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

汉语汉字
旨(拼音:z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味道甘美,引申泛指美好,并假借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1]
  • 中文名:旨
  • 拼音:zhǐ
  • 部首:日,匕
  • 五笔:XJF
  • 仓颉:PA
  • 郑码:rrk
  • 笔顺:ノフ丨フ一一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上声四纸
  • 笔画:6
  • 部首笔划:4
  • 四角号码:22601
  • UniCode:CJK
  • 注音:ㄓˇ
  • 异体字:㫑、㫖、恉
  • 统一码:基本区U 65E8
  • 结构:上下结构

字源演变

旨是会意字。从匕,从口。匕,是进餐用的勺子,像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旨”字在殷商已多见,当时偶见在“口”形内加横画的,西周有无横画者并见,春秋之后,“口”内增短横而为“甘”形的渐多,因此《说文》解为“从甘”。春秋战国时代往往在“匕”形下部加横画,秦系文字不加。秦简把“匕”写成立“人”(左向),小篆把“匕”写成卧“人”(右向)。

西汉隶书(如银雀山简)上部作字形“B”,至东汉隶书渐变作“C”—“D”,据此,后世楷书写作“E”,但楷书正体本小篆作“旨”。本义是味道甘美。《诗·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引申泛指美好,也引申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

形容词

味美,美味。

《诗·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美,美好。

《书·说命中》:“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汉书·翟义传》:“率宁人有旨疆土,况今卜并吉。”

名词

意思,意义。

《宋书·谢灵运传论》:“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唐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愧赧。”

意图,宗旨。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上级的命令,尊长的指示。

《后汉书·曹褒传》:“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清》:“清曰:‘苟尔辈志不可夺,则从吾所欲而致之,可乎?’皆曰:‘愿闻尊旨。’”

皇帝的诏书、命令。

《汉书·孔光传》:“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太宗恻然念其功,即日有旨召赴阙,稍复金吾将军,盖江南之役翰为先锋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旨】

美也。从甘匕聲。凡旨之屬皆从旨。,古文旨。職雉切。

说文解字注

(旨)美也。㬪韵。今字以爲意恉字。从甘。匕聲。職雉切。十五部。凡旨之屬皆从旨。

古文旨。从千甘者、謂甘多也。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指。《说文》美也。《书·说命》王曰旨哉。《传》旨,美也。《诗·邶风》我有旨蓄。《传》旨,美也。

又《正字通》凡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下承上曰奉旨。

又《玉篇》意也,志也。《易·系辞》其旨远。《疏》旨意深远。

又《韵补》叶脂利切。《左思·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淸都之闲丽。虽选言以章,徒九复而遗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