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

文玩

工艺美术品
文玩,指的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这些文具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在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里,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
    中文名:文玩 英文名:plaything 特点:雕琢精细,可用可赏 出现地点:书房里、书案 属性:工艺美术品 出现时间:明清以来

词语解释

供赏玩或摆设用的雅致器物。所谓文玩,指的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文房四宝尽管创始很早,但一直发展到唐宋时代,即传统书画艺术趋向成熟完善和文人士大夫集团形成以后,它们才真正找到并且实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成为文人学士乃至帝王官宦书斋案头不可或缺的器用。文玩的一大特点是小巧。作为书桌案几之玩用,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可远观,亦可近取。特别是有些赏玩摆件,往往是大块的浓缩,大件的缩小,小中见大,芥纳须弥,古玩界又有“小器大样”之说。

现代意义上的文玩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赏玩件或手把件,可谓包罗万象的“雅玩”之物。“文玩”的制作开始转向产业化。一时间,品种繁多、样式各异的“文玩”之作层出不穷,径走朝野,鼓噪市井。“文玩”在文人墨客的唱诗交游中,更是逐步演变成时尚的话题。

“文玩”的一大特点就是芜杂,从材质到器型;所以古玩行将之归纳于“杂项”。也正因此,投入期间的玩家往往收获非同一般的藏玩体验,从玩物本身以至其承载,绝对可谓“博大精深”!很多人着迷于“文玩”极强的互动性,当你看到有人手中捻着葫芦、盘着核桃、掐着念珠不必大惊小怪,这是玩家才能体会的与物交流;涵养身性也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这些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的玩物,经由岁月的,与主人息息相通。

文玩往往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经常结合于书画、品茗、香道等活动中,为生活添一分雅趣;于是当下日渐繁盛的文玩市场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回溯到封建社会,士大夫历来喜好附庸风雅,文人的玩具自然囊括于有钱有势者玩赏涉猎范围之内。于是这个阶层的参与介入,使得文玩这一民间艺术有了雄厚的市场经济基础,从此,对于文玩的理解和追求,也就更显得纷繁。从各路明星大腕、文人墨客;到藏家玩友、寻常百姓,都趋之若鹜。友人曾感叹“如今‘土豪’身上难见拇指粗的金链,却常瞧见不知名的珠珠串串”,一句笑谈,实则也印证了风雅事沾染的周遭浮躁。

特点

雅致

工匠艺人们大都是适应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刀操觚的,有的直接出自文人的创意,甚而有的本来就是文人雅士偶一为之的即兴之作,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文玩的一个特点是雅致。其材质、工艺往往体现文人学士之情趣品位。

芜杂

另一个特点是芜杂。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

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每项独立的文玩来说,其器型之纷繁亦可谓千变万化,典型如水注(砚滴),其品种何啻千数;二是用途杂,分工往往很细微琐碎,各自为营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少见重复;三是材质杂,举凡瓷、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无所不用,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便于文人学士亲自操觚奏刀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发可爱。

材质最为广见的陶瓷,其可塑性最强,几乎可以仿制其他所有材质的肌理质感,这在清乾隆年间运用最为淋漓尽致,所谓“钱金、镂银、琢玉、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清·朱琰《陶说》)。当时还发明了象生瓷。

文玩的市场行情一直是稳中透坚。过去文玩以文房砚、墨为大项,随着“文房第五宝”印石的崛起,田黄石、鸡血石等优质印石也备受瞩目。

文玩之中,大都兼备实用和观赏的功能,唯有古代赏石一项(海外又称为“文人石”)独具赏玩之功,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板块,涨声悄悄响起来。这一方面是受到海外藏家趣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艺术和人文价值日渐被广泛认同。

葫芦

文玩顾名思义就是在手把玩,适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芦。手捻葫芦越小越好,手捻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玩的就是小巧玲珑,一般手捻葫芦高度在4-6厘米, 精品手捻葫芦为:3-5厘米。手捻葫芦即把手把件的一种,即可以活动手指和手掌上的神经,肌肉。起到按摩穴位,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手捻葫芦为植物的果实,手捻葫芦其自然造型之美吸引着很多朋友。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里的手捻葫芦会变得润滑,光亮。手捻葫芦的古典美,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手里托着一枚天然艺术品般的文玩葫芦,会让很多人眼馋,那是时间和心情的保养结晶。故养生则养心,心情好自然身体好。手捻葫芦则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所以,葫芦有"福禄"之意。寓意幸福的生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于"葫芦"与"福禄"音同,因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

核桃

文玩核桃是对核桃进行特型、特色的选择和加工后形成的有收藏价值的核桃。它要求是纹理深刻清晰,并且每对文玩核桃要纹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当,所以,这需要花大工夫才能凑成一对儿,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以及经多年把玩形成的老红色,就更显珍贵。文玩核桃和用来食用核桃最大区别就在于挑选、上油、把玩、收藏和交易的环节上的不同。

“手疗核桃”,也叫“健身核桃”,又称“掌珠”。古时称“揉手核桃”,追溯起来,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可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

一般所说的文玩核桃就大致分为三种:1、铁核桃 2、楸子 3、麻核桃。

文玩核桃在用来当做把玩之物的同时,还通过民间艺人的雕刻,成为备受玩家青睐的艺术珍品,艺人们就是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图案,寄托美好的寓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由此“核桃”也被赋予了这样的神秘魔力,人们手中时常把握具有神秘力量的核桃,就能吉祥、免灾。

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核桃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麻核桃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桃雕作为一种时尚品,走进达官显贵的生活中,一方面可以玩赏,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富贵的象征。

核桃多为人们把玩之物,或者收藏.因其特殊材质和工艺,升值空间不可低估。

可能很多人对核桃都不太了解,尤其是麻核桃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变化无常,中间空心,而且它的横截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空眼,核桃雕刻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冷门.它不同于其它雕刻、绘画、木雕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核桃雕刻是一种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进行具象雕塑的艺术,讲究的“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

在文玩核桃的雕刻艺人中杨洪武还善于镂空核桃雕刻,他的透雕珍品中以《海螺仙子》比较突出。此外核桃雕刻选材也很重要,有时为了找到一颗和自己构思形状差不多的核桃,要找上几个麻袋的核桃才能挑选出来.所以这小小核桃雕刻确实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民间工艺技法.每件核桃工艺品都是雕刻家的心血凝结。

手串

串珠颗数的含义文玩手串,文玩手串,故名思议就是手串就是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 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 108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14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携带方便,分108数的1/3或1/6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其他深意。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保养

我们都知道橄榄油和核桃油。又有多少人比较清楚明白它内在的区别与作用呢?怎么才能盘好不花皮呢?选油是关键。

橄榄油品级众多,不同品级不同作用。化妆品级的不适合于文玩,会腻皮子,化妆品级别的在哪都能买到,它是属于精练油,不过一般不建议使用于文玩盘玩。

还有食品级别中也有精练油,这个是初榨之后,把橄榄仁渣子再加热,再热榨,这种也不行。因为油性偏燥,时间久了会腻不说还会让物件看着炽热感。

食品级别中,有第一道榨取的油,二道榨取的油。

选用低温冷榨第一道榨取的油最好,效果也最理想,挥发的比较快,不伤皮子不会腻皮子。少量多次不会让皮子花。

第二道油是第一道渣子再压榨,这个营养不及第一道,挥发的慢于第一道油。盘出来的质感也不及第一道。

一般出在都是在卖第二道油,和便宜的第三道油。

而第一道油卖价都是最贵的和最少的。基本上就是超市里最贵的那种,半斤就得90几元或者上百的那种。

橄榄油中含有抗氧化成分。具体的针对皮肤也就不在这里说了。

它能使手中的文玩把件得到保养,无非是它的轻质性。易挥发性。不伤皮子不会有表皮留下一层非常厚实的腻手的壳。这就是它的优点。

忌讳

一忌“唰唰”撸菩提

很多爱好金刚菩提、星月菩提的朋友,往往喜欢有事没事拿在手上将一串珠子折叠,然后用一边来使劲摩擦另一半,唰唰作响。菩提虽然都比较结实,但是互相用力摩擦,会伤其表面,如果是一串金刚菩提,严重的会导致掉齿。如果一串菩提搭配蜜蜡,这样做甚至会将蜜蜡表面磨损。

二忌“哗哗”盘核桃

盘玩核桃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将两个核桃碰撞,然后发出“哗哗”声音。其实这样盘玩核桃也是不好的。很多天然的核桃,其顶端尖的部分较为脆弱,这样盘玩容易将好看的尖损坏掉。另外,盘核桃产生的这种噪声也有点掉文玩的份儿。

三忌玩假仍显摆

有些喜欢文玩的朋友爱高调,但是不太注重学习,有时候买一些廉价的仿品,也四处炫耀。文玩是需要低调着玩,即使玩的是顶级货,也是无须炫耀。反倒不炫耀,更能增加内涵,让人望而羡慕敬佩。

四忌见串就贬

所有玩串的,都对不懂装懂的表示不齿,“哎呀,你这个青金石是染色的吧”“这个蜜蜡这么黄,一定经过烤色了”,诸如此类,仿佛不贬两句,就显示不出自己的“专业性”。殊不知,为了虚荣心不懂装懂,收获的就是别人内心的鄙视了。

五忌随便夺人所爱

君子不夺人所爱,这句可以作为爱好文玩的朋友们的警句之一。有些人看到朋友手上戴一串新手串,首先不断夸赞,然后就开始软磨硬泡,不把这串戴到自己手上不罢休。其实如果真正喜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购买,以免伤了和气。而对于别人的赠与,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加倍珍惜。

六忌戴串粗言恶行

很多佩戴佛珠的朋友,会发现经常佩戴把玩,能让自己心气更加平和,在增加气质的同时,心情也会好很多。这里就需要规劝大家,要以一位文玩爱好者的身份约束自己的情绪,这样生活会更加美满,文玩也就越玩越有乐趣。

玉印章

用玉石雕刻而成的印章。在古代,皇帝的玉玺就是一种玉印章,只不过玉玺用的都是最上等的玉料,而且都是由皇家技师雕制而成,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到了今天,玉石的开采技术的发展让玉石的开采量大大增加,各种玉石工艺品也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玉印章就是其中的一种。玉印章因玉料的不同也可细分为很多种,有白玉印章,碧玉印章,墨玉印章,青玉印章,黄玉印章等很多种。玉印章区别于石质印章,后者使用一种特别的石料制作而成的,价值相对较低。玉印章作为一种玉石工艺品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因为它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观赏,装饰和收藏的价值,实乃馈赠礼品的极佳选择。

真伪辨别

对于老印章的鉴别,仔细观察包浆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印章经过藏家多年的把玩,表面光润色泽温和,而人为做旧的印章表面则生涩呆板。其次各个时期的篆刻技法也存在差异。比如明清时期,刀法讲求稳、准、狠,各流派风格差异明显。所以藏家需要掌握一定的印章知识,特别是名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风格。第三,印章钮制的刀法也是辨别真伪的关键所在,明清印章钮制往往打磨得非常精细工整。

赝品古玉印不但玉质优良篆刻规范,且形神兼备,欺骗性较高,在鉴别时要从包浆、字形、意境和打磨工艺等方面综合判断。

文玩与武玩

所谓的武盘核桃最大特点,就是发出“嘎啦,嘎啦……”的响声!玩家选择武盘或是文盘完全随意,武盘会使麻核桃上色发亮见效快,虽说武盘没有限制,但因为武盘会发出很大的声响,所以在有些场合就不适合武盘,比如:安静的会场、医院、会所、影剧院、阅览室、图书馆、教室、讲堂、录制现场等在这样的场合里武盘显然就是制造噪音,会严重打扰别人。

文玩和武玩都是针对于盘文玩核桃的一种方法,所谓文玩,是一些文玩迷,担心两个核桃摩擦,磕碰了核桃的棱角,让核桃在手中盘玩,但是不发出任何的声音,其实和挑选文玩核桃有关,很多文玩爱好者,喜欢要个头大的,其实要根据自己的手的特点进行选择,拿起一个文玩核桃,攥在手里,有富余,刚刚好。

盘玩与辨识

目前,文玩市场的陷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次充好,一种是以假乱真。比如文玩核桃一热起来,“聪明”的卖家就推出了“嫁接核桃”,以普通食用核桃树作为母树。这种“嫁接核桃”刚看跟文玩核桃没有什么区别,尺寸还不小,但是玩家买回去之后把玩一段时间,核桃就开始破碎、掉渣。

如果说以次充好让人们买到的物品至少还是同一类的话,那以假乱真则就真的“坑爹”了。通常,以假乱真有两种,一种是用样子接近的品种来冒充,比较多见于木料类,比如用非洲檀冒充小叶紫檀,用紫檀柳冒充海南黄花梨,用黄金樟木假冒金丝楠等,真假材料价差为数倍甚至数十倍。

另一种是“人工合成”,多见于玉石类,比如用黏土染色、烧制假冒绿松石,用粉末压制白玉,用塑料、树脂仿制蜜蜡、玛瑙等。

除此之外,靠图片交易,买家更需要磨炼。网店上常见到的很多文玩图片通常是被“美化”过的,实物比图片要差至少两个等级甚至更多,或者用不同产地的价格低的品种来冒充价高的品种。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文玩,但热潮之下,形成的应该是一个氛围,而不是一个陷阱。文玩并不等同于文物,人们不应只想有一双好手,不爱出汗,盘玩易上浆;更应拥有一双好眼,善于发现,识物辨真伪。

精髓

包浆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那是只有经过把玩盘玩的物件才可能出现的。我们常面对那些带有温润包浆的传世古物充满着感动,包浆赋予了它们另一种精魂和魅力。那层仿佛是由时间凝固而成的包浆,让你依稀能透过它看到器物曾经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皮壳与包浆是文玩界常用的术语,人们对它的癖好和关注程度似乎仅次于器物本身。皮壳和包浆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何时产生的?皮壳与包浆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张清代长条木凳凳面的包浆

在玩物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包浆和皮壳混淆,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实质的不同。之所以称之为皮壳,顾名思义这一层物质类似于器物的皮或者壳,皮壳通常是依附在原有器物之外的。而包浆则不同,我们说琼浆玉液,浆通常是指透明的液体,故而包浆指的是那层透明的膜状物,也就是说我们能透过包浆看到器物的材质本身。当然一件器物上常常会有包浆与皮壳同时存在的情况。

老蜜蜡的皮壳

器物的皮壳通常是器物通过较长时间在自然侵蚀、光合、氧化等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形而成不同于内里的变质层;或者经过风化、土埋、吸附等物理现象在表面形成的壳状依附层。大多数皮壳会遮蔽内在的实质,让我们不明就里。通常情况来说皮壳部分要比内质部分来的松散。

只有器物在通过人为使用和盘摸过程中形成的那层如漆似玉的透明膜状物质才是包浆。透过包浆我们能更好的体会器物材质的内在精神。特别是一些传世古物,那层莹润通灵的包浆给这些器物平添了几分灵性和神秘感。

包浆厚重的星月菩提

包浆是器物与坏境中或人体分泌的酸性、油性等物质渗入,并经由人的长时间摩挲擦拭后产生的。这个过程越久,包浆层就越厚,这种包浆是不断向器物内部浸润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想象中向外堆积产生的。这有点类似玉的形成过程:玉的形成后期是由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形成的。所以我把包浆的形成称之为“玉化”,这就不难解释我们为何对这层包浆情有独钟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