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培英中学

广州培英中学

广州市荔湾区示范性高级中学
广州培英中学1879年由美国那夏礼博士创办,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白鹤洞,是广州市创办国家示范性高级中学。1953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1978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州区级(白云区)重点中学,学校被列为广州田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198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广州培英中学”校名。广州市培英中学坐落在珠江之滨白鹅潭西畔的白鹤洞,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幽雅、治学严谨、成绩卓越、名扬海内外的寄宿制百年名校。学校于1879年由美国那夏礼博士创办,1953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1984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广州市培英中学”校名。1992年被国家教委列入“中国名校”,1993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7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1]
    中文名:广州培英中学 外文名: 简称: 创办人: 办学性质: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信、望、爱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1992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编印的《中国名校》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英文名:Guangzhou Peiying Middle School 创建时间:1879年 类别:广州市创办国家示范性高级中学 现任校长:张瑞凯 学生人数:3000人 教师人数:400人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 学校地址:广州荔湾区芳村鹤洞路124号之一 占地面积:20万多平方米

培英概述

广州培英中学1879年由美国那夏礼博士创办。1953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1978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州区级(白云区)重点中学,学校被列为广州田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198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广州培英中学”校名。1992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编印发行的《中国名校》一书;199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定为首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近20万多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芳草如茵,花香鸟语,幽雅怡人。全校有学生近5,600人,教职员工四百多人。教学设备完善,有功能齐全的教学楼、科学馆、科技楼、图书馆、宿舍楼、医务室、文体中心、现代教育中心,有标准的运动场、游泳池和网球场,有多媒体视听阅览室、多个多媒体综合性电教室和学科专用电教室,有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和课室电视监控系统。整个校园已形成一个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体系。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鹤洞山顶广州培英中学

办学条件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以"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教育理念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走出德育特色;坚持科研科教兴教兴校,创立了"科教兴校"的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以德育为核心,以育人为本,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培英爱国爱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团结互助的“白绿精神”,以“信、望、爱”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奋发、严谨、文明”的优良校风。学校全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效果显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题已成功通过国家电教中心验收。为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培养专长,学校开设丰富多样的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形成以足球、田径、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和计算机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

办学规模

广州培英中学办学130年(至2009年),校友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成为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培英中学的校政建设有很大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有较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并相继建起了培英科学馆、听松楼、继祖楼、傅世仕楼、刘卓凡楼、科技楼、体育馆、游泳池、学生宿舍、医护大楼等多幢教学、生活大楼。学校配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综合电化教学室、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室、理、化、生、历史、地理电教室、天象馆、家政教室、生物园和地理园等完备的高水平的教学设施,建立了完善的多媒体校园网。

师资力量

广州培英中学领导班子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富有学校管理经验,师资队伍雄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有一批省、市、区的名校长、名教师,形成了行政管理、德育工作和教学科研三支办学骨干队伍。学生参加学科、科技、论文、体育、文艺等竞赛,有百多人次获得国际级、省级的奖励。近十多年来,广州培英中学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升学率达96%以上。连续五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学校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不断引进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教育能力强的优秀教师。21世纪初,涌现了一大批教育观念新、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奉献精神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骨干教师。校长、及多位教师被列入广东省、市、区的“名校长培养对象”或“名教师培养对象”,成为省、市、区的业务骨干。

文化传统

培英校风

团结、奋发、严谨、文明

培英校训

信:坚定的信念,望:远大的理想,爱:博大的胸怀

白绿精神

白色是最单纯,最统一,最能表现大自然缤纷色彩的一种颜色,它象征纯洁、真诚、坦白和谦逊。蓝天中的几片白云,万顷烟波上的几点征帆,巍巍山巅上的层层积雪,都由于白色的存在而使蓝天更显高远,沧海愈见浩茫,山巅益发崇高。一张白纸,由于它洁白,便可以画上新的、美丽的图画;一原白雪,便使世间的一切污秽都暴露无遗。我们的人生也像白色一样,那么,它便是一个道德高洁、胸怀坦白,态度谦逊的人了,就像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一样,因为它本身的洁白无瑕而使世人瞩目,天下共传了。

绿色象征着生命、春天、希望、和平。在整个大自然之中,只有它普遍地装点着这个世界。

传说中的人类童年的时代,有过一次特大的洪水,困在高地上的人们,长久地不知道国家情况,于是便放出一只鸽子,后来,这只鸽子衔回了一枝橄榄枝,树枝上绽出几片绿色的新芽,只要一旦绽出新芽,它们便天天向上;一片绿叶,只要一旦和阳光空气结合,便不断地创造,无私地奉献;沙漠上的一片绿洲,只要远远地出现在旅人的眼帘,便给困乏不堪的行人以新生的喜悦和无限的希望,从而迸发出无限的力量。生命之树常绿,让那洋溢着青春活力,奋发向上的希望的色彩,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这样,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给人类带来生气和希望。

培英中学以白、绿为自己的校色,要有白绿精神,就是要表明我们的事业使何等崇高、纯洁,何等的充满希望和永远。就是要求培英要培养自己的真诚、坦白的情怀和蓬勃的生气。事实已经证明,白绿儿女遍布全球,就如连天高山上的皑皑白雪,又如处处如茵的碧草普遍地创造着和奉献着自己。未来还将证明,白绿精神将永远存在。因为它不仅存在于自然之中,社会之上,而且还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心里。

21世纪初,在“白绿精神”的熏陶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培英中学奋勇开拓,正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创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迅速壮大发展规模。2002年4月,太和校区正式奠基,拉开了迈向教育集团化的帷幕。2002年9月,培英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和实验幼儿园相继成立。培英中学从当年的几番颠沛流离,到今日的根深叶茂,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打造了百年教育品牌。在新世纪的改革大潮中,培英中学必将继续开拓前进,将“白绿精神”发扬光大,稳健迈向教育集团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英才。

白绿大家庭

广州培英中学

西关培英中学

台山培英中学

江门培英中学

江门培英高级中学

香港培英中学

Pui Ying Secondary School

级社

香港培英中学

71基社

77信社

78望社

培英体系校友会:

培英校友联会

Pui Ying Alumni Alliance

西关培英香港校友会

加拿大温哥华培英校友会

Vancouver Pui Ying Alumni Association

加拿大安省培英校友会

Ontario Pui Ying Alumni Association

美国南加州培英校友会

Pui Ying Alumni Association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A

培英新时空网站(培英老三届校友)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未来发展

作为一所具有42个教学班的全日制完全中学,设高中班24个,初中班18个。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中轴线改造规划用地,学校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学校将努力创建为一所更高等级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21世纪初,新一届的学校领导提出了“传承百年文化,打造百年名校”、“文化立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等办学目标,挖掘并传承百年校史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神,形成校本文化体系,并继续发挥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打造百年特色教育品牌,努力把十中办成:人文底蕴深厚、教风严谨、学风淳朴、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百年名校。

办学目标

以《福建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细则》的要求作为奋斗目标,力争超越。

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并取得成效。

2、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有一个突破性提高,基本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

3、推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4、基本上完成教学设施设备改造,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教育教学业绩列市第一,并居省内重点中学前列。

5、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劳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能适应继续学习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6、五年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3年,创造国家级示范学校;第二阶段2004-2005年,在国家级示范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所有鲜明特色的名牌学校。

分项目标与实施:

一、构筑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新框架

1、坚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具体学业与学科的质量,首先是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因此,要坚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以及开拓进取精神,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综合素质的考查内容。基本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民族脊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2、确立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的基本观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大力促进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内容上,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在教育手段上,要适应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选聘好年级组长、班主任,发挥其德育骨干工作,发挥班级、年级教育基层实体作用,形成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做德育工作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3、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1)以思想教育领先为指导,继续改革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使政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2)各学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做到教书育人,学知识与学做人相结合;(3)在全校树立示范典型,推广互动,形成局面。

4、坚持德育工作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传统优势。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实践、参与”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德育教育过程。引导、扶持各类有益身心健康成长的学生文化社团和各种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走上社会,服务社会。

5、建设、完善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德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构筑各类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活动载体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而,应尽快构筑适应时代进步和高科技发展的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学校丰富的德育资源,继承完善、扩大思想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二、教学和教研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是实施素质的主阵地。五年规划的教学教研总体指导思想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群众性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着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1、开足开齐课程门类,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体系。近两年内重点设置、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开设并逐步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劳动技能学习课程。把心理教育列入课程计划,采用上课、开讲座等方式,把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探索、设置以综合为主的课程。

2、继续改革课堂教学,提高优质课率。提倡“向45分钟要质量”,强化课堂教育,优秀课率要达到45%以上。充分发挥课堂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能力提高、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转变。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教育质量,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确保实验课开设率达100%。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继续做好控制课时总量和作业总量的工作。

3、加强体育工作。在普及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传统项目优势,搞好新项目建设。切实加强运动队建设,传统体育项目要在市内、省内中学中居前列。

4、加强艺术教育。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艺术社团的建设,建设并完善几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团体,其艺术水平达到省内中学的一流水平。

5、以教育教学科研为主线,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

(1)抓好专题课题研究。争取承担、完成一批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每个教研组每学年都要有1-2个结合教学实践,与学校教改密切相关的教研课题,并取得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2)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引入课堂的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提高课堂效率。继续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使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运用微机进行教学的技能,在引进各类教学软件的同时,组织教师自制课件,丰富教学软件资料。使校园网络、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居省内中学一流水平。

(3)积极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近两年内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强化全体教师的培养意识,通过2-3年的努力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4)大力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使绝大多数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5)尽快研究、制定“教学整体改革方案”、“教科研规划”,以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所授荣誉

广州培英中学21世纪初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办学成绩显著。

初中会考、高考成绩连年创纪录,成绩优异。2002年,欧阳珊同学考取广州市中考状元。2002年高考重点率46.4%,本科率83.2%,高考上线率100%,实现高考直通车梦想。2003年高考重点率32.9%,本科率87.9%,高考上线率达到100%,延续高考直通车。2004年高考重点率41.2%,本科率88.2%,高考上线率99.2%,荣获广州市高考综合排名第三名,并再次获得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上国家名牌、重点大学,其中2002届“广东省优秀学生”倪诗敏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在体育、科技等各类竞赛中,学校有百多人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多次获广东省和广州市中学生计算机竞赛团体和个人第一名,已培养出计算机国家级程序员40多人,初级程序员200多人。

同时学校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集体”、“全国优秀足球学校”、“广州市十年电子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广州市侨务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评为“广州群体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被国家体委、中国足协评为全国足球先进学校,并定为国家体委直接资助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获“市长杯”足球赛普通组冠军,1998年被定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1999年被评为“一年一小变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广州市绿化先进单位”、“广州市助残献爱心先进单位”。

培英体系表

培英中学1879年由美国那夏礼博士在广州创办。至今,在江门、台山、香港有分校,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均有培英培训中心及各级校友会。

培英校史

广州市培英中学位于荔湾区芳村鹤洞,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广州市首批创国家示范性高级学校。现包含鹤洞本部(占地120亩)和太和校区(占地107亩)。

1879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那夏礼博士于广州城西沙基(今六二三路)同德大街创办(安和堂),开设蒙学并设英文及数理课。1888年购置芳村花地听松园为校址(原为清末爱国诗人张维屏晚年游憩之所,在今芳村隧道旁中市路广州建设机器厂),由沙基迁入改名培英书院,1890年成立中学部。1893年培英书院与广州基督教书院合办,改名格致书院。1898年基督教书院因拟办大学搬到广州四排楼(岭南大学前身),培英书院复名。

1914年那夏礼博士病逝,长子那威林继任校长。1919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与西差会联合办学,改名协和中学,委任关恩佐主持校政。1926年秋,西差会将学校移交中华基督教广东协会全权办理,并沿用培英中学的校名,由谭沃心任校务委员会主席。由此,培英中学遂成为华人自办学校。

1927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培英中学立案,以叶启芳为校长。同年设立西关分校,区茂泮任分校主任。1930年刘继祖任校长,同年设立台山分校,李圣华任分校主任。1932年谭沃心任校长。1933年洪搞煌任校长。1934年设新会北街小学部,同年校董会醵资在芳村白鹤洞山顶购地280亩兴建新校(现校址);1935年高二、高三的学生从花地迁入白鹤洞上课。

1937年春,在香港般含开办香港分校,同年秋,北街分校改名培新中学。1938年9月,日寇侵粤,广州正校迁至香港,与香港分校混合上课。西关分校亦因战局影响,迁至澳门上课。同年夏,刘继祖再任校长。1941年,日寇侵港,港岛沦陷,香港分校停办,广州正校迁入澳门,与西关分校合办。1943年,广州正校从澳门迁入战时广东省府江,傅世仕为校长,傅校长带领师生在曲江初借青年会夜校坚持上课,青年夜校被炸毁后,幸得校友司徒新捐巨款购得曲江东河坝南方被服装厂为校址继续办校。此时培英中学招收女生,为高中部男女同校之始。1944年6月日寇侵犯,学校自韶关迁往连县双喜山复课。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11月学校千回广州白鹤洞,傅世仕继任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原西关、台山、北街等三所分校,由当地政府接管改为公办。西关分校更名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台山分校更名台山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设高中部,易名为台山县第二中学。北街分校先后分别更名为江门培新中学、江门市第三中学。与此同时,香港分校更名为香港私利立培英中学,1978年开办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沙田培英中学。1953年10月,私立广州市培英中学改为公办,更名广州市第八中学,委任刘坚为第一副校长、傅世仕为第二副校长。

1956年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市八中改办为全高中学校,并被市政府指定专门接纳华侨、港澳同胞子弟。初中生拨入市二十二中,二十二中的高中拨给市八中,同时刘坚调市教育局工作,黄云天任副校长代理校长的职务。1957年傅世仕调市十三中任职,黄云天任校长、书记。1958年,黄云天调任,廖晃欣任校长、书记。1962年3月,彭城任书记,廖晃欣任校长;同年底彭城调任,廖晃欣兼任书记。

1963年市教育局决定第八中学复收初中学生。1964年廖晃欣调任,诸兆祥任副校长兼书记,1968年诸兆祥调市二中任职。1970年,学校在花都炭步镇大涡村办农村分校,1978年停办撤离,在此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分批到广州市柴油机厂学工。1968年到1978年,李厚生、赵冠彬、谢根先、胡应祺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1975年开始属广州郊区管辖。1978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州市郊区重点中学,罗晃燊为校长,胡应祺为书记。

1980年,学校被批准为广州市主球、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84年,广州市政府批准“广州市第八中学”复名为“广州市培英中学”。1985年广州市郊区成立芳村区、黄浦区、天河区,并把新窖镇划归海珠区后,剩下的部分成立白云区,学校被留在白云区。1992年罗晃燊荣退,饶成宝任校长。1993年胡应祺荣退,吴锦洪任书记。1994年,学校被广州市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一级学校,同年吴锦洪被白云区教育局党委任命为党支部书记。

1998年饶成宝荣退,卫作辉任校长,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广州市文明示范学校。2002年学校被广州市政府定为全市24所创全国示范性高级中学之一,把市77中改为培英中学太和校区,初中改为民办性质的实验学校,迁到同和京溪云景花园小区。2003年,吴锦洪书记离任,周忠旺为支部书记。

学校领导

一、校级干部分工:

卫作辉校长、党总支书记: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主管党务、总务、科研工作;兼任平沙培英学校校长

罗汉根副校长:鹤洞校区负责人,主管教学工作

闵家顺副校长:太和校区负责人,负责太和校区全面工作,兼任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张瑞凯副校长:援疆

王建春副校长:主管教务处工作

戴庆忠副校长:主管办公室工作

黄少明副校长:主管政教处工作

二、中层干部任命

(一)办公室

主任:区就添

副主任:邓东、黎国雄、常新、钟志莹

(二)高三年级委员会

主任:黄正平

(三)政教处

主任:刘绯

副主任:李征、刘强

(三)教务处

主任:林泽权

主任助理:黎荣枝

(四)科研处

主任:于进

(五)总务处

主任:周健伦

副主任:谢清瑞

(六)团委

专职团干:黄伟进(兼任平沙学校负责人)伍斌、李正东

(七)工会

主席:区就添(兼)

副主席:钟伟猛

招生计划

2014年招生计划——高中招生新变化:100%提前批招生。

招生人数:16个班786人(含具有广州市初中三年完整学籍的非广州市户籍学生62人)。

招生批次:100%提前批,面向全市招生。

招生说明:广州市培英中学从2013年起只有一个高中教学点(广州荔湾区芳村白鹤洞)。

2013年录取分数线提前批:公费648分、择校700分;第一批:公费666分、择校696分。

寄宿管理

百年寄宿学校,管理经验成熟,管理严,校风正。宿舍全部配置了空调与热水系统,可提供全部住宿,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丰富的特色课程

名师提升课、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人文体育课、校园文化节、丰富的社团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优厚的奖学激励

设有奖学金共四十多项(最高金额达5万元),每年奖励优秀学生出国游学,对贫困生专设扶困助学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突出的特色项目

特设翔鹰特色课程班,培养特长发展精英学生。

培养定位:重点大学、名牌大学(2013年翔鹰班入学平均分达722.5分)。

培养措施:小班教学、三年一贯制、导师制(订制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培养模式,配备导师,制定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历年分数线

备注:

1.“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是指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最低分数的同分最大排位序号;

2.“老三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

3.“七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

4.“八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南沙区

相关新闻

中考报读广州培英中学最高可获奖万元。

2012年5月5日,广州培英中学迎来建校133周年校庆。白云区教育局书记尹广、副局长曾玮鸿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学校庆典活动。庆典仪式上,启动颁发了奖励高考(微博)突出学生的“培英会所奖学金”、奖励学有所成的贫困生的“1957届成社优才生奖学金”和奖励优秀在校生的“纪念王负老师文科优秀生奖学金”,受奖学生近50名。

2012年中考,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获多重奖励,如2012年中考成绩在白云区全体考生总排名前800名,可获得最高金额达5万元的丰厚奖励(分三年兑现)。广州市其他区户籍或学籍的学生可以根据中考总分对应白云区相应排名,获得相应奖励。报考太和校区的择校生择校费为三万元(即减免了一万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