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贴画

布贴画

室内装饰品和艺术礼品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1]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布贴画自然流畅、工艺精美、情趣各异、风格独特,适合于装饰不同居室、场所,它作为室内装饰品和艺术礼品,在国内外备受欢迎。
  • 中文名:布贴画
  • 外文名:
  • 别名:宫廷补绣、丝绫堆绣、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拨花
  • 主要产地:北京、河北
  • 主要原料:凤尾纱、棉布、丝绸
  • 起始年代:隋唐

延川

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和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延川人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即在一块底布上贴、缝、镶上有布纹样的布片。

延川布贴画所表现的内容,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追求沉着和浓烈的色彩,在大胆夸张的画面之中开拓新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延川人着装戴饰,喜欢红、黄、蓝、绿,布贴画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共同心理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心灵手巧的延川人,把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布块,便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贴画,使之折射出当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制作材料

凤尾纱:是一种染经织纬的棉布,其上有呈条带形的晕染图案,它的颜色由浅入深,有一种渐变的效果,凤尾纱是北京特有的一种纱,像凤凰的尾巴一样美丽,所以称凤尾纱;凤尾纱这种原材料的运用,使得丝绫堆绣工艺更加锦上添花。它与其它的丝织物比较起来色彩更加丰富,用这个凤尾纱作材料,在其他堆绫工艺中还没有见到。

粗布: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

纯色棉布、各种印花棉布、丝绸、绫等。

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即在一块底布上贴、缝、镶上有布纹样的布片。

内容

布贴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关系密切,如:农家妇女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剪贴虎头、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缀纳在儿童衣帽和鞋子上;有的剪贴成“鱼戏莲”装饰在新婚男女的枕头上。

用途

布贴画自然流畅、工艺精美、情趣各异、风格独特,适合于装饰不同居室、场所,它作为室内装饰品和艺术礼品,在国内外备受欢迎。

工艺布贴画是一种古老技艺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品,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将工笔画用布贴的形式表现出来。工艺布贴画,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全部选用优质布料,手工精贴而成。

四川成都李治先生长达60米长卷布帖画“爱我中华”反映56个民族传统文化风情与自然风光。该画卷充满了浓厚民族风格习俗,文化内涵较之深,构成了一幅浩瀚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作品纯手工制作、造型美观、工艺精致、精细、风格特巽;作品有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观赏和收藏价值;“爱我中华”这部作品在当今布帖画之中属于手工工艺美术布帖画之极品,挑战了从唐代至今无长卷布帖画的难题(可申报吉尼斯纪录),攻克了许多布帖画无法解决的难关目前市场无,未来艺术品市场看好,作品有较大升值潜力,是藏家理想的收藏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