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

星星的孩子

2008年Rob Aspey执导剧情片
《星星的孩子》,该影片于2008年2月1日正式上映,是由Rob Aspey执导的一部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名为“星星雨”的学校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孤独症儿童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1]
    中文名:星星的孩子 外文名:children of the stars 其他译名: 类型:剧情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Rob Aspey 编剧: 制片人: 主演: 片长: 票房: 对白语言:普通话、英语 色彩: 电影分级: imdb编码:tt2016992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相关影片

简介

“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这样描述孤独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有人说,他们是天才,因为爱因斯坦、凡高、牛顿等很多出类拔萃的天才生前都有怪异的行为,用现代的医学方法去判断,他们很可能患有孤独症。也有人说,他们是异类,只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像个外星人,天外来客,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表现

从医学的角度讲,孤独症是因为多个微小基因变异所引起的神经发育不全,导致天生的行为异常,通常在3岁前能被家长发现。美国精神科学会界定孤独症儿童有如下三个特征:社交能力发展障碍;沟通能力发展障碍;狭隘、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活动。简单地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发生反应。有些孩子会有智力障碍,但大多数智力正常。

与孤独症儿童近距离接触时,你会发现,这些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从不正眼看你一回,与人没有眼对眼的注视,很难与你实现交流。由于不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不理也不看。他们可能会重复地拍手、看手、摇摆、转圈等几种动作,出门要走认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变化。一旦日常生活出现一点变化,他们就会强烈地抵制,直到恢复原来的式样与秩序。

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孤独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学舌似的仿说(回响语)、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或自言自语,不知所云。也就是说,即便学会叫“妈妈”,那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孩子并不明白这意味着和代表着什么,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的。

形式

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中国0-6岁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千分之1-2,总数约为11万人,预计每年新增0-6岁孤独症儿童1.5万人。区域性调查显示,中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在发达国家,孤独症也在广泛流行,特别是美国。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的报告称,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156。

美国北卡罗来纳中心大学格瑞斯博士介绍,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接触药物、感染、重金属、环境毒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治愈孤独症的药物。而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进展顺利,可以使孤独症儿童长大后生活自理,甚至拥有某方面的天才能力。

治疗

交流从注视开始,首先,一定要和孩子对视,用眼睛传达感情,即便孤独症儿童眼神游离,家长也要尽量与他做眼神交流。并且要持续不断地用语言进行刺激,一旦停止这种交流,孩子会很快就回到他们封闭的小小的自我世界中。 有些孩子很怕进入陌生的场所、见陌生的人,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假设第二天要带孩子去康复中心见治疗师,家长可以提前一两天先去一次,并用相机记录下乘坐的交通工具、康复中心的外貌、治疗师的样子、治疗时所用的玩具等等。再去接受治疗之前,出示这些照片给孩子看,告诉他我们将乘坐这样的汽车,到这个地方,见这个阿姨或叔叔,玩这些玩具等等具体内容。让孩子提前对所做的事情有所了解,减少恐惧心理。

家长切不可命令或者呵斥孩子。如果孤独症儿童不想去某个地方,但家长非要命令他去,短期内一次两次可能如家长所愿,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命令性障碍,孩子就再也不会接受任何指令了。在孩子失败、做错事的时候,家长也不能急躁,孩子做错事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做,斥责是没有用的,应该温和地对孩子讲述他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让孩子学会放松自己 为了让孤独症儿童能学会跟别人交流,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把孩子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吃的东西放到比较高的地方,让孩子够不到。孩子为了拿到玩具或食物就会主动跟家长比划或是发出“嗯、啊”的声音,此时,家长要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说玩具或食物的名字。

对孩子进行社会性训练,最重要的是让他学会放松自己。一位患儿的家长说,她想让孩子接触社会,就带着孩子去超市,结果孩子却把货架上的货物弄得乱七八糟,见到喜欢吃的东西直接就撕开包装,售货员生气地叫家长管好自己的孩子,弄得家长很难堪。另一位家长曾有过带孩子坐火车的经历,孩子看到周围都是陌生人,大哭大闹,乱踢乱踹周围乘客,丝毫不顾及大家的愤怒。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放松,尽量找到一种让他们能安静下来的方法,这对不同的孩子可能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喜欢光,有的喜欢某个玩具或某种食物,有的看到某种色彩就会安静。总之,要找对适合孩子的放松方法才是他能轻松融入社会的关键。

剧情简介

在北京市郊一个小乡村里,有着一家专门为儿童孤独症家庭开办的,提供11周独特训练课程的学校,经营这所学校完全依赖于慈善捐款,学校师资设施也比较简陋。这就是“星星雨”小学校。

纪录片讲述了冯嘉伟一家通过将近两年的耐心等待,最终得到带孩子来到“星星雨”参加课程的机会。父母急切盼望学校能够教导他们如何理解和更好管理自己5岁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他们的儿子还不会用语言交流而且性情急躁,尤其对母亲的态度更是粗暴。当地的公立学校都不愿录取小冯嘉伟,这使得整个家庭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排斥。

正因为在现今的中国,孤独症人群缺乏社会团体的关心和帮助,并且国家相关的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完善,致使父母对家庭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对此深有感触,深刻地意识到如果孩子一天不能融入社会和被正常学校所录取,那么孩子的前途就会更加渺茫。父母最大的恐慌就是儿子将来如何就业和自立。

难道现实就是这么严酷吗,他们甚至已酝酿了消极的悲剧性计划-全家自杀!他们深刻的预料到当他们都老得再也不能干了,不能继续照料儿子的时候,他总有一天会沦为乞丐。他们又想到儿子不可能以街边乞讨为生,索性现在一家老小一起服毒自杀来换取永远的安宁。这样的计划和想法在中国多数孤独症家庭里并不鲜见。

第一堂课他们在紧张中度过,冯嘉蔚并不是很合作。孩子对他的父母又咬又打,并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很好的回应。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是通过对学校创办人田惠平的采访及对冯嘉蔚班主任(冯老师)的授课过程来诠释的。

经过十一个星期的教学,我们通过对冯嘉蔚一家的跟踪采访来了解他们是否通过学习新的教导方法而取得了进步。我们对班上其他孩子和父母的表现也有意外的收获。所有父母都不辞辛劳的遵循着班主任冯老师的教导和建议。他们渐渐鼓起勇气,升起对未来的憧憬,并亲身经历着一些突破性的感人至深的时刻。

课程虽然结束了,每个人都流露出积极乐观的情绪,但想到最终要回到那充满排斥的老家,大家又不由得忐忑不安,心生悲凉。这十一个星期以来,他们时时都在为儿子的病症而奋力抗争。第一次,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分享着理解和宽容给每个创伤家庭带来的温暖。他们回到那冰冷缺乏友善的环境中继续与疾病抗争了。这些孩子们努力取得的进步足够支持他们走下去吗?

纪录片以一种深邃的洞察力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父母抚养患有孤独症孩子的悲凉与艰辛。这真正是一部于喜悦、绝望、无私关怀和父母高尚真爱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感人至深的影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