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州

攸州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
攸水源出江西省莲花县武功山,流入湖南省境内,向南流至攸县汇入洣水,一名伯水,古名攸溪,攸县之名以此。攸县汉置,梁陈间改叫攸水县,隋省,唐复置攸县,故城在今湖南攸县网岭镇罗家坪村,五代梁时徙今治,元元贞元年(1295),攸县人口逾万户,按当时制度规定升格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撤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清属湖南长沙府,解放后攸县被划入株洲市管辖。与攸县相邻的县,东部是莲花县、东南部是茶陵县、南部是安仁县、西部是衡东县、北部是醴陵市。
    中文名:攸州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湖南省 地理位置:湖南省东部中间 面积:2648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渌田镇、网岭镇、桃水镇、皇图岭镇 政府驻地:攸县春联街道东城新区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桃花谷、白龙洞、酒埠江、灵龟峰、马鞍山等 机场:西南距衡阳南岳机场90公里 火车站:攸县南站、攸县站、安仁站 车牌代码:湘B 地区生产总值: 别称:攸县 人口:81万 电话区码:0731 邮编区码:412300 行政类别:县 地方方言:赣语、客家语 主要公路:106国道、平汝高速公路

由来

攸水源出江西莲花县武功山,流入湖南境,向南流至攸县汇入洣水 ,一名伯水,古名攸溪,修县之名以此。攸县汉置,梁陈间改曰攸水,隋省,唐复置攸县,故城在今湖南攸县东,五代梁时徙今治 ,元元贞元年(1295),攸县人口逾万户,按当时制度规定升格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清属湖南长沙府,解放后攸县被划入株洲市管辖。

地理位置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攸县居两省四市交汇之所,辖20个乡镇、533个村社区,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9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第8位。

攸县地处湖南省东部中间,北抵株洲、长沙,南连郴州、广东,西屏衡阳、衡东,东邻江西吉安,位于株洲、衡阳、郴州三市经济交汇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中外驰名的游览胜地井冈山,全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交通物产

攸县交通便利,是资源丰富的大县。攸县县内水陆交通并济,公路交错纵横,醴茶铁路、吉衡铁路、106国道、平汝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北通320国道,西与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相连,运输极为方便。境内气候温和,农业物产品种繁多,是全国商品瘦肉猪、商品粮、速生丰产林和油茶生产基地县;

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已查明的矿藏品种20余种,其中以煤、铁矿石、玄武岩、花岗岩、石灰石居多,煤炭储量在3亿吨以上,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拥有劳动力40万人以上,有18万人常年在外经商务工,“攸县的士”成为湖南省十大劳务经济品牌之首。

风景名胜

攸县城东有一座山叫灵龟峰。灵龟峰林木茂密,独立于洣水河畔,形似一只逆水浮游的巨龟,故此得名。灵龟峰与对河白茅洲相望,峰上屹立有古刹灵龟寺、观音殿。远看殿宇依山而建,凌空而立,气势恢宏;近看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秀美天成。故而灵龟峰享有峰奇、水秀、林幽、寺古,"梅城第一峰"的雅号。

社会经济

攸州经济活跃,是发展提速的热土。攸县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经济活跃,历来是湘东南经济交流中心。199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2000年被更为湖南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

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 ,突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四大重点,着力实施民营经济领跑战略,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资源采掘加工、建筑建材、化工为支柱的20多个产业门类,建设了攸州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2.5亿亿元,人均GDP达到39427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南省第8名。

名人

谭震林

谭震林(1902—1983),汉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胡庶华

胡庶华(1886-1968)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1911年京师译学馆德文班肄业。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后入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

后历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事务主任,武昌大学教授、代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上海钢铁厂、汉阳兵工厂厂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民司、农林司司长。1929年后任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校长,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第三、四届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授委员、六届中央监委,三青团中央;团部副书记长。1932年、1940年、1944年三次任湖南大学校长。

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出任重庆大学校长。 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团结抗日。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湖南大学学生反内战游行。1949年赴香港,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努力。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并遭通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是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

从事冶金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资源问题》、《钢铁工业》等。素以廉洁的操守、热烈的心肠和干练的才学而著称。1968年6月17日逝世,享年82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