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顶支柱

放顶支柱

放顶支柱
又称切顶支柱。用垮落法放顶时支设于采煤工作面与采空区交界线上专为放顶而安设的特种支柱。通常与摩擦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使用,可替代木垛、丛柱、矸石带等。
  • 外文名:breaker props
  • 别名:切顶支柱
  • 学科:采矿工程
  • 出现时间:20世纪70年代
  • 适用范围:煤层厚度变化小

简史

早期使用的放顶支柱为不带推移装置的机械式支柱。20世纪70年代,苏联“卫星”型液压放顶支柱的推广使用,使放顶支柱获得了一定发展。随着液 压支架的广泛应用,国外除前苏联外,其它国家已基本不用。中国1984年开始使用各种型号的液压放顶支柱,但用量不多,尤其在一些曾配用过放顶支柱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改为在切顶排普通支柱间支设工作阻力为300kN的加强柱后,液压放顶支柱用量进一步减少,今后预计也不会有多大发展。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煤层厚度变化较小,顶底板较平整,顶板中等稳定以上,煤层倾角0°~15°,采高 0.6~0.8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和缓慢下沉顶板的 工作面。采取防倒防滑措施,亦可用于倾角15°~25°的中厚煤层工作面。

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机械放顶支柱靠自身强度或摩擦力支撑和切断 采空区悬顶的放顶支柱。工作特性为刚性或增阻式,移设和升降靠手工操作,如摩擦式、螺旋式、齿条式放顶 支柱。这类支柱初撑力小、性能差、笨重、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早已淘汰。

液压放顶支柱又称墩柱。由单根立柱和单个推 移千斤顶组成,以液压为动力实现升降、前移等运动的放顶支柱。按伸缩范围不同分为单伸缩和双(多)伸缩 两种。按使用条件不同分为普通型和防滑型两类。

结构和工作原理

普通型放顶支柱由立柱、推移 千斤顶和操纵阀三部分组成。立柱为带液 控单向阀的单伸缩或双(多)伸缩液压缸,有的活柱还 带机械加长段以增大工作行程。立柱是放顶支柱主要 承载构件,位于工作面切顶线,用于支撑和切断顶板,工作阻力为600~2000kN。使用时,立柱间距应与工作 面输送机中部槽长度适应,通常为1.5m,也可按1.5m 的整数倍布置。推移千斤顶为双作用液压缸,两端分别 与工作面输送机和立柱连接。动作时可分别移动输送 机和立柱。推移千斤顶工作行程700~1100mm。立柱 和推移千斤顶的动作都由操纵阀控制,常见的操纵阀 为组合片阀或平面转阀等。

放顶支柱

液压放顶支柱工作原理与液压支架相似,不少原部件可与液压支架通用。利用泵站供给 的高压液作动力源,实现立柱和千斤顶的运动。用液体 作工作介质传递力和载荷,安全阀保证立柱工作阻力 恒定。支柱工作过程分为升柱—初撑—承载溢流,移输 送机,降立柱,移立柱四部分。

普通型放顶支柱附加防倒防滑装置便成为防倒防滑型放顶支柱。防倒防滑装置有导轨式和连杆式两类。导向机构是导轨式必不可少的部件,使用时立柱沿导 向机构运动,防止倾倒和下滑。连杆式由两根接在立 柱上的上下连杆将两台放顶支柱连为一体。移动时两 立柱互为支点,交替前移,立柱移动轨迹为弧线。操作 顺序是A立柱为支点,B立柱移半个循环进尺升柱;B 立柱为支点,A立柱移一个循环进尺;再以A立柱为 支点,B立柱移半个循环进尺完成移柱过程。改变操作 顺序和移动步距,可使立柱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上调或 下移。

液压放顶支柱优点:①液压放顶支柱初撑力大,工 作阻力通常为单体液压支柱的三倍以上,为摩擦支柱 的六倍以上。②放顶效果好,能有效地管理顶板,消除 采空区悬顶对工作面的威胁。③工作面放顶和输送机 移动实现机械化,减少放顶事故。④支柱带有大顶盖、大底座、对顶、底板比压小,软底工作面也能发挥效能。 ⑤使用放顶支柱后,减轻了工作面支柱压力,单体支柱 承受的载荷每根一般只有100~150kN,单体支柱用量 可减少四分之一以上。

液压放顶支柱缺点: ①初期投资较单体支柱大。 ②使用灵活性、适应性不如单体支柱。③薄煤层工作面 使用时有效空间减少,给行人和搬运带来不便。④支柱 使用范围较窄,不能作为工作面基本柱使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