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

近代思想及政策研究中的专业名词
政治正确(英语:Political Correctness;缩写:PC),是指态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用词,或施行歧视弱势群体的政治措施。如不能冒犯不同民族、性别、性取向、身心障碍、宗教和不能因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产生歧视或不满与打压。常见的争议点包含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少数族群。“政治正确”不限于“用词正确”,也包括观点、立场、政策和行为的“正确性”,不能违背被认定为“正确”的立场。“政治正确”也被应用于非针对特定人群的范畴,例如气候变化、动物权益等牵涉。判断“政治正确”的标准,取决于当下、当地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政治正确”概念的另一个内涵可以按其字面上的意义被使用,即“在政治上的正确”,指行动和思想与官方立场、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1]
  • 中文名:政治正确
  • 外文名:Political Correctness
  • 繁体:政治正確
  • 性 质:近代思想及政策研究中的专业名词
  • 对 象:对象

简介

事实上,其执行结果却一直富有争议。在一些美国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及不少评论员的观点中,政治正确一词本身“政治不正确”,属贬义词,与假道学的意义相类,且会威胁社会的言论自由(自由意志主义者认为即使被视为冒犯甚至歧视的言词也是言论自由一部分),对社会的包容价值观构成威胁(反而变成不包容),而相关“政治不正确”言论是否构成歧视及冒犯性存在争议。支持者则认为,倾向采用较中立语言、文明用语来包装政治正确的语句,本质上并没有冒犯任何人,并批评部分反对者以“反对政治正确”为理由,煽动仇恨及分化社会,而反对者实际上也有自身一套的政治正确,并籍反对政治正确之名而打压异见。

“政治正确”一中文词在其他不同的社会中,其语义可能有不同。例如在台湾,可能会被当作“符合公众道德伦理观、具备爱国情操的言论”,在本词条主要讨论起源自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现象,涉及种族、性别、性取向、身心障碍、宗教或政治观点。

评价

根据科学研究,爱德华·萨丕尔和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最早提出语言影响思维,因此通常用来描述人群的语言是有影响力的。虽然这个论断仍然很有争议,但是政治正确是基于这个理论的。批评政治正确的人士认为,禁止使用被指具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词语,反而会促进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思想。

支持者认为,政治正确的用语有助于唤醒公众的无意识的偏见,使得他们可以有一个更加正式的、无偏见的语言可以称谓与大众不同的人群,而避免“伤害”他们。

反对者认为,政治正确只是在逃避问题,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且规范化使用某些用语反而会打压言论自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