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熊

张庆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张庆熊,男,汉族人,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1]主要研究方向是现象和分析哲学和基督教哲学和中西比较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文名:张庆熊 民族:汉 出生地: 毕业院校: 学位/学历: 职业:教师 专业方向: 职务: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学术代表作: 主要成就: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3年—197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

1976年—1979年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习;

1983年—1985年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

1985年—1993年瑞士弗莱堡留学,1988年获瑞士弗莱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瑞士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9年—1983年复旦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3年11月至今复旦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8年—1999年德国波茨坦大学访问学者、客座教授;

1999年—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方法论新形态及中国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JZD04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7年。

荣誉表彰

(1)《从幻相的逻辑到现象学的逻辑》,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1;

(2)《后现代主义与思想解放》,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1;

(3)《20世纪英美哲学》,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1;

(4)《基督教神学范畴——历史的和文化比较的考察》,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1;

(5)《基督教哲学》,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

(6)《科技优势转化为教学成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措施与保障》,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4;

(7)《维特根斯坦对先验问题的重新思考》,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1;

(8)《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排名1;

(9)《基督教大辞典》,第十二届(2009—2011年度)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论文著作

(1)《萨特的意向性学说和对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描述》,《学术月刊》2017年第11期;

(2)《诠释学与现象学的汇通之路:从“意识事实”到“此在的实际性”》,《复旦学报》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7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1期,论点摘编;

(3)《现象学的本体论: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现象学的贡献》,《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7年第9期;

(4)《谱系与本质:生活世界的本体论》,《新华文摘》(网刊)2017年第12期;

(5)《通往罗马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解读早期基督教会从受迫害的宗教到成为“国教”的历史》,《复旦学报》2017年第6期;

(6)《良心、信仰和律法:基督教良心观解析》,《复旦学报》2016年第4期;

(7)《从“致知疑难”的求解看牟宗三与熊十力的异同》,《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

(8)《在“可证实”与“不可说”之间的价值——对“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的思考》,《哲学动态》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6年第7期;

(9)《良知与认知: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复旦学报》2015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6年第1期;

(10)《“实质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宏大构想及其遗留问题——剖析胡塞尔在〈大观念〉中规划的“本质科学”》,《世界哲学》2014/1,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4/4。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学会理事,现代外国哲学》(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学刊)主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