 片长: 票房: 对白语言: 色彩: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剧情简介

音乐家赵黎明童年生活在北京一个宁静的四合院中。他与同院的女孩苏雨是好朋友。苏雨的爷爷是一位教堂的管风琴琴师,他教小黎明学习音乐。不久苏雨被父亲接回南方,那年冬天,苏爷爷离开人世。

几年后,黎明进入音乐学院,开始了音乐生涯。苏雨长大从南方到北京上大学,与儿时伙伴重逢,她同赵黎明、朴阳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最终还是选择了黎明。此时黎明创作的歌曲已在全国广为传唱,深受人们欢迎。 不久,“文革”开始了,黎明下放陕北农村,他被陕北淳朴、粗犷的风土民情所打动,积累了丰厚的音乐素材。“文革”终于结束了,黎明的音乐走向辉煌。

获奖情况

1998年电影《春天的狂想》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1998年电影《春天的狂想》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滕文骥。

1998年电影《春天的狂想》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邵兵。

1999年电影《春天的狂想》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袁泉。

电影介绍

《春天的狂想》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为故事原形,组曲的形式讲述一位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上,倍受民族音乐精华滋养的作曲家赵黎明的艺术历程。

童年的赵黎明受到邻居苏爷爷的音乐启蒙,少年的小黎明以他的天赋和努力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后来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考上了音乐学院,并和儿时的伙伴,生于“音乐世家”的王一哲同在一班学习作曲。此时他邂逅了苏爷爷的孙女苏雨。他和王一哲同时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少女,苏雨却对才华出众又不失忠厚的赵黎明情有独钟。王一哲出于嫉妒阻挠他们成婚未果,从此这对音乐情侣风雨相伴。“文革”结束后,赵黎明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在新的时代,他的创作走向辉煌……影片包括“天职”、“悠悠天地”、“风暴”、“灿烂辉煌”、“多情的土地”共五个乐章。每一乐章都有它的主题和它的音乐段落,一段段动听的音乐和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影片体裁

《春天的狂想》是滕文骥导演孕育了三年多,历尽艰辛又满怀激情的一部音乐片。主人公赵黎明的创作生涯和人生悲欢与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和歌剧唱出了一代人心中的豪情,让人一听到这些熟悉的歌声就止不住涌起一股思念乡土,追忆往昔的甜蜜和辛酸。许多人观看这部电影时都止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了眼泪,因为那些逝去的岁月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样息息相关,梦缠魂牵。

影片旋律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当这个熟悉的旋律从银幕上一响起,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被它打动。还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动人的歌曲曾经那样深入人心,飘荡在千家万户。我们都知道这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作品。

但是,滕文骥在构思这部音乐片时,却只运用施光南的音乐和他的神韵,不把这当作一部传记片来处理,他完全脱开了施光南的个人故事,虚构、创造了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这就是主人公赵黎明。由于脱开了真人真事的牵绊和拘泥,自由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了,人物的经历和音乐创作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和多彩了。

比如赵黎明为了采风到了新疆,被下放劳动到了陕北高原,这些地域的风光和人情作为视觉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表现音乐创作的天地,这些地方的人民情谊和音乐资源对主人公音乐创作的哺育也更加自然、更加丰厚了。而实际生活里的施光南是完全没有去过新疆和陕北的,他在政治运动中的经历和个人生活经历跟影片所表现的也完全是不同的,然而这种虚构和艺术加工,恰恰在更完美的意义上塑造了一个人民音乐家的形象。

赵黎明的艺术生涯和风雨历程,更丰富、更典型地反映了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命运和悲欢,甚至也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和悲欢,因此当他的生生死死、爱爱恨恨跟那些熟悉的歌声血肉般地融会在一起的时候,才能那么强烈地撞击每一个观众的心灵,唤起他们相同的经历和回忆,使他们止不住热泪横流,思绪万千。

艺术表现

《春天的狂想》首先是一部成熟的音乐片。它的艺术上的成就表现在它将音乐的曲式和电影的叙述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阕视听交溶的交响乐,从而在我们近期以来电影艺术创新方面实现了一次突破。滕文骥导演热爱音乐,早年有过学习音乐和参与创作的经历,这是导致他从影之后先后拍摄了多部音乐题材故事片的原因。

《生活的颤音》、《黄河谣》、《在那遥远的地方》都是音乐片,这使他积累了这一类影片比较丰富的创作经验。但是,《春天的狂想》不同。这部影片使滕文骥音乐片创作大大跨进了一步。他运用组曲的曲式,分为五章来结构这部影片,将音乐的篇章和人物的成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施光南的音乐和其他作曲家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影片独立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和结构,又紧紧的服从和配合着剧情推进,张驰有度地相向发展。

影片的五个乐章《天职》、《悠悠天地》、《风暴》、《灿烂辉煌》和《多情的土地》各有特色地舒展了多彩的曲调和贯穿性的旋律,但在总体上,又奔腾激越,充满阳刚之气。例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特别是歌剧《花木兰》昂扬的主题歌及得胜回乡的咏叹调,荡气回肠地展现出人民胜利的欢乐情怀,尽情地渲染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青春气息和雄伟气魄,展示了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理想光辉。

音乐创作

《春天的狂想》一个特点是,主人公的音乐创作紧紧地扣住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紧紧地扣住五、六十年代以来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转折。正是这些社会变迁处理的那样个性化和音乐化,才使得观众在重温这些熟悉的歌曲时,人人感叹,家家共鸣。比如,影片表现文化大革命的人民悲剧和社会动乱时,惜墨如金地仅用一曲评弹《蝶恋花》来衬托赵黎明和苏雨患难之中的婚礼,悲壮悠扬的曲调和词意是家喻户晓的。

但被导演意象化地电影诠释之后,就焕发出了全新的历史内容。这种音乐化的描写文革的手法,表明了中国银幕发生了把历史事件推远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的电影语式。

又比如《祝酒歌》,作为粉碎“四人帮”的惊喜喜讯,同时又传来了苏雨顺利生产,母女双双平安的消息。狂醉失态的赵黎明,跟患难之中的再生父母——陕北乡亲们欢乐起舞的醉步,这才唱出了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也才倾泻了音乐家奔腾激越的欢乐,才使得《祝酒歌》的胜利气息和人民豪情得到了超越现实描写的写意化的张,只有这种夸张才能将观众心中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往事的重温得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人物刻画

《春天的狂想》的又一个特点是它画龙点睛地刻划了赵黎明、苏雨和王一哲、苏爷爷这几个主要人物。说它画龙点睛,是指它用有限的情节,又是音乐化的情节,用笔简炼地来勾画这些人物的性格和特性。有许多人都说邵兵可以演英雄、武士、运动员,他能演音乐家吗?

瞿颖那么现代、俏拔,能塑造六十年代的姑娘和贤妻良母吗?但是影片中这一对患难与共的音乐儿女却以特有的朴素、真挚,甚至带有几分憨厚(邵兵)的气质,再现了那个难忘年代的种种生活细节,让我们充满情感的回忆起革命时代的青春年华。这都离不开音乐。这都跟音乐带动出有机的动作有关。作曲的动机和音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托举了演员,使他们的才华得以闪光,使他们的缺陷得以掩饰。

比如,在新疆的野外舞台上,一对情人居然重逢,并非演员的苏雨在热烈的舞曲声中多情地舞蹈在赵黎明面前,这种异想天开的情节无不使人忘情地欢笑;又如,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百货商店里,作曲家赵黎明,因观看柜台上的电视机里女排拼搏而萌生《花木兰》颂歌的创作灵感,迫不及待地在商店里的钢琴上座下来弹奏迸发出来的歌剧旋律,这种情节对演员的创作来说是多么大的推动和支撑。

由此,我们说,《春天的狂想》刻划了人物,突出了性格,但它比起一般的故事片,情节更单纯,线索更简练,它主要是依靠音乐化了的情节突出了人物,刻化了人物也简化了人物的繁多的描写,赋予了人物以鲜明的轮廓和突出的性格特征。

影片布局

《春天的狂想》是一部构思严密、热情洋溢、色彩绚烂、充满阳刚之气的音乐片。它的欢乐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的确荡气回肠、引发豪情。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前半部的戏剧矛盾冲突饱满和有机,主人公与反面人物王一哲构成音乐片内有机的矛盾冲突。

后半部进入歌剧《花木兰》创作时,就显得冲突不足,剧力松懈,有意展开新的人物矛盾又显出略有含糊之意;又如全片追求强烈和朦胧交替转换的光影处理,以达到和音乐处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但有的段落里,朦胧感和虚构感过于突出,光彩变幻过于飘忽,技术效果影响了准确的意境传达;《花木兰》歌剧的场面和结尾处的音乐会场虽有巨额资金保证,但造型设计仍不够强烈、规整和突出,倒不如“文革”婚礼和陕北醉酒这些民间生活的段落这般自如、贴切和热烈。

凡此种种,都是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里的局部的缺陷。而从总体上来说,《春天的狂想》,是1999年电影新作之中一部令人兴奋、确有特色的佳品.

幕后制作

《春天的狂想》是一部音乐故事片,讲述了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音乐家赵黎明的生活和音乐创作历程,成功塑造出赵黎明这样一位性格鲜明、品德高尚、执着追求艺术的音乐家形象。该片年代跨度长、气势恢弘、旋律优美、格调高雅,充满戏剧性,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洋溢着饱满的艺术激情和生活情趣。作为一部投资逾千万元的国内首部大制作音乐故事片,该片的诞生可以说是实现了中国电影人在电影领域的又一个梦想。

主导介绍

人物介绍

滕文骥,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196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血色浪漫》《生活的颤音》(获政府奖和青年创作奖)《苏醒》《都市里的村庄》(获学术奖)《锅碗瓢盆交响曲》《海滩》(参加华盛顿国际电影节)《棋王》(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入围)《黄河谣》(参加蒙特利尔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 1989年导演的影片《黄河谣》获得加拿大最佳导演奖。

滕文骥,1944年出生,北京人,从小受父母影响,喜爱音乐,中学时发起成立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话剧团,并在团里任演员。他的理想就是献身艺术。

由于音乐学院当时不招生,他便于1964年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校不到两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但他坚信,总有一天人民还是需要艺术的,为此,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闭门苦读,毕业后,他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场记,助理导演,但他一直梦寐以求能导演自己的影片。

1978年,发生在北京的“四*五”运动震撼了他,他以音乐片的形式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生活的颤音》,并与著名导演吴天明合作,拍摄了该片,这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该片强烈地表现了青年人对理想爱情和真理的追求,出于对音乐的偏爱,滕文骥在影片中运用音乐语言刻画人物,较好地将电影语言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影片真实细腻,富有新意,获得了好评,被文化部授予1979年优秀影片奖,他本人也荣获文化部1979年青年优秀创作奖。

随后的几年中,他又先后参加了《苏醒》《锅碗瓢盆交响曲》《大明星》《让世界充满爱》《棋王》《都市里的村庄》《海滩》等影片的编或导,滕文骥导演认为电影创作不能离老百姓太远,于是他有意地去工厂、农村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创作出了《锅碗瓢盆交响曲》《棋王》等较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都较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许多影片都拍得轻松自然,真诚平易。

1989年,滕文骥第一次踏上西北黄土高坡,就被那里质朴的民俗风情、汹涌奔腾的黄河所震撼;黄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促使他有了一种责任感;有一股强烈的创作激情,于是就有了影片《黄河谣》,该片可以称的的上是滕文骥的又一部成功的音乐片。片子里的西北民歌,民族乐器的运用,显示了他对电影、对音乐的高度理解,也显示了他的导演才华。

《黄河谣》是一部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所作为的影片,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高的评价,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1990年加拿大第14界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人物评价

《黄河谣》后滕文骥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并导演了影片《曼荼罗》《在那遥远的地方》《香香闹油坊》《征服者》等,其中《香香闹油坊》和《征服者》可以算是商业片了,滕文骥在拍摄这两部片子时,注重好看,不追求写实效果,但影片的格调还是比较高的。近年来,滕文骥建立了自己的营影业公司,又当导演又当制片,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滕文骥导演的电影有艺术片,也有商业片,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他都认认真真的拍。他支持影片的大众化,真实性,风格虽然不同,但要真实可信,因此,他的片子多数是记实性的,对人物的刻画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使观众感到自然诚信。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苏醒》《北京深秋的故事》《都市里的村庄》《曼荼罗》《锅碗瓢盆交响曲》《海滩》 《飓风行动》《征服者》《在那遥远的地方》《棋王》《让世界充满爱》《大明星》《香香闹油坊》《生活的颤音》(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黄河谣》(广电部1989—1990优秀影片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他是“第四代导演”中不断变换自己创作视点、变换创作风格的一位导演,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进取的导演。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滕文骥以其丰富的作品为新时期的影坛添加了亮丽的色彩。

滕文骥在创作中关注人性话题,关注现实生活,同时也大胆地在电影语言上进行突破性的尝试。

2003年出品的火爆电视剧《血色浪漫》掀起收视狂潮,是具深度、力度、结构、叙述都十分到位的导演力作,滕文骥的杰出导演才华再次受到世人瞩目。

主演介绍

邵兵,曾做过皮划艇的运动员,练就了一副健美的体形和坚实不拔的性格。 1989年,邵兵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在上学时期曾参加多部电视剧的拍摄。1993年结业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场,曾担任多部话剧的主角。

1993年拍摄《炎帝传奇》在片中他健康的体魄和独特的赋性受到观众的青睐。

1994年,在夏刚影片《与旧事干杯》中,邵兵饰演了不太会说中国话的澳籍华人,1往情深地爱上了女主人公蒙蒙,女主人公来到后可怜车祸身亡。邵兵以感情精致的方法表现了人物内心纯情的可爱。1995年邵兵又在《赢家》中饰演1位只需1条腿的残疾跑步运动员。以本身真挚的感情和坚实不拔的毅力,高尚的情操赢得了女主人公的爱情。

邵兵还曾出演过《孤星泪》等影片,他饰演的角色1向具有淳朴、天真、坚毅的性格。邵兵还曾在《上海人在东京》等大量电视剧中饰演角色。

1996年,邵兵在《红河谷》中出演的藏族人以及近来的《爱情麻辣烫》等,受到观众好评。

2003年,他淡出影坛,开始准备打造新专辑,并于2004年推出了首张唱片《兵临城下》。

2007年7月4日,在《大声呼喊你回来》中,邵兵一改以往的英雄形象,扮演一名与盲女相爱的出租车司机,最终这个角色遭遇车祸,以悲剧收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