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

心脏搭桥

医学术语
心脏搭桥即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心脏搭桥手术可分为: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和心脏停跳下搭桥手术两种。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心脏日夜不停地泵出血液,将营养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去。心脏搭桥手术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中文名:心脏搭桥 外文名:Heart bypass operation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医学 英文名:Heart bypass operation 俗称:冠脉搭桥术 西医学名:Heart bypass operation 发病部位:心脏供血血管,冠状动脉 主要症状:心绞痛,心悸,胸闷 主要病因:过劳,暴饮暴食,吸烟,过度饮酒 多发群体:中老年 所属科室:外科 - 心脏外科 传染性:否

概念

心脏搭桥手术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心脏搭桥术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发展历史

第一例冠脉搭桥术于1960年5月2日,在美国AlbertEinstein医学院-Bronx市立中心医院施行的。由RobertGoetz医生和胸外科医生MichealRohman领队,以及JordanHaller和RonaldDee医生为助手的小组完成。这个技术是将血管通过环形嵌入的金属环相连。以乳内动脉用作血管桥,吻合于右冠状动脉。真正使用Rosenbach环的吻合术进行了15秒,没有依靠体外循环。使用乳内动脉的不足在于,9个月后的尸检发现吻合口仍通畅,但是粥样硬化斑块阻塞了乳内动脉的起始端。

1964年,俄国心外科医生VasiliiKolesov通过标准的缝合技术,成功实施乳内动脉-冠状动脉吻合术。Kolesov在之后的五年中,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完成了33例相关的缝合及机械吻合。

1967年,阿根廷外科医生RenéFavaloro,首先在美国Cleveland医学中心应用大隐静脉进行了升主动脉冠脉搭桥术,奠定了现代冠脉搭桥术(CABG)的基础。

1974年北京阜外医院的郭加强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冠脉搭桥术。到20世纪80年代后,冠脉搭桥手术日趋成熟,显示出了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显著的疗效。

1987年以后冠脉内介入治疗的开展对冠脉搭桥手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微创冠脉搭桥术的产生使冠脉搭桥术显现新的优势,微创冠脉搭桥术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小切口冠脉搭桥、胸腔镜下冠脉搭桥及局麻下冠脉搭桥等。

20世纪90年代后,冠脉搭桥合并冠脉内支架的“杂交”手术也为不少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好方法。

手术指征

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有一些替代疗法。它们包括:药物治疗(抗心绞痛药物附加他汀类药物,降压药,戒烟以及糖尿病者的血糖严格控制)和支架介入治疗(PCI),在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疲乏)缓解方面,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都要比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对于一些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而言,冠脉搭桥的疗效要优于介入治疗。

2004年及2005年ACC(美国心脏病学院)/AHA(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中说明了冠脉搭桥在以下情况中作为首选治疗:

1、左主冠状动脉病变

2、所有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

3、不适合通过介入治疗的弥漫性疾病

4、在合并其他高风险疾病比如严重心功能不全(如低射血分数)或糖尿病的患者中,冠脉搭桥是首选治疗。

手术方式

冠脉搭桥术按是否需要体外循环辅助分为心脏停跳下搭桥和不停跳下搭桥两种方式:

体外循环术式

停跳(或室颤)下搭桥是过去常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同时需要心内操作的病变,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室壁瘤合并血栓等情况。这种术式的特点是靶血管显露清楚,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但体外循环带来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多,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也较高。

非体外循环术式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搭桥对于无需心内操作的患者,尤其是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尤为适用,其优点是心肌保护较好,无体外循环并发症,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医学中心开展此项技术,尚有待普及。

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病人损伤大的高难度手术。手术前必须做冠状动脉、左心室和乳内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据此决定搭桥的数目和准确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生化;肺、肝、肾功能及大小便常规等检查,了解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状况。手术前要严格控制感染,病人要练习腹式呼吸,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这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梗死而增加手术危险性。

手术过程

1、患者进入手术室,移上手术台。

2、麻醉师给患者置入各种静脉导管,注射诱导麻醉剂(通常是丙泊酚)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数分钟后注射镇痛剂(通常是芬太尼)。

3、气管插管,由麻醉师或者助手(如呼吸治疗师或护士麻醉师)监护,以及呼吸机启动。丙泊酚的缓慢持续注射以维持全身麻醉。

4、外科医生经胸骨中线切开打开胸腔,检查心脏。

5、截取搭桥用的血管──一般选取的是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当选取完成后,病人给予肝素以防止血液凝固。

6、如果是“非体外循环”手术,外科医生放置装备以稳定心脏。

7、如果是“体外循环”手术,外科医生先在心脏处缝合套管,指示灌注师开始体外循环。一旦体外循环建立,外科医生于主动脉处放置主动脉钳,并指示灌注师向心脏注入停搏液(通常是特殊的钾混合液,冷的)以停止心跳,减缓新陈代谢。通常患者体外机械循环的血液被冷却至大约84°F(29°C)。

8、血管桥的一端缝合至冠脉阻塞处的远端,另一端连接于主动脉。

9、心脏恢复搏动;或在“非体外循环”手术中,稳定心脏的装备移除。在某些情况下,在主动脉的一部分由C形钳钳住后,使心脏恢复搏动,钳住部位在心脏搏动的情况下用于缝合血管桥。

10、鱼精蛋白用来逆转肝素的作用。

11、连接胸骨,缝合关闭胸腔。

12、患者被移至重症监护病房恢复。在重症监护病房苏醒和稳定后(大约1天),患者转入心外科病房直至出院(大约4天)。

疗效及预后

冠脉搭桥手术在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状况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大多数患者术后有比较满意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能上街。术后1-2个月一般能胜任轻便工作。3-4个月后基本能复原。一些研究证明,术后2至3年有50%的患者能从事中等量或剧烈的活动。

冠脉搭桥手术后血管桥中,静脉桥10年通畅率约为50%至60%,乳内动脉10年通畅率约为90%。美国心脏病学会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1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5%、88%、75%、60%。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移植的血管闭塞及本身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所致,还与患者术前心绞痛的程度、类型、冠脉病变的程度、范围,心功能状况、是否存在糖尿病、肺功能不全等相关。

冠脉搭桥的预后取决于各种因素,但成功的搭桥通常能维持10–15年。通常冠脉搭桥提高了高危病人(心肌缺血而导致心绞痛)的生存机率,但是在统计学上,关于冠脉搭桥和药物治疗的生存率,两者的差异在五年后递减。冠脉搭桥的年龄对于预后很重要,年轻且没有合并症的患者有更高长寿的机率。年老的病人通常会经受进一步的冠脉阻塞。

并发症

经冠脉搭桥的患者,术后除了会有和其他手术一样的并发症外,外加一些冠脉搭桥中更常见或特有的风险。

常见的会出现伤口感染。主要是术后血管通畅,防止堵塞,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使用抗凝药物后,会使附壁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到大脑,堵塞脑血管。因此,对抗凝药物的使用是远离心脏搭桥手术并发症的关键。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抗血栓的治疗。因此,对于心脏搭桥手术并发症,广大患者应该有一个恰当认识和心态。

一.与冠脉搭桥相关

1、灌注后综合症:是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一过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一些研究表明,最初的发生率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中下降,但术后三个月后就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没有差别。随着时间推移,无论什么治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传统冠脉搭桥术或药物治疗),神经认知功能降低皆已体现在冠脉疾病的患者身上。然而2009年的研究表明,长期(超过5年)的认知功能下降不是由于冠脉搭桥引起的,而是血管病变的后果。

2、胸骨不愈合:胸廓内动脉的截取使胸骨缺少血供而增加风险。

3、由于栓塞,低灌注或者搭桥失败导致心肌梗死。

4、晚期血管桥狭窄,大多发生于大隐静脉桥,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经常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5、由于栓塞或低灌注导致的急性肾衰。

6、中风,由于栓塞或低灌注。

7、血管麻痹综合征,由于体外循环或低灌注。

8、搭桥维持8-15年后,需要替换。

9、气胸:空气聚集在肺周围且压迫肺。

10、血胸:血液聚集在肺周空隙

11、心包填塞:血液聚集在心脏周围且压迫心脏,从而引起体循环及大脑灌注低。胸腔引流管置于心肺周围可以避免此发生。如果胸腔引流管在术后早期阻塞,而出血仍在继续,那么这会导致心包填塞、气胸或血胸。

12、胸腔积液:液体在肺周围渗出。这会应引起低氧血症且恢复缓慢。

二.与心脏手术相关

术后房颤:心脏手术后有时会出现心律失常。

三.与普通手术相关

1、切口感染或败血症。

2、深静脉血栓。

3、麻醉并发症如恶性高热。

4、瘢痕疙瘩。

5、切开口慢性疼痛。

6、应激相关的慢性疾病。

7、死亡。

术后护理

1、伤口勤护理

出院时伤口处有轻微的发红、疼痛、肿胀,有时甚至会持续几个月,这是正常现象。回家后要经常检查伤口,若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伤口处每日要用清水或抗菌皂冲洗,伤口要用无菌敷料覆盖。术后脚踝部可能会肿胀数星期,可以穿弹力袜或在休息时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2、科学安排饮食

手术后每天应保证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等)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等),少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奶油等)。

3、少量饮酒和严禁吸烟

术后最好不饮酒,每天最多喝50毫升红酒。吸烟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严禁吸烟。

4、多多休息

在术后4-6星期的恢复期内,每天要保证8-10小时睡眠。所有活动应该安排在充足睡眠之后,活动量以不感觉劳累为宜。

5、适当参加活动

出院后先可早晚各散步10分钟,数天后逐步提高速度,并延长距离。增加运动量过程中,若有轻微头痛、疲劳、出汗、全身酸痛等症状是正常现象。若在运动(如散步)时心绞痛发作,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仍不缓解,或伴有气急、大汗、疼痛超过15分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夏天锻炼时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冬天可选择在体育馆内。上楼是一种中、重度体力活动,家住楼上的患者,可以自行缓慢上楼。以后可改为做一些轻微的家务,如打扫卫生、做饭、洗菜等。要避免抬举重物,如搬家具、擦地板等。术后4-6星期内避免牵拉胸部的动作,包括抱小孩、推移重物、开车等。

6、注意记忆力和视力的改变

手术后可能出现记忆力暂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通常在几星期内可以恢复正常。术后一般都有轻微的视力改变,但6个月后都能恢复至术前视力。

7、注意心理的负面影响

手术不仅对身体创伤较大,而且对精神心理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少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如果出现睡眠障碍、乏力、嗜睡、冷漠等症状及绝望和自杀倾向,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心理咨询科就诊。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