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竹穴

攒竹穴

人体经穴名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操作方法为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1]
    中文名:攒竹穴 外文名: 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 拼音:Cuán zhú 出处:《针灸甲乙经》

名称释义

1)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2)眉本。眉,穴所在的部位也。本,根本也。眉本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眉发的根本。眉发与人的头发、须发一样,它皆为血气之余物,由人的肾之所生、血之所养。眉头须发始生于内而荣长于外,其气血来源在于本穴,本穴的气血强弱虚实直接关系到眉发的荣枯,故名眉本。眉头、眉柱、眉中名意与眉本同。

3)始光。始,开始也。光,光明也。始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

本穴气血为睛明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变为阳热之气,气血的变化如同从黑暗处来到光明处一般,故名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矢光、矢元名意与始光近同。

4)员在。员,周围之意。在,存在也。员在名意指本穴气血聚集于穴周,所处的范围不太大。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吸热胀散,但所扩散的范围不太大,故名员在。员柱名意与员在同。

别名

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定位

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1. 头痛,眉棱骨痛;

2. 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

3. 急性腰扭伤。

操作

可向眉中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近视、泪囊炎、面肌痉挛等。

配伍

配后溪、腋门治疗目赤肿痛;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头风痛,鼻鼽衄,眉头痛,泣出,善嚏。”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眼中赤痛及睑瞤动。”

3.《针灸大成》:“主目䀮䀮,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子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瞤动不得卧。”

tttt

tt

▪ 经络学ttt

▪ 腧穴学

▪ 刺法灸法学

▪ 针灸治疗学t

▪ 实验针灸学

▪ 经络现象

▪ 循经感传

▪ 经络诊断

▪ 经脉循行

▪ 腧穴

▪ 腧穴特异性

▪ 腧穴定位法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骨度折量定位法

▪ 指寸定位法

▪ 同身寸t

▪ 中指同身寸

▪ 拇指同身寸

▪ 横指同身寸

▪ 经穴

▪ 经外[奇]穴

▪ 阿是穴

▪ 特定穴

▪ 背俞穴

▪ 募穴

▪ 原穴

▪ 络穴

▪ 五输穴

▪ 井[穴]

▪ 荥[穴]

▪ 输[穴]

▪ 经[穴]

▪ 合[穴]t

▪ 郄穴

▪ 八会穴

▪ 八脉交会穴

▪ 交会穴

▪ 下合穴

▪ 中府

▪ 云门

▪ 天府

▪ 侠白

▪ 尺泽

▪ 孔最

▪ 列缺

▪ 经渠

▪ 太渊t

▪ 鱼际t

▪ 少商

▪ 商阳

针灸学·相关科技名词

tt

其他名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