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著随笔集
《旅行的艺术》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随笔集。在《旅行的艺术》里,阿兰·德波顿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已售出至少40万册。
    书名:旅行的艺术 别名:the art of travel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 页数: 定价: 开本: 装帧: ISBN:9787532749386 文学体裁:随笔 字数:100000 首版时间:2002年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出发、动机、风景、艺术和回归五个章节,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旅行,来重点描述作者的心理感受,同时回顾历史,通过对福楼拜、波德莱尔等人人生旅程以及作品的分析,寻找旅行地点中的人文情怀。

《旅行的艺术》中德波顿用一种非常特别的的方式去旅行,行程中不仅有巴巴多斯、西奈的沙漠、马德里等风格迥异的怡人风景,同时还有他为读者安排的众多的名作家、艺术家、思想家及深谙旅行滋味的行家作为导游。在他们的陪伴下,风景之旅成了更完美的文化之旅、心路之旅。

相关书评

旅行的艺术与秘密

真正的旅行当然是感性的,但旅行的至高等级,却展示了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一男一女、一中一西,两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都想在旅行中,读取只有自己能够解答的秘密,我们只有称之为旅行艺术家。

德波顿:西方男子的哲思对旅行的期待撩拨着每个人的神经。但对旅行的艺术,了如指掌的却很稀少。

阿兰·德波顿是当今欧洲炙手可热的一位学者型作家,生于1969年,算来不过30多岁,但已经有三部小说、三本哲理性散文集行世,而且在欧洲拥有上百万的读者,这位被誉为连扫帚的传记也写得出来的才子作家,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他的《旅行的艺术》即便对于像“文化苦旅”的老手余秋雨,也读得满心喜悦。

“旅行的艺术”顾名思义不是记叙旅行途中的猎奇,当然也不是用笔写下的风景片,而是对旅行的意义的一种思考。他在旅行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关于文化、艺术,乃至生命本身意义的思考,让原本无奇的旅程充满各种鲜活的色彩。

对于一年只能在几天公休日打点行装出外旅游的人而言,值得期待的只有旅游这个过程本身、对于旅行的动机本是很多人无暇去想的。但德波顿恰恰是从这里便展开了对旅行之意义的探讨,哪怕是旅行中一些经常忽略的场所也被融入了他的哲思,正是这种随处发现意义的敏锐让德波顿笔下的旅行迥异于我们常规的期待。若不经他的提醒,我们恐怕已经忘了,旅行能够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飞机起飞的过程很难在一般的旅行者心中留下些什么,但在德波顿那里,“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最佳象征……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安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

以这种思绪开头引领的旅行过程中注定了这是一场哲性之旅。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才子的驾御能力。他所去的地方也许并不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但当华兹华斯成为英格兰湖区之旅的向导,凡·高的画作引领我们的普罗旺斯之旅,而福楼拜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引路人时,你突然发现旅行向你呈现了一种新的意义。“在心灵为了眼前的景物沉醉之前/一场眼花缭乱之舞转瞬即逝/大自然却适度呈现了一些永恒的东西(华兹华斯)”。

如果说旅行有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意义,那么它的意义或者说它的艺术就在于通过旅行你能找回被自己忽略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比起日常生活更有一种永恒的意义。这种意义中包含了我们对已知环境的热诚,对未知的向往,而且还包括与周遭厮磨中找到的真正的人生乐趣。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谈旅行后的回归,回到自己的书房,旅行却没有完结,因为一个充满对生活的热情的人哪怕是在斗室之间也可以完成一场旅行。

旅行的艺术就在于它能带领行者回归到一种真正自然,而不是被扭曲的状态,于是一场艺术的旅行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人生之旅。繁忙中每个人的真实自我并没有完全丢失,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引导,而恰恰是在德波顿的邀约下,波德莱尔、帕斯卡尔、华兹华斯们帮我们完成了一种人性的回归。

《旅行的艺术》在英国出版后获得好评如潮的同时,也有读者质疑为什么这本谈旅行的书却没有讲到打点行装的环节,对此德波顿付之一笑,真正理解了这本书的妙处的人我想是很容易理解他的态度了。

我心自由——旅行的艺术

我终于走马观花般地把《旅行的艺术》看完了,时间也是凌晨2点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让我读后收获很多的书,至少让我在不少对一些问题的传统看法上有了一点新的认识,认识的改变是最难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种事情。

让我先把这些认识的改变记下来,在以后再深入地展开细说。

《旅行的艺术》主要是围绕旅行这个主题展开的,但给我最大收获和最大感处的倒是德波顿关于绘画、艺术、文学的论述,以及全书中体现的钱钟书式的幽默语言、通感的运用、“心理学式的描述语言”、描述景物、场景、景色、事件的那种细微等。

关于绘画

对于画画,我一直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甚至有些畏惧,“我绘画实在不行”,这样充满丧气的具有心理暗示的话要尽量少说,可在内心深处总是在一提到绘画时闪现出这样的念头。在小学时,每次美术课后的作业对我就一件担心的事,因为我不能自如地完成它,很多时候是由父亲完成的。

到了后来,随着年龄增大,也能或好或坏地完成各种作业,直到它在我的课程表里消失,绘画也就基本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了。我记得在上大学期间,一次假期里,我还专门去了表姐办的一个绘画班学习了一个月,学习速描、水彩画等,那次也给我留下了很多不愉快的经历,主要是感到对形状、色彩、明暗、透示等等总是不能有所心得,不能掌握,没有入门。

同时,我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也是无从下手,由于阳就是学建筑学的,家里自然有不少的有关绘画的书,而且平时,我也很注意去看关于绘画的一些书,但直至今天,我从没有觉得我能看懂一幅画,放在面前的著名作品我看不出和一般作品的区别。

这是一件很恼火的事情,在这一点感受上,还有一个相似的问题同样让我不堪忍受,那就是我该看什么书?现在这些书写出来到底是想说明什么?我常惭愧地自问自己,是我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下降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随便买一本书竟然不能知道作者想说什么,看完后就象囫囵吞下的食物没有尝出任何滋味。

《旅行的艺术》中穿插了不少绘画作品,用以配合文字,使说明更生动、直观。由于德波顿对每幅画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或者说是用一幅画来给读者更清楚地展示,尤其是他把作者画这幅画的背景,如作者的心情、时代、动机、相关的环境等等,让我也能感到我也能看懂它了,让我再一次深入地理解了绘画也是一种表现的语言这样简单的道理。

并不是说在我以前看到介绍美术作品的文章或书里没有把这些相关背景介绍清楚,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看完这些介绍去欣赏这些画时,我依然一头雾水。而现在我倒是有种冲动,想去看一些绘画作品欣赏的书,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认识改变吗?

作品影响

《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

作品评价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着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借》(2000)、《旅行的艺术》(2002)。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