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丝瓜

广东丝瓜

葫芦科丝瓜属植物
广东丝瓜(Luffa acutangula (L.) Roem.)葫芦科一年生草质攀援藤本;茎稍粗壮,具明显的棱角,被短柔毛。卷须粗壮,下部具棱,常3歧,有短柔毛。叶柄粗壮,棱上具柔毛;叶片近圆形,膜质,中间裂片稍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苍绿色。雌雄同株;总花梗有白色短柔毛;花萼筒钟形,外面有短柔毛;花冠黄色,辐状,裂片倒心形,顶端凹陷,两面近无毛,外面具3条隆起脉,脉上有短柔毛;雄蕊3,离生,1枚1室,2枚2室,花丝基部有髯毛,花药有短柔毛。雌花:单生。果实圆柱状或棍棒状,无毛。种子卵形,黑色,有网状纹饰,无狭翼状边缘,基部2浅裂。花果期:夏、秋季。中国南部多栽培,北部各省少见。世界其他热带地区也有栽培。果嫩时作菜蔬,成熟后网状纤维即丝瓜络药用,能通经络。
  • 中文名:广东丝瓜
  • 拉丁学名:Luffa acutangula (L.) Roem.
  • 别名:棱角丝瓜、角瓜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被子植物门
  • 亚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超目:
  • 目:葫芦目
  • 亚目:
  • 科:葫芦科
  • 亚科:
  • 族:南瓜族
  • 亚族:
  • 属:丝瓜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广东丝瓜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热带地区
  • 命名者及年代:(L.) Roem.,1814
  •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质攀援藤本;茎稍粗壮,具明显的棱角,被短柔毛。卷须粗壮,下部具棱,常3歧,有短柔毛。叶柄粗壮,棱上具柔毛,长8-12厘米;叶片近圆形,膜质,长、宽均为15-20厘米,常为5-7浅裂,中间裂片宽三角形,稍长,其余的裂片不等大,基部裂片最小,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疏生锯齿,基部弯缺近圆形,深2-2.5厘米,宽1-2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苍绿色,两面脉上有短柔毛。

雌雄同株;通常17-20朵花生于总梗顶端,呈总状花序,总花梗长10-15厘米,花梗长1-4厘米,有白色短柔毛;花萼筒钟形,长0.5-0.8厘米,径约1厘米,外面有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0.4-0.6厘米,宽0.2-0.3厘米,顶端渐尖,稍向外反折,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具1脉,基部有3个明显的瘤状凸起;花冠黄色,辐状,裂片倒心形,长1.5-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凹陷,两面近无毛,外面具3条隆起脉,脉上有短柔毛;雄蕊3,离生,1枚1室,2枚2室,花丝长4-5毫米,基部有髯毛,花药有短柔毛,药室2回折曲。雌花:单生,与雄花序生于同一叶腋;子房棍棒状,具10条纵棱,花柱粗而短,柱头3,膨大,2裂。

果实圆柱状或棍棒状,具8-10条纵向的锐棱和沟,没有瘤状凸起,无毛,长15-30厘米,径6-10厘米。种子卵形,黑色,有网状纹饰,无狭翼状边缘,基部2浅裂,长11-12毫米,宽7-8毫米,厚约1.5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范围

中国南部多栽培,北部各省少见。世界其他热带地区也有栽培。

生长习性

喜温暖气候,耐高温、高湿,忌低温。对土壤适应性广,宜选择土层深厚、潮湿、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不宜瘠薄的土壤。

繁殖方式

整地

由于夏季雨水多,夏丝瓜整地要深沟高畦;畦沟宽1.6米,畦面宽1.2米。夏季温度高,出苗快,一般直播就可以,播种前浸种3-4个小时或浸种后催芽24小时再播。单行双株,穴距30-40公分,每穴放3-4粒种子,盖土1.5公分,盖上纱网,淋水。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

定植

当秧苗有4叶1心时,在4月中旬选择晴天定植。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亩用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80至120公斤、尿素25-30公斤,然后深耕20厘米,耙平后建畦,亩栽苗2800株左右。

肥水

夏丝瓜苗期淋粪水2-3次,初花期重施追肥,每亩施50公斤复合肥或50公斤花生麸,每采收2-3次,再追肥一次,每次用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5公斤。夏丝瓜苗期水分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利于根系生长。抽蔓开花期需水较多,晴天要早晚淋水,采收期除淋水外,沟内要保留10-20公分的水层,雨天要及时排水。

引蔓

当蔓长30公分时可插竹,插入字架。插架后,不要马上引蔓,要适当窝藤、压蔓,有雌花出现时再向上引蔓,并使蔓均匀分布。吊瓜。丝瓜弯曲时,要吊瓜,用小包装绳一头绑瓜蒂,一头绑一小石块,把瓜拉直,一般摘瓜后2-3天进行。搞除老叶。夏丝瓜采收后期,下面的病叶、老叶影响通风,又易传播病害,要及时摘除。

采收

开花后10-14天,在果实充分长大且比较脆嫩时要及时采收。采摘宜在早晨进行,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包装整理好后上市销售。

主要价值

食用:

《本草纲目》:“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食用丝瓜时应去皮,可凉拌、炒食、烧食、做汤食。丝瓜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以香油、酱油、醋等可做成凉拌丝瓜。

药用:

果实的维管束(丝瓜络):甘,平。通经和络,清热化痰。用于风湿骨痛,肺热咳嗽。

保护现状

植物文化

宋词:

1、宋·陆游《丝瓜》:“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2、宋·杜北山《咏丝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3、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谚语:

“人若衰,种瓠仔生菜瓜”:台湾俗谚,形容人运气不佳,诸事不顺。

病虫防治

叶枯病

症状: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水浸状褪绿斑,逐渐变为黄色,针尖状,直径1-2毫米,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脓。

发病规律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可通过轮作防治此病。同时,经验表明,叶色深绿的品种发病重,大棚温室内栽培时比露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10-12小时后,再用l%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捞出后播种。也可用52℃温水中浸种30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2、农业措施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以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加速病菌死亡。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雨后注意排水。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和降雨后及时喷洒农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或2%多抗霉素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疫病

症状:瓜条染病形成近圆形稍凹陷的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瓜条,致病瓜皱缩软腐,表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饱囊梗和饱子囊。

发病规律病菌借助灌溉水和雨水传播,气温高、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发病早,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天河夏丝瓜、3号丝瓜、丰抗丝瓜、湘丝瓜、长度水瓜、短度水瓜等耐湿品种;与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2、药剂防治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天左右1次,视病情防治2-3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