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2007年6月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图书
编辑推荐《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珍藏版)》:德鲁克经典着作快速入门书,集德鲁克60年管理着作精华于一体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一代活跃着的组织最近的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彼得·德鲁克超越时空的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着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书名: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别名: 作者:德鲁克 类别: 原作品: 译者:李维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295 定价:46.00 开本:16 装帧:简装本 ISBN:9787111215295 语种:简体中文 外文名:The Essential Drucker: The Best of Sixty Years of Peter Drucker's Essential Writings on Management 类型: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正今年是德鲁克诞辰百年,重读大师的管理经典对我们仍有非凡意义。作者根据60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它始于《工业人的未来》(1942),止于《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

媒体推荐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着作对我影响最深。——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着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的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

本书是从我60年的管理工作经历和作品中精心挑选并编写而成的。它始于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止于1999年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本书的编写有两个目的:其一,我希望它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的并且易懂的入门介绍;其二,希望它能够为我所有关于管理方面的作品做一个总结,同时,还要回答一个我及我的编辑已经被问过很多遍的问题:“我应该从哪里开始读德鲁克的作品?哪些才是他作品的精髓?”——彼得·德鲁克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邵明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本优秀的着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着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彼得·德鲁克(Drucker.P.F.)译者:李维安王世权刘金岩

彼得·德鲁克小传(1909-2005),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着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着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

他着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着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着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