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湿地

张掖湿地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的湿地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湿地面积6.2万亩,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国内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1]
    中文名:张掖湿地 外文名: 地理位置: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 气候条件: 开放时间: 门票价格: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行政区类别:张掖市甘州区 面积:2.6万亩

发展规划

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掖湿地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张掖湿地是前人留给后世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进行开发建设,做到既不仓促上马、全面开花,也不建设无力、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初步设想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即2009年至2018年。

一期工程,即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优先安排生态保护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给排水、电网、路网、绿化、通讯等畅通,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及景观雏形,完成公园要具备一定范围开放的能力,逐步开放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期工程,即2012年至2016年,共计5年。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公园内湿地的恢复以及修复能力,营造复盖整个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及湿地环境。

三期工程,即2017年至2018年,共计2年。以“面向世界,追求一流品牌”为目标,进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旅游服务设施的精细化修复,扩大外宣力度,建设生态湿地旅游精品。

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主要作用

张掖湿地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营销战略

旅游营销是开拓客源市场、树立旅游品牌的关键环节。张掖湿地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与周边景区进行组团促销。

精心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要进一步寻找张掖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发掘本地旅游资源中的闪光点,更新旅游观念,打破常规旅游的思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当前正在兴起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越野探险游等开辟新格局,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群体。精心包装设计旅游线路,做好旅游线路各关节点服务工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本地旅行社、汽车运动组织、越野俱乐部参与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以特色旅游整体打包推介,提升黑河湿地风光的宣传。

媒体宣传找准兴奋点

除常规的报纸、电视、网络宣传之外,围绕特色旅游线路和外界旅游者关注的亮点,做好深度报道;借助著名学者、作家、摄影家、书画家,宣传推介张掖旅游及黑河湿地特色。全市各县区要形成旅游文化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向外界宣传推介张掖特色旅游景点和资讯。

活动宣传形成冲击力

黑河湿地及特色旅游宣传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精心策划带动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如举办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观鸟周活动、西部湿地学术论坛、黑河湿地摄影展等。

向周围边地区借势宣传

张掖周边具有丰富而旺盛的旅游市场,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青海湖、阿右旗巴丹吉林世界沙漠公园、额济纳旗胡杨林、祁连山草原、彩色丹霞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而张掖正处在这些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嘉峪关300公里,敦煌600公里,青海湖约400公里,内蒙阿右旗130公里,额济纳旗500多公里,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些距离仅仅二至四小时的车程,对于以张掖湿地公园为主打品牌的张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借助周边旅游市场,广泛吸纳客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