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

败军之将

汉语词语
败军之将(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败军之将”原义是打了败仗的将领,后也用来比喻遭到失败的人。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宾语,也作主语。
  • 中文名:败军之将
  • 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
  • 近义词:手下败将
  • 反义词:常胜将军
  •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史记·淮阴侯列传》
  • 用法:褒义,谓语
  • 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成语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 秦 鲁 以成其功。”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

成语典故

楚汉战争的时候,汉军大将韩信打垮了魏王豹后,继续攻打投靠楚军的赵王歇。但是他们必须经过一个叫井径的狭窄山口。赵王的谋臣李左车向赵王献计说:井径道路狭窄,汉军辎重一定拉在后面。我带一部分军队,抄小路去截断他们的辎重,就会使他们因失去给养而败走。可惜赵王没有采纳他的计策。韩信攻克赵后,向作为俘虏的李左车请教一些问题。李左车谦虚地推辞说:作为败军之将,我怎么可以教导你呢?这个成语意指打了败仗的将军。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