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汉语汉字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xiǎng,[1]最早见于春秋金文,其本义为想象;又可引申为思索、希望、想要、打算、料想、推测、估计、怀念、想念、思念等。
  • 中文名:想
  • 拼音:xiǎng
  • 部首:心
  • 五笔:SHNU
  • 仓颉:dup
  • 郑码:flwz
  • 笔顺:1234251114544
  • 字级:一级字、常用字
  • 平水韵:二十二养 上声
  • 笔画:13
  • 四角号码:46330
  • 统一汉字:U 60F3
  • 结构:上下结构
  • 注音:ㄒㄧㄤˇ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心,相声。本义为想象。《说文》:“想,冀思也。” 《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人们很少看见活着的大象),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而想其生也。”由想象引申为思索,由想象、思索引申为希望、想要、打算、料想、推测、估计、怀念、想念、思念等义。“想”和“思”的区别在于:“想”更注重于情形的联想,而“思”更注重于感情的寄托。至于理性的推断,则更倾向于用“惟”字。不过,现代汉语一般写作“思维”,用“维”字,可知其注重逻辑联系的一面。

现代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xiǎng

动词

想念;怀念;羡慕

思考,思索

希望,想要

料想;猜想

想象

好像,如同

怀念、回想

名词

念头、意念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冀思也。从心相声。息两切。

说文解字注

(想)觊思也。觊各本作冀。今正。欠部曰。?、?也。见部曰。觊、??也。觊思者、觊望之思也。周礼眡祲。十曰想。从心。相声。息两切。十部。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悉两切。《集韵》《韵会》:写两切。?音鲞。《说文》:冀思也。注希冀而思之也。后汉《王霸传》:梦想贤士。《晋书·谢安传》:悠然遐想。

又《增韵》: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又《周礼·春官》:眡祲掌十辉之灋,以观妖祥,辨吉凶。十曰想。注:郑司农云:想者,辉光也。郑康成曰:想杂气有所似,可形想也。《六书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音韵汇集

字头

小韵

声符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slaŋʔ

广韵

息两切

阳开

上声

蒙古字韵

sjaŋ

上声

中原音韵

江阳齐

江阳

上声

洪武正韵笺

息两切

十七养

上声

集韵

写两切

siɑŋ

上声

韵略

息两切

上声

增韵

息两切

上声

中州

思蒋切

江阳

上声

分韵撮要

第九张掌帐着

阴上

韵书成集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阳唐

jɑŋ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阳唐

jɑŋ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阳唐

j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s

i̯a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s

ǐa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s

jɑ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s

iɑŋ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s

jang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s

ǐɑŋ

中上古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