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虚证

心血虚证

由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疲阻引起的症状
心血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疲阻,以心悸,胸闷心痛,畏冷肢凉,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多发于体弱者。常见于心悸、怔忡、不寐、虚劳等疾病中。西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原因的贫血、神经官能症、慢性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等疾病中可见本证。[1]
  • 中医病名:心血虚证
  • 外文名: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heart blood
  • 别名:心血不足证
  • 就诊科室: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病因

多因劳神过度,或失血过多,或久病伤及营血引起;也可因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生化之源不足所致。

辨证要点

血液不足,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则为失眠、多梦;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血少脉道失充,故脉细无力。

临床表现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常用中药

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合欢花、夜交藤。

预防调护

1.消除及避免引起虚劳的原因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

2.避风寒,适寒温。虚劳过程中,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虚劳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3.调饮食,戒烟酒。人体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故调理饮食对虚劳至关重要。一般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对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则应少食甚至禁食。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4.慎起居,适劳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适当节制房事。

5.舒情志,少烦忧。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转归预后

虚劳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其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脾肾未衰,元气未败,形气未脱,饮食尚可,无大热,或虽有热而治之能解,无喘息不续,能受补益等,为虚劳的顺证表现,其预后较好。反之,形神衰惫,肉脱骨痿,不思饮食,泄泻不止,喘急气促,发热难解,声哑息微,或内有实邪而不任攻,或诸虚并集而不受补,舌质淡胖无华或光红如镜,脉象急促细弦或浮大无根,为虚劳的逆证表现,其预后不良。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