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前镇

所前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下辖镇
所前镇位于萧山市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所前自然镇,东与绍兴县以山界相邻,北邻来苏乡,西靠临浦镇,南连进化镇,北距萧山市区9公里。属三面环山的低山丘陵地区。全镇有山林面积2.8万余亩,其中果园达1.7万余亩,是萧山的重点茶果产区,年可产茶一万余担,产果两万余担,素有“茶果之乡”的美誉,山林亩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经济效益属杭州市第一位。特产有杜家杨梅、十八村龙井茶叶、大红袍板栗、缪家葡萄等,特别是“杜家杨梅”更是美名远扬,在三次浙江省评比中名列榜首,并取得原产地标记注册。[1]
  • 中文名:所前镇
  • 外文名:Suoqian Town
  • 别名:
  • 行政区划代码: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杭州市萧山区
  • 地理位置: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中部
  • 面积:43.8平方公里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1个社区
  • 政府驻地:缪家村108号
  • 电话区号:0571
  • 邮政区码:311254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6.6124
  • 著名景点:杭州生态园
  • 机场:萧山国际机场
  • 火车站:杭州站
  • 车牌代码:浙AG
  • 地区生产总值:

乡镇介绍

所前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中南部,距萧山城区9公里,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5公里,距杭城中心30公里,距上海180公里,距宁波110公里。所前镇是萧山城区的南大门,东临绍兴市,南接进化镇,西壤临浦镇,北靠蜀山街道和新塘街道。所前镇地处杭州城郊,因明朝时西小江边建有18间盐监所而得名,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全镇面积43.8平方公里,总户数12631户,人口3.6万,耕地2.4万亩,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有43个党(总)支部,1706名党员,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为9000元,财政收入5348万元。

相传南宋时期,各路盐商聚集于此,成为盐业商贸的集散地。据民国27年(1938)《绍兴县志资料》载:所前以设盐务批验所而得名。明朝在此设绍兴批验所衙门,掌管盐政,镇上设盐号48家,杭、徽、绍各地盐商均集与此,至民国22年(1933)撤销。建国初为绍兴县岭下乡、岱山乡、所前乡及苎东乡的部分,1956年并成岱山乡和所前乡,1958年合作化时为所前公社岱山管理区和所前管理区,1959年两管理区归临浦公社管辖,1961年两管理区合并为所前公社,1969年通济公社并入所前,1971年通济公社分出,1985年改为所前镇。

所前镇区位优势明显,属萧山“一副三组团”规划格局中的副城区范围,拥有畅通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杭金衢高速公路、03省道及其东复线、杭州绕城公路南线、浙赣铁路、杭甬运河等穿境而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年吞吐量达150万吨左右、具有500泊位的萧山码头等基础设施位于境内,为广大投资创业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件环境。

所前镇属于半山区城镇,全镇有山林面积2.8万余亩,其中果园达1.7万余亩,是萧山的重点茶果产区,年可产茶一万余担,产果两万余担,素有“茶果之乡”的美誉,山林亩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经济效益属杭州市第一位。特产有杜家杨梅、十八村龙井茶叶、大红袍板栗、缪家葡萄等,特别是“杜家杨梅”更是美名远扬,在三次浙江省评比中名列榜首,并取得原产地标记注册。

在工业方面,全镇有工企业3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工业门类以纺织、机械五金、塑料制品、羽绒服装等为主。2005年完成工企业总产值46.22亿元,其中工业销售产值27.22亿元,税金1.45亿元,利润1.88亿元,工业增加值5.41亿元,在萧山区综合经济竞赛中荣获经济发展优胜镇。

在三产方面,所前镇的三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商贸业发展迅速:百亿钢材市场一期已经完工;华成天地墅园、天乐云都别墅群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杭州生态园山地酒店已经开业迎客。旅游行业更是资源丰富,前景看好:一方面,所前有“文物古镇”之称,境内人文汇萃,古迹颇多,有民族英雄葛云飞墓、清末演义家蔡东藩墓及故居、朱凤标墓等省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良渚文化遗产等一大批古迹,被历史文人墨客称为风水宝地,蕴藏了一笔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每年夏至时分举办的杜家杨梅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大大提高了所前的知名度,成为促进所前旅游行业发展的一支催化剂。浙江登峰交通集团投资5亿元的杭州生态园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并成为新杭城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改革开放

1993年10月,位于金鸡山村和来苏办事处相通的西小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94年10月,夏山埭至来苏公路建成通车。所前卫生院门诊大楼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1995年,投资60多万元扩建的所前初中教学楼交付使用;投资146万元的所前卫生院建成开业。

1996年9月,投资60万元的四联小学校舍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40万元的所前至来苏段长4.3公里公路改建完成。

1997年,镇中心小学扩建,金鸡山、洪家潭、娄家湾3家村小、完小并入;市7路公交车通到镇区;6月,将黄湾寺改建成葛云飞纪念馆。

经济发展

所前镇工业在建国前及建国后的20多年间几乎等于零,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开始兴办社队企业,但步履艰难。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真正起步,并在9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原所前镇虽曾先后办过纺织机械制造厂、精制茶厂、蜜饯厂、造纸厂、手帕厂等数家企业,但经营效益不高,有些企业先后停产。全镇工业的真正发展起自20世纪90年代,镇党委、政府重抓骨干企业,走稳中发展之路,纺织机厂和建筑公司先后进入萧山市重点企业行列。90年代中期经企业转制,工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至1997年所前镇已有重点骨干企业10家,其中萧山建筑实业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萧山百强企业。是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28151万元。

2001年7月两镇乡合并后,加快了工业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新增羊绒、化工、彩印、电缆、羽绒等行业。有70多只产品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89家企业实行有标生产,6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上网招商。是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5.7亿元,利税6600万元,所有者权益2亿元。2002年后在继续加大技改投入的同时,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首要任务,以加强企业管理为重点,以攻克薄弱环节为突破,坚持“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使“园区建设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取得圆满成果,并着手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至2006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315家,其中上规模企业49家,骨干龙头企业24家,在工业门类上,传统的机械五金、纺织服装、羽绒、包装印刷等产业有了新的提升,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涌现了一批如华益塑料、新光塑料、万盛纺织、好克光电等规模型、科技型、品牌型企业;招商引资自2002年以来共引进115个,总投资12.8亿元。品牌创建取得突破,共创建国家免检产品1只,省级知名商标2家,市级名牌3只,市级著名商标5家,区级名牌5只;科技发展有新的推进,共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89亿元。

商贸业在所前的发展起于改革开放后,茶农开始将经销业务推至全国各大城市。后又有炒货市场的兴起,千家万户加工多味瓜子等,占领城乡市场。90年代后,国家提倡发展第三产业,农村集市贸易迅速发展。原来苏乡先后形成了以张亮桥为中心的东蜀山、缪家、墩郎张、里士湖、孔湖等村的集贸小集市。原所前大力拓展老街区,开辟茶果、农贸等市场。2001年两镇合并后,对商贸业又作了统一的规划布局,至2006年底全镇形成了所前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张亮桥农副产品市场、萧山茶果市场、所前农贸市场等大小近10个集市,全镇共有大小商店500余家,个体经营摊贩700余户,服务行业逐步升温,第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7%,以每年3%的比例逐年提升,2006年实现增加值3.2亿元。

农业建设

所前镇是萧山的重点茶果产区,素有“茶果之乡”美誉。特产有杨梅、茶叶、桃、李、板栗、青梅、樱桃等。“杜家杨梅”、“十八村龙井”茶叶闻名省内外。“杜家杨梅”因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独具风味而闻名于世。1958年浙江农业大学主办的全省杨梅评选中,“杜家杨梅”名列第一;1981年在全省果树品质调查会上,“杜家杨梅”为优质果品;1979年至1982年均有出口新加坡、香港等地。全镇全年产茶最多达750吨左右,产各种水果900余吨。1982年统计,是年水果总产占全县总产量的47%。山林年总收入2000年为5000万元,每亩山林平均收入1798元,山林人均收入2172元,经济效益居杭州市第一位,成为萧山区茶果亩产、亩值、山林人均收入之最。通过开发改造,全镇茶果园面积已达16500余亩。

所前镇有茶园近6000亩,年产茶叶一万余担,是萧山茶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镇,全镇有18个村从事茶叶生产、销售,年交易额在3000万元左右,茶叶收入一直是该镇农户的主要收入。该镇己涌现了近600人的茶叶贩销队伍。仅在新昌茶叶市场就有经销人员百余人,而且该镇的营销队伍还辐射到了全国市场。现在由所前人经营的400余家茶庄遍布全国各地。茶商队伍的发展,给所前带来了全国各地茶叶销售的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所前茶叶的销售,为所前农民致富创出了一条好路子,也将所前的名声带到了大江南北。

为培育优质茶叶,争创名牌产品,提升所前茶叶档次,增强市场占有率,该镇出台了一系列相对应措施:于1999年制订了“十八村”龙井制作标准,进一步明确相应的茶叶的炒制标准;连续举办了三届“山水所前”生态茶炒制比赛,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炒茶的品质意识。并组建所前茶叶产销协会,努力实现茶叶的产业化生产。所前镇在茶叶品种、科技创新、培育名牌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将原有“以开发为主、改造为辅、引进相结合”向“以改造为主、引进为辅、开发作补充”方向发展。为萧山茶叶产业的发展起更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加百姓的收入。

所前镇全镇有山林面积2.8万余亩,其中果园达1.7万余亩,年可产茶一万余担,产果两万余担,亩均收入1800元左右,山林经济效益占杭州市第一;在2006年举办的第二届茶艺节上,所前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全国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首个“生态茶实验基地”;杜家杨梅更是美名远扬,在三次全省评比中名列榜首,并取得原产地标记注册。

旅游资源

所前镇将旅游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萧山区第一个通过乡镇旅游规划的镇,并获得了2007年萧山区“旅游业发展优胜镇”称号;以建设“近山万亩观光带,远山万亩杨梅基地”和“沿山十八果园村”为总目标,因地制宜,“一村一品”,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生态度假游、文化娱乐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特别是浙江登峰交通集团投资5亿元的杭州生态园的成功开发,以及作为萧山区两大旅游项目之一,每年夏至时分举办的杜家杨梅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大大提升了所前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前正逐渐成为杭城新兴旅游热点之一。

所前镇因明朝时西小江边建有18间盐监所而得名,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古迹颇多。所前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大镇,1986年县人民政府曾报省人民政府推荐为省历史文化名镇。现镇域内的民族英雄葛云飞墓为省级文保单位,历史演义家蔡东藩墓和清代名臣朱凤标墓为区级文保单位,位于缪家村的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它尚有金山良渚文化遗址,千年古刹龙泉寺,越王勾践栖兵之处越王峥,古村落遗址天井浜等十余处古迹群。境内青化山等丘陵逶迤连绵,山环抱碧,林葱水秀,风光旖旎。现已形成了以杭州生态园为轴心的旅游基地和以杜家村为中心的观光农业基地。经过八届杨梅节的举办,山水所前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已为省内外乃至海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所前境内丘陵逶迤,山环抱碧,林葱水秀,风光旖旎。据考古发现,境内金山发现良渚文化晚期的建筑遗迹和墓葬,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由于依山傍水,留下了一批古建筑群和古墓葬,加之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所前镇形成了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此所前镇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争经济强镇,创旅游名镇,建人居新镇”的口号,争取借得天独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构筑杭州大都市的后花园。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