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师范学院

广州师范学院

全日制高等师范学校
广州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8月,当时院址在广州市东山培正路2号。开办时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五个专业,第一届招收本科,专科学生570人,教职员工共900余人。1956年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办。195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开办了广东师范学院,院址在现在的广州市东风东路。1961年高等院校实行调整,广州师范学院与广东师范学院合并,保留广东师范学院名称,归广州市人民政府领导。1962年7月学院停止招收新生。当时在校学生共有3200人,教职员工900多人,1964年秋广东师范学院停办。1976年月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1977年全国普通高校恢复统一招生,给广州师范学院的复办提供了契机。
    中文名:广州师范学院 办学性质:公办高校 英文名:Gu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创建时间:1958年 教师人数:900 所属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科学研究

学校科学研究坚持“四个面向”——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深度实施“三个对接”——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不断强化科研项目管理,优化和搭建研究平台,培育和组建学术团队,增强产学研合作能力,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全力助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学校面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对接区域重大产业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学校不断完善智库建设机制体制,积极拓宽与党政部门沟通渠道,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从源头上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共计52份决策咨询报告、调研报告等成果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和省部级党政部门的采纳。按照“市场导向、共享共赢”的原则,深化与粤港地区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和风投资本对接体系,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60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院设计院、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立白集团、广州浩云科技等200余家龙头支柱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社会服务面辐射全国26个省、区、直辖市,社会服务项目经费达12.25亿。减震隔震核心技术应用到港珠澳跨海大桥、广州塔、南海岛礁、故宫博物院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学校领导

屈哨兵

校党委书记

魏明海

校党委副书记

傅继阳

校党委常委

周云

校党委常委

孙延明

校党委常委

张其学

校党委常委

聂贵新

党委副书记

吴开俊

校党委常委

学校环境

广州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广州市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重点大学。校园座落在毗邻港澳的广州市解放北路桂花岗,东依飞鹅岭,南傍越秀山,西临广州火车站,北望白云机场,交通方便,环境优雅。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历史沿革

1958年,为适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急需师资的需要,广东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 广州师范学院,隶属广州市委领导。 

1961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广州师范学院与广东师范学院合并,归由市委、市人委领导。1961年9月1日前,两校初步完成合并工作,校名仍用广东师范学院,属全日制高等师范学校,省重点高校之一。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规模逐渐缩小。 

1964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调整停办下马。 

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复办,1979年2月,市革委会正式发出通知,广州师院归口广州市文化教办公室,按局级单位管理。 

1986年8月,广州师院按广州地区省属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规模和待遇,列为厅级单位。 

1993年4月,广州师院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扩大办学规模,由2000名本科生扩大到4000名本科生。 

2000年,在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大潮的推动下,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高等教育布局大调整——将广州师范学院、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大学、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和 广州教育学院及其它部分成人教育办学资源,合并组建成新的广州大学。经过一番筹划,当年7月,新成立的广州大学正式挂牌。

开设专业

1978年月12月28日国家教育部发文,同意复办广州师范学院。同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共248人。1979年9月学校定址在广州市解放北路桂花岗东一号;1979年和1983年,理科和机关先后从东山培正路迁移到桂花岗现址;1989年暑假全校迁址到现址,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校复办初期,规模定为在校学生1200人,学制为本科4年,开设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8个系。当时批准设置的还有教育,政治,体育3个系,由于基建用地尚未解决,暂未招生。广州市委1984年会议纪要,确定该校1987年要发展到本科学生2000的规模。

1984年获准招收我国第一批社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吴江霖教授(1914-1995)。此硕士点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学位授权点,也是现在广州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起点。

规模

广州市委穗字(1993)6号文件确定我校要发展到本科学生4000人的规模。学校创办和复办以来共培养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等各类毕业生共25000多人。1998年10月在读学生人数9407人。其中研究生9人,本科生3789人,专科生892人,成人教育学生4717人。1998年10月在职教育职工数892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