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

汉语汉字
敛,汉语常用字,读音liǎ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收拢,聚集:敛钱;引申含义为征收:横征暴敛。敛的常用组词为敛迹。包含敛的常用成语为横科暴敛。
  • 中文名:敛
  • 拼音:liǎn
  • 繁体:斂
  • 部首:攵
  • 五笔:WGIT
  • 仓颉:OMOK
  • 郑码:ODVM
  • 外文名:Convergence
  • 笔画:11
  • 注音:ㄌㄧㄢˇ
  • 部外笔画:7
  • 四角号码:88140
  • UniCode:CJK
  • 笔顺读写:撇、点、横、点、点、撇、提、撇、横、撇、捺
  • 笔顺编号:34144313134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攴,佥(qiān)声。攴为手持械具治事之象,表示敛的本义与治事有关;声旁佥为从㒭(kūn)从(jí)、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含会同兄长意,于敛表声,敛佥同为谈部。初始敛以佥为之,后始为造专字。敛字始见于战国古文字,主流结构为从攴佥声,或加为饰构(有说为器皿以表意者),或声旁作,构意不明。隶变后楷书作敛,简化作敛。或作?,俗体。本义是收取、聚合。《诗·小雅·大田》:“此有不敛。”引申指赋税,税敛。

《周礼·地官·司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中山王壶:“(作)敛中则庶民(附)。”(赋敛适度百姓就归顺)云梦秦简《为吏之道》:“赋敛毋(无)度。”以上读liǎn。古地名,卫地有敛盂,读lián。通“俭”,缩减,不足。《史记·赵世家》:“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通“蔹”(liǎn),白蔹,中草药。《武威汉代医简》55:“半夏、白敛、勺药、细辛。”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斂)

liǎn

收拢,聚集:敛钱。敛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敛容。敛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敛。聚敛。

征收:横征暴敛。

收束,约束:敛迹。敛手(a.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b.拱手,表示恭敬)。敛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敛抑。敛步。

详细释义

〈动〉

(1)形声。从攴(pū),从佥(qiān),佥亦声。“佥”意为“双面的”、“两边的”。“攴”指“敲击”、“手动”。“佥”与“攴”联合起来表示“从物体的两边同时收拢”。本义:收拢、聚拢。

而树敛焉。——《六韬·文韬·文师》

(2)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gather]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3)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4)收获[harvest]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5)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6)征收[levy]

(7)当收拢讲

豹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邺三老、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稍敛众以去。——明·高君《书博鸡者事》

成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7)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8)收缩;退缩[contract;shrinkback;flinch]

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于一时。——明·宋濂《看松庵记》

(9)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10)停止[stop]。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直待齐兵到时,方才敛兵设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1)入殓[putabodyintocoffin]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醵金为敛。——清·张廷玉《明史》

(12)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13)收敛,约束言行[restrainoneself]

为敛威去。——清·张廷玉《明史》

(14)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15)整肃;整理[screwup]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16)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名〉

赋税[taxes]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南方可当“棱”讲:如杨桃有五棱,也叫五棱子,南方一些地方把“棱”也叫“敛”,所以杨桃又叫五敛子。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良冉切《集韵》《韵会》《正韵》力冉切,?音䭑。《说文》收也。《尔雅·释诂》聚也。《疏》敛者,率聚也。《诗·小雅》此有不敛穧。《疏》不收敛之穧束也。《书·洪范》敛时五福。《疏》以敛聚五福之道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

又《仪礼·聘礼》敛〈方亶〉。《注》敛,藏也。

又《博雅》敛,取也。

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左传·定七年》公敛处父御孟懿子。《广韵》姚秦录有辅国将军敛宪。

又《广韵》《集韵》《韵会》?力验切,音爁。义同。

又《集韵》离盐切,音廉。敛盂,地名。《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齐侯盟于敛盂。《注》衞地。《释文》敛,徐音廉。《韵会》作歛,非。互详欠部歛字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