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操纵国

汇率操纵国

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操控汇率的国家
汇率操纵国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试图操纵本国货币兑换外币的汇率来谋求竞争优势。通常,大多数被认定为汇率操纵的手段是设法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以此压低本国商品外销价格,促进出口贸易。[1]在汇率操纵国,汇率调整属一国主权范畴,但操纵汇率却为IMF和WTO明确禁止。所以对操纵汇率的界定,一方面因为汇率制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汇率问题也是一个金融问题,而不是贸易问题,所以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辖。
    中文名:汇率操纵国 外文名:Exchange rate manipulator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属于:一国主权范畴 按照:IMF制定的原则 符合:基金协定的规定

简介

汇率操纵国是指一个国家人为地操控汇率,使它显得相对地低,令其出口价看似便宜,或会引起进口贸易伙伴批评它为汇率操纵国。由于产品较便宜,人们喜欢它的产品并减少购买本土产品。这将导致入口国就业流失。操纵国则牺牲别国利益而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及享受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

标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规定,IMF执行董事会于1977年4月29日通过了一项旨在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的决议。

该决议规定了三项原则:

第一项,基金成员国有义务避免操纵汇率、操纵国际货币体系、阻碍其他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优于其他成员国的竞争地位。

第二项,如果外汇市场的紊乱情势构成对成员国货币汇率的短期干扰,为消除这种紊乱的情势,相关成员国必要时,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第三项,此项干预应当充分考虑到其他成员国,包括所涉及外汇的发行国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是否将一个国家列入汇率操纵国,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经济和金融因素可能将退居其次。

分析

认定是否操纵汇率,应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分析:

主观要件

是指影响汇率的目的是为了产生阻碍其他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的结果,或者不公平地取得优于其他成员国的竞争地位。

客观要件

一是进行调控和影响的条件,包括三种情况:

某成员国对其汇率的调整和政策改变与起主导作用的经济金融情势不相关,并将影响其竞争能力和资本长期流动的情况;

某成员国对国际收支项下或经常性交易项下的资金兑汇或资金移转重新增加限制、加重限制或施以长期限制时,没有充分的经济金融情势作为依据;

某成员国对资本国际流动实施不正常的鼓励或限制的金融政策,超越了为实现其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范围和程度。

二是指行为的结果,指实施这些政策是否给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GATT第15条的规定,WTO和IMF是合作的关系,凡是遵守《协定》的措施,可在GATT/WTO下豁免,即使WTO认为构成贸易障碍,也不能采取行动,而要向IMF报告,由IMF出面管辖。

可见,IMF处于主导地位,WTO须听从IMF的意见。另一方面,如果某些措施的目的是为达到限制进口,而不是为了保障其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其金融稳定,则这种措施不仅与WTO宗旨相违背,也是IMF所不允许的。

中国未入

2020年1月13日,美国财政部13日发表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取消2020年8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最近一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大体上是符合经济基本面的,客观上否认了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说法。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率调整属一国主权范畴,但操纵汇率却为IMF和WTO明确禁止。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一再指控中国“操纵汇率”,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其中,美国国会一些议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法案,如汇率报复法案、中国货币法案和美国贸易权行使法案。在此分析中美之间发生的关于中国是否操纵汇率并构成反补贴要件,以正视听。

所以对操纵汇率的界定,一方面因为汇率制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汇率问题也是一个金融问题,而不是贸易问题,所以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辖。若美国以中国操纵汇率是财政补贴为由向WTO申诉,则会因前提条件不具备或程序上的冲突而被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驳回。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则,应该尊重各会员国国内的社会和政治政策,并且对各会员国的境况给予应有的注意。显然,我国汇率制度符合基金协定的规定;另一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秩序的经济和金融条件,保持汇率不经常变动,努力促进外汇制度的稳定。

如果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它就必须据此对中国实施严厉的贸易制裁,届时很可能引发双方的大规模贸易战,并超出两国范围、波及全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