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

汉语汉字
承(拼音:ché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3]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双手托起一个人的样子,本义指捧着、接受。引申用作敬辞,表示蒙受,又引申为继承、不使断绝。
  • 中文名:承
  • 拼音:chéng
  • 部首:乛(传统归“手部”)
  • 五笔:BDII
  • 仓颉:NNQO
  • 郑码:XKCD
  • 字级:一级(1315)
  • 平水韵:下平十蒸
  • 笔画:8
  • 注音字母:ㄔㄥˊ
  • 造字法:会意字
  • 结构:合体字,特殊-框架结构
  • 异体字:氶、?、?、?
  • 四角号码:17232
  • 统一码:CJK统一汉字U 627F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图1,上部像一个跪坐的人,下部像两只手,表示双手向上,托住一个人。金文(图2)的字形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大致相同。小篆(图5、6)的形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把跪着的人分成了两部分,最上边的是“人”的上半身,“人”的下半身则变成了“手”的样子,放在原有的两只手的中间。隶书(图7、8)、楷书字形是承篆文形体变化过来的。

“承”字的本义是捧着、举起、承载。引申之,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也称“承”,如轴承。由承载引申有承担义,今语有承包、承办。承在下,所承在上,故引申有承继、继续义。今语有承上启下,承先启后。承继、承传义近,故“承”又有传继义。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承chéngㄔㄥˊ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姓。

详细释义

承chéng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继承[succeed]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接受;承受[receive;accept;bear;suffer]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奉承[flatter]。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承担,担负;担当[undertake]。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秉承[act on]。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招认[confess one's crime]。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侍奉[attend]。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词性变化

承chéng

〈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bearing]。如:石承;轴承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署陵切(chéng)

奉①也。受②也。从手从卪③从?。

〖注释〗①奉: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谓授之人也。”②受: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谓受诸人也。”③从卪(jié):徐铉注:谨节其事,承奉之义也,故从卪。

说文解字注

奉也。受也。

段注:【廾部】曰:奉者,承也。是二篆为转注也。【?部】曰:受者,相付也。凡言承受、承顺、承继、又《鲁颂》传曰承止也皆奉之训也。凡言或承之羞,承之以劒皆相付之训也。《左传》曰:蔡大夫恐昭矦之又迁也,承。此叚承为惩也。

从手卪?。

段注:合三字会意。署陵切。六部。

广韵

署陵切,平蒸常‖丞声蒸部(chéng)

承,次也。奉也。受也。又姓,后汉有承宫。署陵切。三。

【校释】三:原讹作“二”,据《广韵》各本改。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承·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4

《唐韵》署陵切。《集韵》《韵会》辰陵切,并音丞。《说文》:奉也。《书·说命》:后克圣,臣不命其承。《诗·小雅》:承筐是将。

又受也。《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疏:受天之福也。

又《增韵》:下载上也。《易·坤》彖: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尚书·大传》:庶人有石承。注:屋柱下石也。

又《广韵》:次也。《左传·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子产争承。注:承贡赋之次也。

又继也。《诗·小雅》: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疏:新故相承,无雕落也。

又止也。《诗·鲁颂》:则莫我敢承。疏:无有于我敢御止之者。

又通丞。《左传·哀十八年》:楚右司马子国帅师而行,请承。注:承,佐也。

又州名。汉牂柯郡地,宋置承州。

又姓。《后汉·承宫传注》:承姓,卫大夫成叔承之后。

又《正韵》时征切,音成。义同。

又《集韵》诸仍切,音蒸。水名。《前汉·地理志》:长沙国承阳县。注:承水,出零陵永昌县界,东流注湘。

又《集韵》《韵会》并持陵切,音惩。《左传·哀四年》:蔡昭侯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注:承,盖楚言。

又《集韵》《类篇》并蒸上声,与抍通。《列子·黄帝篇》:孔子观于吕梁,见一丈夫游之,使弟子?流而承之。注:出溺为承。直作拯。

又《韵会》《正韵》并昨亘切,音赠。犹送也。《礼·文王世子》:賵赙承含,皆有正焉。注:承读为赠,声之误也。

又《集韵》《韵会》并诸应切,音证。县名。《前汉·地理志》:东海郡承县。注:应劭读。

又叶辰羊切,音常。班固《高祖泗水亭碑》:休勳显祚,永永无疆。于皇旧亭,苗嗣是承。

《集韵》:或作?。又作氶。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ȡ

i̯əŋ

王力系统

ʑ

ǐəŋ

董同龢系统

j

jəŋ

周法高系统

d

jiəŋ

李方桂系统

g

rjəng

西汉

东汉

jəŋ

jəŋ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ŋ

北魏后期北齐

jəŋ

齐梁陈北周隋

jə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ʑ

i̯əŋ

拟音/王力系统

ʑ

ǐə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ʑ

jə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iɪ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ź

jə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ʑ

ǐəŋ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十六蒸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署陵切

ʑjəŋ

集韵

平声

下平十六蒸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诸仍切

tɕieŋ

平声

下平十六蒸

船/常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辰陵切

dʑieŋ

平声

下平十六蒸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持陵切

ȡieŋ

上声

四十二抍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诸拯切

tɕieŋ

去声

四十七证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诸应切

tɕieŋ

韵略

平声

辰陵切

增韵

平声

辰陵切

平声

持陵切

去声

昨亘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庚青

穿

齐齿呼

次清

ʈʂʼiəŋ

中州音韵

平声

庚青

池绳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八庚

全浊

时征切

ʒiə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