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严

戒严

汉语词语
戒严,词意指警戒。基本解释,国家在面对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横祸等事情上为了社会的安全和国家政治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一般表现为军队接手相关的权利。具体表现形式为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戒严执勤人员执行戒严任务时,应当佩带由戒严实施机关统一规定的标志。戒严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经宪法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国家机关发布。戒严期间拘留、逮捕的程序和期限可以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限制,但逮捕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中文名:戒严 外文名:guard against 拼音:jiè yán 近义词: 反义词: 释义:指警戒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词语概念

词目

词意探源:指警戒。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今六军戒严。”

《晋书·卞壶传》:“今内外戒严,四方有备。”

基本解释

1. [enfocre martial law;impose a curfew]∶国家遇到非常情况时在全国或局部地区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如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

2. [guard against]∶警戒;戒备

详细解释

在战时或其他非常情况下,所采取的严密防备措施。

《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太祖 心善 逵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欲征 吴 而大霖雨,三军多不愿行。 太祖 知其然,恐外有谏者,教曰:‘今孤戒严,未知所之,有谏者死。’” 宋 王禹偁 《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尔其戒严黄道,警肃紫垣,致高枕于宸居,是予繄赖,法钩陈于环卫,在汝恪恭。”《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 江西 宁王 反乱,各路戒严。”巴金 《灭亡》第十五章:“他们只知道 上海市 要戒严了。”

词语查询

(1).戴维·M·沃克(英), 《牛津法律大辞典》,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 C.o, 1979

(3)杨福坤,朱阳明 ,《军事法学词典》,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

(4)林纪东等,《宪法戒严与国家动员论》, 台湾,汉林出版社, 1984年

(5)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

(6)Rossiter.C.L,《美国最高法院与三军统帅》,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

基本含义

enforce martial law

国家因战争或其他非常情况而在全国或局部地区采取的特别措施,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戒严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经宪法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国家机关发布。内容有:在交通要道、重要场所增设警戒,加强巡逻,组织搜查,管制人员、车辆、船只、飞机的通行,限制群众的活动,实行宵禁等。违抗戒严令者受法律制裁。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戒严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由国务院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