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触摸屏

手机触摸屏

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
触控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Samuel Hurst博士在1971年发明了一个触摸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就是触控屏的雏形。三年后,他设计了第一款透明的触控屏。1977年,触控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直到今天仍在被广泛使用并且飞速发展。
    中文名:手机触摸屏 外文名: 所属品牌: 产品类型: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 英文名:Touch panel 用处:手机零件

工作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

在人没有与触摸屏碰触时,各个电极是同电位的。但当用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的电极会发出电流并流向触点。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进行计算,便可得出接触点位置。

红外线式触摸屏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早期观念上,红外触摸屏存在分辨率低触摸方式受限制和易受环境干扰而误动作等技术上的局限,因而一度淡出过市场此后第二代红外屏部分解决了抗光干扰的问题,第三代和第四代在提升分辨率和稳定性能上亦有所改进,但都没有在关键指标或综合性能上有质的飞跃。

但是,了解触摸屏技术的人都知道,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红外线技术是触摸屏产品最终的发展趋势采用声学和其它材料学技术的触屏都有其难以逾越的屏障,如单一传感器的受损老化,触摸界面怕受污染破坏性使用,维护繁杂等等问题红外线触摸屏只要真正实现了高稳定性能和高分辨率,必将替代其它技术产品而成为触摸屏市场主流过去的红外触摸屏的分辨率由框架中的红外对管数目决定,因此分辨率较低,市场上主要国内产品为32x3240X32,另外还有说红外屏对光照环境因素比较敏感,在光照变化较大时会误判甚至死机。

至于说红外屏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从第二代红外触摸屏开始,就已经较好的克服了抗光干扰这个弱点第五代红外线触摸屏是全新一代的智能技术产品,它实现了1000*720高分辨率多层次自调节和自恢复的硬件适应能力和高度智能化的判别识别,可长时间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任意使用并且可针对用户定制扩充功能,如网络控制声感应人体接近感应用户软件加密保护红外数据传输等 原来媒体宣传的红外触摸屏另外一个主要缺点是抗暴性差,其实红外屏完全可以选用任何客户认为满意的防暴玻璃而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和影响使用性能,这是其他的触摸屏所无法效仿的。

表面声波触摸屏

以右下角的X-轴发射换能器为例:发射换能器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量向左方表面传递,然后由玻璃板下边的一组精密反射条纹把声波能量反射成向上的均匀面传递,声波能量经过屏体表面,再由上边的反射条纹聚成向右的线传播给X轴的接收换能器,接收换能器将返回的表面声波能量变为电信号。

当发射换能器发射一个窄脉冲后,声波能量历经不同途径到达接收换能器,走最右边的最早到达,走最左边的最晚到达,早到达的和晚到达的这些声波能量叠加成一个较宽的波形信号,不难看出,接收信号集合了所有在X轴方向历经长短不同路径回归的声波能量,它们在Y轴走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在X轴上,最远的比最近的多走了两倍X轴最大距离因此这个波形信号的时间轴反映各原始波形叠加前的位置,也就是X轴坐标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在没有触摸的时候,接收信号的波形与参照波形完全一样。

当手指或其它能够吸收或阻挡声波能量的物体触摸屏幕时,X轴途经手指部位向上走的声波能量被部分吸收,反应在接收波形上即某一时刻位置上波形有一个衰减缺口接收波形对应手指挡住部位信号衰减了一个缺口,计算缺口位置即得触摸坐标控制器分析到接收信号的衰减并由缺口的位置判定X坐标之后Y轴同样的过程判定出触摸点的Y坐标除了一般触摸屏都能响应的XY坐标外,表面声波触摸屏还响应第三轴Z轴坐标,也就是能感知用户触摸压力大小值其原理是由接收信号衰减处的衰减量计算得到三轴一旦确定,控制器就把它们传给主机。

MTK触摸屏

触摸屏附着在显示器的表面,与显示器相配合使用,如果能测量出触摸点在屏幕上的坐标位置,则可根据显示屏上对应坐标点的显示内容或图符获知触摸者的意图。其中电阻式触摸屏在嵌入式系统中用的较多。电阻触摸屏是一块4层的透明的复合薄膜屏,最下面是玻璃或有机玻璃构成的基层,最上面是一层外表面经过硬化处理从而光滑防刮的塑料层,中间是两层金属导电层,分别在基层之上和塑料层内表面,在两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导电层在触摸点处接触。触摸屏的两个金属导电层是触摸屏的两个工作面,在每个工作面的两端各涂有一条银胶,称为该工作面的一对电极,若在一个工作面的电极对上施加电压,则在该工作面上就会形成均匀连续的平行电压分布。如图1所示,当在X方向的电极对上施加一确定的电压,而Y方向电极对上不加电压时,在X平行电压场中,触点处的电压值可以在Y+(或Y-)电极上反映出来,通过测量Y+电极对地的电压大小,便可得知触点的X坐标值。同理,当在Y电极对上加电压,而X电极对上不加电压时,通过测量X+电极的电压,便可得知触点的Y坐标。

电阻式触摸屏

通过压力感应来实现触摸点的定位,当我们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摸屏幕的时候,电阻式触控屏内部的两个导电层发生接触,电阻产生变化,控制器便可以根据电阻的具体变化,来判断接触点的坐标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主要类型

手机触摸屏分为两种:电阻屏和电容屏,目前流行的触摸屏多数都为lens屏,就是纯平电阻和镜面电容屏,诺基亚多数都为电阻屏的,电容屏的代表为iphone.电阻触屏俗称“软屏”,多用于Windows Mobile系统的手机,电容触屏俗称“硬屏”,如iPhone和G1等机器采用这种屏质的。

电阻屏和电容屏的比较

触摸敏感度 

电阻触屏:需用压力使屏幕各层发生接触,可以使用手指(哪怕带上手套),指甲,触笔等进行操作。支持触笔在亚洲市场很重要,手势和文字识别在哪里都被看重。 

电容触屏:来自带电的手指表层最细微的接触也能激活屏幕下方的电容感应系统。非生命物体、指甲、手套无效。手写识别较为困难。 

精度 

电阻触屏:精度至少达到单个显示像素,用触笔时能看出来。便于手写识别,有助于在使用小控制元素的界面下进行操作。 

电容触屏:理论精度可以达到几个像素,但实际上会受手指接触面积限制。以至于用户难以精确点击小于1cm2的目标。 

成本 

电阻触屏:很低廉。 

电容触屏:不同厂商的电容屏价格比电阻屏贵10%到50%。 

多点触摸可行性 

电阻触屏:不可能,除非重组电阻屏与机器的电路连接。 

电容触屏:取决于实现方式以及软件,目前大多数主流手机都已经支持电容触屏(诺基亚除外) 

抗损性 

电阻触屏:电阻屏的根本特性决定了它的顶部是柔软的,需要能够按下去。这使得屏幕非常容易产生划痕。电阻屏需要保护膜以及相对更频繁的校准。有利的方面是,使用塑料层的电阻触屏设备总体上更不易损,更不容易摔坏。 

电容触屏:外层可以使用玻璃。这样虽然不至于坚不可摧,而且有可能在严重冲击下碎裂,但玻璃应对日常碰擦和污迹更好。 

清洁 

电阻触屏:由于可以使用触笔或指甲进行操作,更不容易在屏幕上留下指纹、油渍和细菌。 

电容触屏:要用整个手指进行触摸,但玻璃外层更容易清洁。 

环境适应性 

电阻触屏:具体数值不得而知。但有证据表明使用电阻屏的Nokia5800可以在-15°C至+45°C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对湿度也没什么要求。 

电容触屏:典型的操作温度在0°至35°之间,需要至少5%的湿度(工作原理所限)。 

其他缺陷

电容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优于四线电阻屏,当然还不能和表面声波屏和五线电阻屏相比电容屏反光严重,而且,电容技术的四层复合触摸屏对各波长光的透光率不均匀,存在色彩失真的问题,由于光线在各层间的反射,还造成图像字符的模糊。

电容屏在原理上把人体当作一个电容器元件的一个电极使用,当有导体靠近与夹层ITO工作面之间耦合出足够量容值的电容时,流走的电流就足够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我们知道,电容值虽然与极间距离成反比,却与相对面积成正比,并且还与介质的的绝缘系数有关因此,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在潮湿的天气,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保护手机屏幕

坚硬、尖锐的物体如钥匙勿与手机放在一起,这些物体会划伤屏幕。远离雨水、雾气,潮湿的环境,这些对手机屏幕及芯片都不好。污渍和汗水等导电介质会使屏幕出现触摸无反应或者屏幕飘移,应尽快擦干净。贴膜可以防止意外的磨损和划痕,或选择买个质量好些的手机保护套。注意撞击角度,正面撞击一般不容易碎,如果是碰到各个角,就很危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