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喜捉妖

张双喜捉妖

传统单口相声
《张双喜捉妖》是一段传统单口相声,最初形成于民国时期。[1]相声老先生从评书中借鉴而来。故事错综复杂,精彩纷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几近失传。后由郭德纲在2010年重新整理,情节紧凑,悬念重生,虽然有神话色彩,但本意确是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确实是长篇单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值得欣赏。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作品名称:张双喜捉妖
  • 创作年代:民国时期
  • 重新整理:郭德纲
  • 艺术类型:单口相声
  • 语言:中文

基本内容

张双喜捉妖《张双喜捉妖》是郭德纲2010年重新整理的最新单口相声。缘由: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郭德纲、于谦来西安为新片《三笑》宣传,特邀陕西青年曲艺社参加。现场刘凯助兴表演了一段快板书,期间陕西青年曲艺社社主席苗阜与郭德纲交谈甚欢,并赠送了一套郑文喜先生单口相声《张双喜捉妖》孤本。

郭德纲十分激动,表示终于圆了自己一个梦想,并表达了对郑文喜先生过世的哀痛之情,及因为给张文顺先生守灵,未能在当时来参加郑先生葬礼的遗憾,随后苗主席将王声、郑宏伟等一一介绍给其一行人员。临别之时,大家依依不舍,都表达了愿多多交流,为中国传统相声的发展共同努力。

特点

郭德纲为挖掘整理这个濒临失传的节目寻访了大半个中国,请教了众多相声界的新老艺人。由于年代久远,搜集过程中发现有众多版本,郭德纲把所有人说的都揉成一版,并加入自己的创作,使得整个节目有头有尾,这种执着的精神实在令人钦敬。同时也可以看到真正老艺术家的风范(张永熙、赵佩茹、杜国芝、郑小山、郑文喜、张文霞、田立禾、魏文亮),和青年人应具备的品质(苗阜、郑宏伟)。

《张双喜捉妖》这个节目的扣子很重,不仅每回段底有很强的扣子,而且段中还有扣人心弦的小扣。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本意确是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确实是长篇单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值得欣赏。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张双喜小时不懂事,因为误会害得母亲上吊,父亲跳河,变成了孤儿。随后认识了张双庆。双庆家的财产被二大爷霸占,双喜、双庆成为共患难的好兄弟,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双庆被一个石头妖精迷住,双喜求助他人帮双庆赶跑了妖精。双庆随后结婚,双喜就有了嫂子。一次石头妖精变成双喜的模样勾引嫂子,

被双喜庆发现,并最终消灭了石头妖精。嫂子在他们消灭石头妖精的过程中回了娘家,中间出现一个小插曲,一个水鬼想要勾她的魂,被嫂子父母提前发现并且阻止。

嫂子回家后,双庆去工作,留双喜在家陪嫂子,出现了一个龙套吊死鬼和一个狐狸精,狐狸精变成嫂子的样子,两个嫂子一起出现,双喜和双庆在大和尚的帮助下铲除了假嫂子狐狸精。随后双喜帮被水鬼勾走魂的送水工看灵位,送水工连续诈尸,最终在一个老道的帮助下被双喜化解。其实老道是蝎子精,想让双喜帮他挡灾,但在嫂子的捣乱下,蝎子精最终被雷劈死。

一家人为了庆祝躲过这么多灾难,请了戏园子搭台唱戏,遇见旋风告状,期间双喜在之前的大和尚帮助下认识了那个水鬼和那个吊死鬼,其实就是他的父亲和母亲,在旋风告状一事中,双喜双庆终于将谋夺家产的二大爷和另外的一干坏人全部绳之于法。(全故事完)

台词节选

这个节目叫《张双喜捉妖》,传统相声“八大棍儿”的节目。挺难得,为什么呢,解放前这个节目好多说相声的都说,后来就失传了,只留下这么一个名字,叫“张双喜”。也有的演出的时候贴的名字叫《张双喜奇闻》,但是更多的人说叫《张双喜捉妖》。只存了一个名字,说具体怎么着,没人能说全的。我小的时候在天津学评书的时候,有评书界的老先生,有知道大概齐的,说这么几句,“哎,当中有这么点儿玩意儿挺好玩儿”如何如何,再深说也说不上来。找这个节目找了好长时间了,费劲费大了。

大约在零六年,我去南京,我遇见了张永熙先生。相声界“南张北侯”张永熙,老前辈。酒席宴前说闲话儿,我一说,我说“有这么一个节目叫‘张双喜’”,老爷子说“我会,我演过这个,当初在茶馆儿里面”,说“演的时候观众特别爱听,但是呢,如果散场晚了,观众会害怕”……说“这个故事跟别的故事有区别,什么区别呢?

”说“听这个也‘捉妖’也‘捉鬼’,它不像演义的,让你听着就这么真,你会相信这是真事儿,你这就可怕了”。我说“太好了,老爷子您给我念叨念叨吧”。因为在这之前不管是北京的天津的,我问了一溜够,好多前辈都问过了,他们都说不知道,张先生一说这个我太高兴了,“您说说”。但是您想,一吃饭,人也多,酒席宴前的……老头呢,一共给我说了有不到十五分钟,大概齐,如何如何,怎么怎么样,说了一刻钟,这当中还不断地有人插嘴,我对这个节目有点模糊了现在。后来满处儿再问人,没有消息。

后来,给天津电视台拍这个《清官巧断家务事》,来串戏的,杜国芝先生,李伯祥杜国芝,都知道,说闲话儿,我说“问您个事儿,‘张双喜’您知道么?”杜先生乐了,说“那玩意儿,我们上赵佩茹先生家串门儿去,赵先生念叨过。”我说“太好了”,我说“您说说吧”,杜先生说“念叨完就忘了”,我说“您想吧”,他就拿拍戏的剧本儿翻过来,想起点儿来就写点儿,写了五张纸。这样呢我比原来又多了一点。你看他写的这个跟张先生念叨的那个不挨着,人名都不一样……

事有凑巧,不久我去深圳。深圳那儿搞一个曲艺大赛,非让我当评委去,我说“我当那玩意儿干嘛呀”,说“没事儿,都是票友儿,你跟这儿来玩儿来”,我说“行”。到那儿之后主办方递给我参赛的名单儿,我一看,里边儿有一位“郑小山”吓我一激灵,陕西相声名家郑小山先生,我说“这老爷子怎么会参赛,而且在陕西怎么上深圳来了?”请过来问问吧,一聊天儿,人家儿子在深圳,老爷子过来是看孙子去了。

一聊闲天儿,我说“‘张双喜’您会不会?”他说“我是不会,但是我弟弟会。”他弟弟,亲兄弟,郑平安,也就是郑文喜先生,全常保老先生的弟子。把电话给我了。回北京一打电话,郑文喜先生呢,在洛阳呢一说这事儿,老头儿挺高兴,说“你呀,找我一趟,俩钟头,我就让你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不久呢,他就回了陕西西安了。我在北京,随时通电话,老说这个事儿,我说“我得去”我说“找您去”。但是呢,后来张文顺先生去世,我们就忙活这个白事。在忙活白事的过程当中,惊闻噩耗,郑文喜先生去世了。我说哎呀,问点儿东西多难呐!就这一个老先生会这个,现如今人没了。怎么办呢?

当时我们正给张先生料理白事,所以去不了,发去一份唁电。这都办完之后呢,打陕西来了一个电话,某青年相声演员,说“这个,郑先生去世”,我说“是啊”,“你可别来”,我说“这什么意思?”“他的徒弟,他干儿子,都憋着害你呢!”我跟这行儿待的时间太长了,太了解这行人了,我说“为什么呀?”他也没说出什么来,反正说了半天那意思就是“你别来”。当时确实给张先生忙活白事也没去了。一直就想这事儿,很遗憾。

等到宣传《三笑才子佳人》,宣传电影的时候,去到西安,给了我一个惊喜,陕西青年曲艺社,苗阜先生,是郑文喜先生的义子干儿,以及郑先生亲儿子郑宏伟,两位到了《三笑》的现场,送给我一份录音,说是郑老爷子临终前的遗愿,“这个一定给郭德纲送去”。

三个小时零十四分钟,郑先生的孤本录音,非常的珍贵,是我得到有关“张双喜”的资料中最详实的一本儿。当然,也没有结束,也不是全的,但是已经难能可贵了。感谢郑先生,老爷子到死之前还想着这个事儿呢。更得感谢人家的后辈传人,一直想着这茬儿呢。

我把三位老先生的东西揉到一块儿,我才看出来,是这么个故事,而且还不全。没有办法,又重新编纂了一下儿,又把我小时候听评书界跟我说的张双喜的故事,这都揉吧到一块儿,费了“人劲”了,这才有今天这个,《张双喜捉妖》。

要不说挖掘点儿东西不容易呢。我上天津,天津电视台录一个相声,《找五子》,我,田立禾先生,魏文亮先生,我们仨,后台聊天儿,我说“这张双喜’有人知道么?”俩老头儿直摇头,说“我们那会儿年轻,老先生都说,不爱听,不爱学。”旁边儿啊,张文霞老师,是田立禾先生的夫人,也是说相声的,女相声演员,她父亲是相声前辈“小可怜”(注:张佩如先生)。

老太太说“你喜欢这个,我给你念一个吧。”《王小挖参》,也是失传的“八大棍儿”,他爸爸上东北挖参去了,出了什么意外碰见妖精了,孩子怎么再去找,闯关东,这么一个活。我说“张双喜?”“‘张双喜’是真不知道。”所以这个活是得来不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