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

汉语汉字
或(拼音:huò),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为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后来借作不定代词,泛指人或事物。
  • 中文名:或
  • 拼音:huò
  • 繁体:或
  • 部首:戈
  • 字码:
  • 五笔:akgd
  • 仓颉:irm
  • 郑码:hmja
  • 笔顺: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 注音:ㄏㄨㄛ
  • 总笔画:8
  • 四角号码:53100
  • 统一码:6216
  • 结构:半包围结构
  • 造字法:会意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从戈、从囗,囗像城形,会用戈守城之意。国之初文。西周金文“或”字或从囗,从柲之初文。所从的“囗”(城之初文)多是上、下加短横以围之,有的是上、下、左、右均加短横以围之,或“囗”内加点为饰,还有赘加“邑”旁繁化的。春秋、战国文字“或”承袭西周金文,或上、左、下短横相连作“匚”形,遂分化出“国”字。《说文》或字异体作“域”,加“土”繁化。后分化出“域”字。本义为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

《说文》:“或,邦也。”何尊:“余其宅兹中或。”师㝨簋:“弗迹我东或。”又指边境、疆界。毛公鼎:“康能四或(域)。”《诗·商颂·玄鸟》:“肇域彼四海。”朱熹集传:“域,封境也。”这些意义的“或”读为yù。《包山楚简》120:“或杀下蔡人舒睾”(有人杀了下蔡人舒睾),“或”,代词,相当于“有人”。《广雅·释诂一》:“或,有也。”齐镈:“勿或俞(渝)改。”(不要有所改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或,犹又也。”A匜:“白(伯)扬父乃或(又)吏(使)牧牛誓曰。”这些意义的“或”读为huò。后来借作不定代词,泛指人或事物。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1.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可单用“或”)。~然。~则。

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详细释义

或[huò]

〈代〉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连〉

用作虚词∶表示选择或列举。

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近似、可疑或不肯定。

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间或,有时

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或时(有时)

〈动〉

通“惑”。迷惑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于逼切〖注〗臣铉等曰:今俗作胡国切。以为疑或不定之意。臣铉等曰:今无复或音。

说文解字注

邦也。

邑部曰:邦者,国也。葢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旣乃复制国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谓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广。以为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尽之。乃又加囗而为国。又加心为惑。以为疑惑当别於或。此孶乳寖多之理也。旣有国字。则国训邦,而或但训有。汉人多以有释或。毛公之传诗商颂也。曰域,有也。传大雅也。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卽或。考工记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笺,郑论语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诱注淮南屡言或,有也。毛诗九有,韩诗作九域。纬书作九囿。葢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为平入。

从囗

羽非切。

戈,㠯守其一。

从三字会意。于逼切。广韵分域切雨逼,或切胡国。非也。一部。

一,地也。

解从一之意。

域,或或从土。

旣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为後起之俗字。

康熙字典

《集韵》越逼切。音阈。《说文》: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又《广韵》胡国切。《集韵》《韵会》《正韵》获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阙疑之辞。《易·乾卦》:或跃在渊。朱子本义:疑而未定之辞。

又与惑通,怪也。《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书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为疑或字,後人加土为域,加心为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义而忘之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