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

忿

汉语汉字
“愤”拼音是fèn,的二简字,后停用。忿是一个汉字,读作fèn,本意是指心绪散乱,佛学认为忿即忿怒,遇不顺意时,轻则忿怒骂人,重则发生打人等不良行为,为二十随烦恼之一。
  • 中文名:忿
  • 拼音:fèn
  • 繁体:
  • 部首:心
  • 字码:
  • 五笔:86&98:WVNU
  • 仓颉:CSHP
  • 郑码:
  • 笔顺:
  • 字级:
  • 平水韵:
  • 部外笔画:4
  • 笔顺编号:34534544
  • 四角号码:80332
  • UniCode:CJK
  • 统一汉字:U+5FFF〈动〉

字源演变

fèn 滂纽、文部;敷纽、问韵、匹问切。

形声字。从心,分声。本义为愤怒、怨恨;与“愤”字形、音、义相关联,属近同源字。《说文》:“忿,悁也。”《易·损》:“君子以惩(抑制)忿窒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至亲)。”由怨、怒引申为心中不平、不服气,由心中不平又引申为闷着、憋着;“忿”常用同“奋”,义为振作,如“忿力”。

详细释义

(1)

形声。字从心,从分,分亦声。“心”指心绪。“分”意为“一分为二”、“由一而多”。“心”与“分”联合起来表示“心绪散乱”、“心情由一定变成不确定”。

本义:心绪散乱。心中乱麻一团。情绪糟糕。

说明:本字的造字技巧与“纷”完全相同。“纷”指“绳子的端头散开、散乱”。“忿”是指心绪像一根绳子的端头散开那样乱成一团,无法理顺。

辨析:忿和怒。忿的状态持续到一定时候就上升为怒。换言之,忿是怒的初级状态,怒是忿的极端状态

(2)

同本义 [anger;hate]

忿,悁也。――《说文》

忿,怒也。――《广雅》

君子以惩忿窒欲。――《易·象传》

身有所忿窒。――《礼记·大学》

惩违改忿兮。――《楚辞·怀沙》。注:“恨也。”

忿慉之气。――《庄子·达生》

忿,恨也,怒也。――《玉篇》

伯主约而不忿。――《战国制·秦策》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孙子·谋攻》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忿恨(愤怒怨恨);忿气(气愤;生气);忿怒(愤怒);忿疾(愤怒厌恶)

(4)

用同“奋”。奋力 [dash ahead]。如:忿不顾身(即“奋不顾身”);忿力(即“奋力”)

忿恚

fènhuì

[anger;discontent and indignation] 愤怒;怨恨;使恼怒。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忿然作色

fènrán-zuòsè

[suddenly change countenance] 因气愤而脸有怒色。

忿

fèn ㄈㄣˋ

生气,恨:~恨。~怒。~詈(因愤怒而骂)。不~(不服气,不平)。气不~(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不平。

方言集汇

粤语:fan5fan6

客家话:[海陆丰腔]fun3fun5[客英字典]fun3[台湾四县腔]fun3fun5[梅县腔]fun5[宝安腔]fun3[客语拼音字汇]fun4[东莞腔]fun3[沙头角腔]fun5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忿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敷粉切《集韵》《韵会》抚吻切,?音魵。《说文》悁也。《玉篇》恨也,怒也。《书·君?》尔无忿疾于顽。《传》无忿怒疾之也。

又《集韵》父吻切《韵会》扶粉切《正韵》房吻切,?音?。或作贲。通作愤。《大学》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释文》忿,弗粉反,集韵等书本此读。

又《玉篇》《广韵》匹问切《集韵》芳问切,?音湓。义同。

又通作分。《杜甫·送路侍御诗》不分桃花红胜锦。不分者,不平之意,与忿同。

又叶非律切,音芾。《刘向·九叹》忧心展转,愁拂郁兮。寃结未舒,长隐忿兮。◎按此字有依敷母切,有依非母切,有依奉母切,皆轻脣音,大略相近。

经籍籑诂

~怒也【周书大匡】诏位非~注○~恨也【楚辞怀沙】惩违改~兮注○~恚也【楚辞怨思】悲故乡而发~兮注又【文选东京赋】我世祖~之薛注○~怨也【国策秦策】伯主约而不~注○~者危之道【大戴记武王践阼】恶乎危于~疐注○乾阳刚武为~【易象下传】君子以惩~窒欲虞注○~满也【庄子达生】~滀之气释文引李注。

~怒也【广雅释诂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