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掌叶半夏

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

天南星科犁头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直径2-4厘米大小不等,颈部须根多。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肉穗花序几无梗,附属器紫色,雄花无柄,花果期6-9月。掌叶半夏块茎入药称白附子。主要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中文名:掌叶半夏 拉丁学名: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别名:滴水参、天南星、野芋、白附子、禹白附、疔毒豆、芋叶半夏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亚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泽泻亚纲(Alismatidae)旧分法归棕榈亚纲(Arecidae) 超目: 目:天南星科新分类法属泽泻目(Alismatales) 亚目: 科:天南星科(Araceae) 亚科: 族:天南星族(Areae Engl.) 亚族: 属:犁头尖属(Typhonium Schott) 亚属: 组: 亚组: 种:掌叶半夏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二名法: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英文名:Horn Lian

植物形态

掌叶半夏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类似半夏,但较大,径约4厘米。叶柄纤细柔弱,淡绿色,长45~65厘米;叶片掌状分裂,小叶9~11片。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柄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佛焰苞淡绿色,披针形,下部筒状,长圆形,先端锐尖,长8~14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端,雄蕊密集成圆筒状,长约6毫米,有香蕉香气;雌花着生在花序下部,贴生于苞片上,长约1.5厘米;花序先端附属物线状,长约9厘米,稍弯曲。浆果卵圆形,绿色,长4~5毫米,径2~3毫米,内含种子1粒。花期6~7月。

分布

野生于山坡、田野阴湿处。分布河北和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1

采集

6~7月挖取块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放入筐内,浸于水中,搅拌搓去外皮后,晒干或烘干,干后再用硫黄熏之,使颜色变白。

药材块茎近球形,直径3~4厘米,外皮粗糙,褐色,有时尚留有已枯叶柄的基部。剥去外皮为类白色而呈粉状,上部散有细凹点,与半夏在外形上很难区别,但一般形体比较大。

本品在江苏、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作半夏使用。两者的区别,详"半夏"条。

植物性状

药材块茎近球形,直径3~4厘米,外皮粗糙,褐色,有时尚留有已枯叶柄的基部。剥去外皮为类白色而呈粉状,上部散有细凹点,与半夏在外形上很难区别,但一般形体比较大。

本品在江苏、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作半夏使用。两者的区别,详“半夏”条。

药理作用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辛,性平,有毒。"

【功用主治】:

①《南京民间药草》:"治肿毒。"

②《广西中药志》:"治毒蛇咬伤及无名肿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药用部位】:块茎

【药用功能】:止呕,化痰,消肿,止痛。(《南京民间药草》)

掌叶半夏大名叫天南星

天南星株高

40—90厘米。叶一枚基生,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7—20,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24厘米,顶端具线形长尾尖,全缘;叶柄长,圆柱形,肉质,下部成鞘,具白色和散生紫色纹斑。总花梗比叶柄短,佛焰苞绿色和紫色,有时是白色条纹;肉穗花序单性,雌雄异株;雌花序具棒状附属器、下具多数中性花;无花被,子房卵圆形雄花序的附属器下部光滑和有少数中性花;无花被、雄蕊2—4枚。浆果红色、球形。

天南星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印度、缅甸、泰国北部也有。生于山野阴湿处或丛林之下。秋、冬采挖,刮净外皮、晒干。

天南星的块茎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黏液质、氨茎酸、甘露醇、生物碱。果实含类似毒蕈碱样物质。

天南星有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跌打损伤、或虫蚁咬伤等病症。

栽培与繁殖

(一)植物特征

天南星多年生草本。高33~50厘米。叶由块茎顶端生出,叶柄细长,长约33厘米,叶片掌状分裂,幼苗有1~3个小叶,2~3年后叶片逐渐增多。花序肉穗状,包于鞘状大苞片内。花序先端呈长尾状,伸出于包片外面。浆果卵圆形,绿色,成熟时发白。块茎近球形,扁平。

(二)栽培技术

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总结种植经验,野生天南星多生长于山谷或林下比较阴湿的环境。人工栽培宜在树荫下选择湿润、疏松、肥沃的黄砂土。天南星喜水喜肥,底肥充足才能高产。

(三)栽培技术

天南星喜阴湿、土壤肥沃的砂质壤上,野生于阴坡、山谷或林下潮湿肥沃的土壤。 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总结繁殖方法如下

1.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和块茎繁殖为主。

(1)块茎繁殖

秋天挖取块茎时,大的药用,中小的可种用,放在室内,上盖湿土,或理在深66厘米的坑内,

温度保持在5℃左右,第二年的3-4月施足基肥,翻耕整地作畦,按行距16~26厘米,株距16~20厘米,栽在3~6厘米深的沟内,覆土5厘米,浇水,每公顷大栽600~675千克,小栽375~450千克。

(2)种子繁殖

选新种子,8月上旬播在备好的畦内,在畦内浇透水,稍于后按行距16厘米作浅沟,均匀撒入种子,覆土,6~10天即出苗,结冻时用厩肥或马粪盖畦面能安全越冬。第二年4~5月苗高6~10厘米时,按株行距13~16厘米定苗,过些大,选阴天每隔一行去一行栽到别处,林下或玉米间作,晴天栽深一些,并浇水。种子繁殖慢,产量低,故多用块茎繁殖。

2.田间管理

天南星栽后保持土壤湿润,勤浇水,及时松土保墒。忌积水,7月份苗高16~20厘米时,追施500千克人粪尿。8月份追施硫酸铵15克或饼肥50千克。除作种用的花穗外,其余全部摘掉。

3.病虫害

(1)红蜘蛛

喷洒200倍乐果液。

(2)红天蛾7~8月份吃叶子,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

(五)采收加工

秋季叶黄及时挖取,刨出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叶、须根,搓洗去皮,洗不掉的用竹刀刮去皮,用水冲洗,用硫磺熏成白色,晒干药用。天南星有毒,收时带手套或手擦油,如有皮肤红肿,用甘草水洗。

主要价值

药用

《民间草药》、《中药大辞典》记载,掌叶半夏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掌叶半夏除上述药用外,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掌叶半夏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

异名

野半夏(《江西民间草药》),犁头尖、剪刀草、玉如意、野慈菇、副本一粒红(《泉州本草》)。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干燥块茎。

主治

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中风痰壅、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辣,毒蛇咬伤、惊风癫痫、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研末服,0.5~1克。内服宜制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4] 

使用注意

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4] 

炮制方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mg,用白矾2m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姜、白矾各12.5mg。

不适人群

阴血虚中风、内热惊风及孕妇禁服。

中毒表现

初期为咽喉疼痛、口、舌麻木、烦躁不安、头晕、流涎、胃部烧灼痛;继之大量呕吐、腹痛剧烈、出汗、面色苍白、脱水、脉弱无力、虚脱、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惊厥;严重时,喉头痉挛。全身麻木。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临床应用

⑴内服宜炮制后用。

⑵风痰壅盛,经脉拘急,肢体不遂者,可与天南星、半夏、川乌等配伍,以加强祛痰通络之功。

⑶若风邪侵袭面、风痰阻滞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者,可与僵蚕、全蝎等同用,以散风止痉。

⑷痰气结聚颈项而致瘰疬肿痛者,可用鲜品捣烂涂敷患处;或与半夏、贝母、连翘等同用。

⑸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配方选择

⑴治毒蛇咬伤:鲜掌叶半夏全草和水少许,杵烂敷伤处。

⑵治瘰疬:鲜掌叶半夏全草杵烂,稍加鸡蛋白杵匀,敷患处,一日换一次。

⑶治跌打扭伤青紫肿痛:鲜掌叶半夏全草适量,同酒酿糟或烧酒杵烂,敷伤处,一日换一次。

(选方出《江西民间草药》)

⑷颈淋巴腺结核(未破):鲜禹白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一次。(《河北中药手册》)

⑸面部雀斑、粉刺及白屑风、皮肤瘙痒:白附子、白芷、滑石、绿豆研末洗面,6~7方(《新编常用中药手册》)

美容

体现在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等;并常常用于美容添加剂或防腐剂及护肤品中;白附子性热主升为阳明之要药,所以能荣于面。白附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作用;美容功效有润肤白面、灭瘢除黑;白附子的美容功效主要是面部美容,可用于用于美白、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很多产品有使用了白附子,常常用于美容添加剂或防腐剂及护肤品中。

酿酒

据民间调查,用掌叶半夏酿制,品味清醇独特,常饮此酒,以及用掌叶半夏熬水喝,可防止多种疾病。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块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胆碱(choline),尿嘧啶(uracil),琥珀酸(succinic acid),酷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三亚油酸甘油酯(linolein),二棕榈酸甘油酯(dipalmitin)。并含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

药理

用掌叶半夏注射剂治疗已感染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豚鼠,有一定治疗作用。其疗效仅差于链霉素,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很显著。随用量加大而作用增强。经小鼠、犬、豚鼠实验表明毒性很低。

脱除病毒

采用低温处理、高温处理、消毒处理、切取珠芽培养、丛芽培养或诱导、生根培养;二次脱毒;经病毒检测、获得脱毒原种苗;经组培扩繁、炼苗移栽等方法获得掌叶半夏脱毒种苗。本发明解决了掌叶半夏脱除病毒技术问题,为生产提供脱毒掌叶半夏种苗,具有原理运用得当,方法易行,可有效为掌叶半夏的人工大面积种植,提高掌叶半夏的产量和进一步保障其质量等优点。2

参考资料

1.【掌叶半夏】_掌叶半夏的副作用_功效与作用·999穴位网

2.脱除掌叶半夏病毒的方法·掌桥科研网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