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201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本报告所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我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1]
    书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别名: 作者:(美)戈夫曼 类别:人文社科 原作品: 译者:冯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217页 定价:35 开本:16 装帧: ISBN:9787301135907 语种:简体中文

图书目录

第一章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前台

戏剧实现

理想化

表达控制的维持

误传

神秘化

真实与人为

第二章剧班

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

第四章不协调角色

第五章角色外的沟通

缺席对待

上演闲谈

剧班共谋

再合作的行为

第六章印象管理艺术

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

保护性措施

有关乖巧的乖巧

第七章结束语

框架

分析的背景

人格-互动-社会

比较与研究

扮演角色传达着自我印象

演出与自我

主要内容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当一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池们通常总会想要了解这个人的情况,或调用他们已掌握的有关这个人的各种信息。他们会对他的一般社会经济地位、他的自我观念、他对他们的态度、他的能力、他的可信赖性等等产生兴趣。获得个体的信息,有助于定义情境,能使他人预先知道该个体对他们寄予什么期望,以及他们或许可以对该个体寄予什么期望。

作者简介

戈夫曼(Erving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从事实地研究。他以个人经验观察的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创了“拟剧论”。认为人赋予社会秩序或特定行为以意义。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社会成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务于欲达目的。他还提出“污记说”,认为先赋的或自致的污记贬低了个人或群体的价值,限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人们一旦给异常行为者标上污记,他们就走入了“越轨生涯”,结果是异常行为被强化。

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论在美国社会学界得到广泛的赞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