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市

昆玉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昆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市中心东距和田地区和田市约70公里,西距喀什地区喀什市约380公里。截至2020年底,昆玉辖1个团、4个镇,总面积1781.43平方公里。
    中文名:昆玉市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位置: 面积:1500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新S 地区生产总值: 电话区码:0903 行政类别:县级市

简介

昆玉市中心城区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224团,行政区域总面积为687.13平方公里,分布于和田地区墨玉县、皮山县、策勒县,距和田市78公里。作为未来和田地区第二大中心城市,昆玉市将按照“一心(昆玉市城镇中心)、一轴(丝路南线城镇发展轴)、三片区(阿其玛克片区、昆仑——昆玉片区、巴什吐格片区)”理念进行建设,规划至203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7-20万人。

昆玉市职能为综合发展保税商贸物流、外贸加工、军民融合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特色医药、旅游、文化教育产业等核心产业。

作为21世纪新建成的一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团场,224团是在沙漠里建设的团场,全部采用自压式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丝绸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这里盛产的和田玉枣,早已名扬国内外,成为最具品牌优势的农副产品。

建制沿革

兵团农十四师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五团,是徒步横穿塔里木解放和田的一支光荣部队。屯垦戍边在该地区的兵团第十四师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它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大西北、屯垦昆仑山,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其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战功显赫的老部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

部队进军新疆后,为粉碎国民党残余在和田的叛乱阴谋,1949年12月,全团1800名官兵创造了我军沙漠日急行军90华里的记录,徒步1580华里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平暴剿匪,接管边防、组建政权、减租反霸、开荒造田、发展生产,翻开了和田历史的新篇章,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和习仲勋政委的通令嘉奖。

1954年,全体官兵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集体就地转业,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1975年兵团建制撤消后归和田行署领导,为和田地区农垦局;1981年兵团建制恢复后,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系副师级单位;2000年11月,党中央将和田农场管理局组建为农十四师。

2012年1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四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016年1月20日,国务院已批复同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设立县级昆玉市。2016年2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玉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团部玉山镇举行。昆玉市是1954年成立的新疆兵团按照“师市合一”模式管理的第九座城市。

人口

2015年10月,总人口4.75万人。2011年末总人口40597人,增长6.06%。其中,男性21942人,占54.05%;少数民族27531人,占67.82%;农业人口33194人,占81.76%。

2011年,当年出生人口459人,人口出生率11.64‰,自然增长率4.97‰。2011年末就业人数16187人,增长15.97%。其中,单位从业人员14350人,增长16.65%。

2011年,第十四师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22042.47元,增长24.09%。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5879元,增长14.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7元,增长14.63%。

2011年,年末总人口40597人,增长6.06%。其中,男性21942人,占54.05%;少数民族27531人,占67.82%;农业人口33194人,占81.76%。当年出生人口459人,人口出生率11.64‰,自然增长率4.97‰。年末就业人数16187人,增长15.97%。其中,单位从业人员14350人,增长16.65%。全师家庭总户数13814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94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67.5%。

经济

2011年,全师完成生产总值70168万元,增长2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436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7万元,增长28.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96万元,增长5.6%。全师经济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

2011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5436万元,增长44%。其中,种植业31117万元,林业299万元,牧业346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55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52.53公顷,下降36.2%。其中,粮食作物2082.87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5.75%,下降0.95%;总产9841吨,增长7.2%;公顷单产4725千克,增长64.4%。棉花播种面积933.33公顷,占总播面积的20.5%,增长8%;总产1816吨,下降8.5%;公顷单产1950千克,下降12.6%。

红枣种植面积12779.67公顷,增长4.4%。当年造林面积39公顷,下降92.40%。水果总产98944吨,增长85.3%。其中,红枣87231吨,增长107.1%,苹果6683吨,葡萄3945吨。年末牲畜存栏11.12万头(只),增长2.58%。其中,猪0.57万头,增14.0%;羊10万只,增长2.04%。肉类总产3316吨,增长2.0%。禽蛋总产979吨,增长5.7%。羊毛总产164吨,增长18.0%。

2011年,全师完成工业增加值7005万元,增长46.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小麦粉2055吨,增长0.5%;供电量7588万千瓦时,增加7.2%。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519万元。其中,一产4508万元,二产5011万元,三产27000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12.3%、13.7%、73.9%。当年新增固定资产23233万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建设投资,新增住房面积57635平方米。

2011年,全师下辖农牧团场4个,工业企业15个,商贸企业15个,交通单位1个,建筑单位1个,文教卫生单位17个。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第十四师现有中小学校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独立设置的初级中学1所,独立设置的小学4所。现有在校学生6548人,下降0.1%。其中,初中生1793人,下降0.14%;小学生4755人,增长0.04%。教职工577人,增长0.006%。其中,专任教师449人,下降0.006%;少数民族教职工35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0.8%;少数民族专任教师271人,占专任教师的60.3%。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

2011年,第十四师举办首届“玉龙之秋”文化艺术节。开展“老战士走进兵团”活动。荣获“唱响兵团精神”演讲比赛第一名。创建兵团级文明单位5个、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3个。《和田屯垦报》维文版被纳入国家“东风工程”,师广播电视台被纳入国家广电总局管理序列。四十七团老战士被评为“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

卫生

2011年,第十四师现有卫生机构32个。其中,团场医院4个,卫生监督所1个,防疫站1个,连队卫生室23个;师门诊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病床175张,卫生技术人员175人。医院门诊接诊57704人次,收治病人2609人次。

风景名胜

为了纪念这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发扬光荣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在1999年12月原二军五师十五团进军和田50周年之际,修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以此昭示后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座落于四十七团广场正东方,占地面积为1742平方米(包括纪念碑广场),纪念碑整体由红白两色的阿拉伯数字47组成,寓意四十七团,红色部分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犁,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盒子枪,寓意四十七团军垦人在亘古荒原上铸剑为犁,一手拿枪,一手拿坎土曼,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

正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字样,红色部分背面刻有碑文,纪念碑高度为7.19米(寓意四十七团的前身为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纪念碑长度为15米(寓意四十七团的前身为二军五师十五团)。

从1999年12月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已接待参观人数达4.6万人。200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被自治区团委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又被兵团命名为“兵团首批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自治区旅游局命名为“自治区红色旅游景点”。

原始地貌旅游景点位于六次干以北地区,属于未开发地块。南面是整齐的条田林带,绿树成荫,果树成行,一派沙漠绿洲风光;北面是连绵起伏的沙丘,一望无垠,沙柳、毛柳点缀在沙丘上,恰似沙湖中的芦苇丛,一簇簇、一丛丛,簇簇色不同,丛丛姿相异,呈现出一派雄浑的大漠景观。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领略到“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沙漠奇观,更可以感爱到兵团人战天斗地,变戈壁荒漠为绿洲良田的豪情壮举。

相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