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

汉语汉字
斩(拼音:zhǎ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简帛文字,产生时间可能更早。古字形从斤、从车,本义一般认为是杀,也有人认为是砍断,特指砍杀。后引申为断绝。
  • 中文名:斩
  • 拼音:zhǎn
  • 繁体:斬
  • 部首:斤
  • 字码:一级(编号1060)
  • 五笔:LRH
  • 仓颉:KQHML
  • 郑码:HEPD
  • 笔顺:15213312
  • 字级:一级(编号1060)
  • 平水韵:上声二十九豏
  • 笔画:8
  • 部首笔划:4
  • 注音:ㄓㄢˇ
  • 四角号码:4252₁
  • 统一码:65A9
  • GBK编码:D5B6
  • 造字法:会意字
  •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会意字。“斩”始见于战国时期,字形由“车”和“斤”构成。“斩”为什么由这两部分构成,有人认为,“斩”字的本义为伐木的意思。“斤”字本是斧子一类的木工工具,周纬《中国兵器史稿》:“斧之用于正劈,斤之用为横断。”由此而引申出“砍”“杀”之义来。“斩木为车”,就是砍木头制作车子。所以“斩”字的本义为砍木头。但也有人认为“斩”就是“杀”的意思。

在古代,“车”不仅仅是装物品和乘人的交通工具,还用于一种杀人的刑罚,叫“车裂”,就是将人四肢分开,再加上头部,然后用五辆马车把人分拉撕裂致死,也叫“五马分尸”。而“斤”表示刀斧,也表示杀人。所以在取消过于残酷的“车裂”杀人方法之后,改用刀砍头或拦腰砍断,这也叫“斩”。这样一分析,“斩”字的本义应该是杀的意思。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斩zhǎnㄓㄢˇ

(斬)

砍断:~断。~首。~决。~除。~草除根。~钉截铁。先~后奏。披荆~棘。

比喻敲竹杠;讹诈。

姓。

详细释义

斩[zhǎn]

〈动〉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斩,截也。——《说文》

斩,杀也。——《尔雅·释诂》

国既卒斩。——《诗·小雅·节南山》

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释名·释丧制》

掌斩杀贼谍而膊之。——《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

不从令者斩。——《墨子·备城门》

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

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斩使(斩杀来使);斩棺戮尸(劈开棺木,刺杀尸体);斩立决(处斩刑决不待时);斩馘(杀头并取左耳,以计功);问斩(斩首);斩首

砍;砍断

斩荆棘。——宋·苏洵《六国论》

斩刈杀伐之际。——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斩伐(砍伐);斩祀(砍伐神祠近旁的树);斩祛(斩断其袖。借指旧怨);斩绝(斩断;断绝);斩断(砍断;切断);斩关(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

断绝

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三国演义》

又如:斩夫之祀(断绝夫家的祭祀);斩了(断了;绝了)

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

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缳,斩。——《左传·襄公十七年》

又如:斩衰(粗麻布丧服,不缝边,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服期三年)

用同“眨”。眼睛一睁一闭

还斩眼动鳞。——《西游记》

又如:斩眼(眨眼);斩眉多梭眼(挤眉弄眼)

〈副〉

非常;特别

老远地便见有多少洋枪队,由教习打着外国口号,一斩齐地走了上来。——《老残游记》

又如:斩平(特别平整);斩截(干脆;利落);斩新(簇新;全新)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车部】侧减切(zhǎn)

?①也。从车从斤。斩法车裂也。

【注释】?:截,断。

说文解字注

?也。

段注:?者,断也。首部?,?也。《周礼》掌戮注曰:斩以鈇钺。若今腰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本谓斩人,引申为凡绝之偁。

从车斤。

段注:会意。侧减切。八部。

斩法车裂也。

段注:此说从车之意。盖古用车裂,后人乃法车裂之意而用鈇钺。故字亦从车。斤者,鈇钺之类也。[12]

广韵

侧减切,上豏庄‖斩声谈2部(zhǎn)

斩,《周礼》云:“秋官掌戮、掌斩。”侧减切。一。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部】斩·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7

《唐韵》《正韵》侧减切。《集韵》《韵会》阻减切,并音蔪。《说文》:截也。从车从斤。斩法车列也。《博雅》:裁也。《释文》: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尔雅·释诂》:斩,杀也。《诗·小雅》:斩伐四国。《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又杜甫诗:斩新花蕊未应飞。注:禅家有斩新日月之语。

又《集韵》庄陷切,音蘸。芟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