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渣叶

布渣叶

是椴树科植物破布树的干燥叶
菱角扭,正名:羊角拗(学名: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又名:羊角藕、羊角树、羊角果等,属捩花目,夹竹桃科灌木,高达2米,全株无毛,夏秋采叶,晒干。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滞,消化不良,腹泻。可配凉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黑色。叶互生,叶片常见穿孔,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稍偏斜,两面仅在脉上有疏毛,边缘有疏细齿,基出脉3条,网脉在下面明显凸起。[1]
  • 中文名:布渣叶
  • 拉丁学名: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
  • 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被子植物门
  • 亚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超目:
  • 目:卫矛目
  • 亚目:
  • 科:椴树科
  • 亚科:夹竹桃亚科
  • 族:夹竹桃族
  • 亚族:
  • 属:破布叶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种破布树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原植物

一般特性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灰黑色。幼嫩部分被星状柔毛。

单叶互生,短柄,纸质,卵状矩圆形至倒卵圆形,长8~18cm,宽4~8c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稍偏斜,两面仅在脉上有疏毛,边缘有疏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4~6条,网脉在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7~12mm,被星状毛。托叶成对,线状披针形,长约为叶柄之半。布渣叶

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由多个具2~3花的小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花序分枝、花梗和萼片外面密生星状柔毛。花淡黄色,辐射对称;萼片5,匙状长圆形,长约6mm,被星状柔毛;花瓣5,长圆形,长2毫米,长为萼片的1/4~1/2;两面被短柔毛,里面基部具腺体;雄蕊多数,离生;子房上位,近球形,无毛,具短柄,柱头锥状。花期:夏月6,~8月。

核果近倒卵形,长约1cm,直径约7毫米,黑褐色,秃净,全缘;核有毛,3室。成熟时棕色。果期8~10月。

形态分布

全世界约60种,分布于非洲、印度、马来西亚。中国产2种,为破布叶和海南破布叶,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尤以广东省分布广,产量大,资源丰富,广东的阳西、湛江是主产地。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等处灌丛中或平地路旁或疏林下,少有栽培。

在中国北部地区以从化、花县、增城、龙门、高明、鹤山、新会、佛冈、清远、高要、恩平、台山、惠东、惠阳、东莞、博罗等市县出产较多。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摘取叶片,阴干或晒干(不宜在烈日下曝晒,否则叶片色黄质次)。

性状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10~15厘米,宽4~8厘米。黄绿色、绿褐色或黄棕色,有短柄。先端渐尖,基部圆钝,稍偏斜,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脉及叶柄被柔毛。纸质,易破碎。气微,味淡,微酸涩。质量要求以叶片大而完整、色黄绿、少带叶柄者为佳。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药理作用

布渣叶又名破布叶、烂布渣、火布麻、山茶叶等,为岭南习用草药,以椴树科植物破布叶MicrocospaniculataL.的干燥叶入药,具有清热消滞,利湿退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

布渣叶药用历史最早见于清·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在该书中收载为了一味清热解毒且常用作茶饮的岭南中草药“破布叶”,并载其:“味酸,性平,无毒,解一切蛊胀,清黄气,消热毒。作茶饮,去食积。又名布渣”。其后,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刊行的另一部岭南本草专著《本草求原》中才以“布渣叶”为正名收载,曰“即破布叶,酸甘,平。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食积,黄疸。作茶饮佳。”

另《广东通志》描述道:“破布叶出阳江阳春恩平,状如掌而绿,岭南舟人多用,香烟毒水迷客,煎汤服之立解”。其后的《岭南草药志》、《陆川本草》及两广地区的中草药手册对此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及《广东中药材标准》(第一册)亦收载之。虽然各文献以不同名称为正名记载该药,但其药物来源均为同一植物,故可确认各文献记载的药物为同一药材。自古以来,布渣叶在就中国岭南地区的民间广泛应用,民间常用布渣叶煎茶作夏季饮料,有解渴,开胃作用。

现代中医临床对于布渣叶的应用较为少见,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岭南民间作茶饮料和一些企业制作保健凉茶。现代的一些中药专著对布渣都有详细记载,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华本草》等。二者所载功能基本相同,主要功能都是清热消滞,利湿;但在主治方面后者除载有前者的“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外,还增加了“疮疡,蜈蚣咬伤”症候。另二者所载性味相差甚远,前者载:“布渣叶性味甘、淡,微寒”,后者载:“破布叶味酸、淡,性平”。值得进一步探讨。

布渣叶在岭南地区主要用于感冒、黄疸、腹痛、蜈蚣咬伤等症治疗。

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15~30g,水煎服;或布渣叶、番石榴叶、辣蓼各18g,水煎服,每日2剂。

②治蜈蚣咬伤:布渣叶15~30g,水煎服。

③治黄疸:布渣叶60g,猪血60g,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6天;或布渣叶、田基黄、茵陈蒿各15g~30g,水煎服。

④治瓜藤疮:布渣叶、鸭脚木叶、茅瓜莳、牢牛莳、食盐,各味适量。捣烂和牛尿炒热,乘稍凉敷患处,再用高粮粟梗煮凫鸭食之。

⑤治热滞腹痛:布渣叶、鸭脚木皮、黄牛木叶、路兜簕根、岗梅根,各药等量。每用120~320g,水煎作茶饮。

广东地处岭南,“土卑地湿”,即长年气候炎热,地势较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地势尤其低,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长年湿热温蒸,因此容易出现所谓的“热气”现象,容易出现喉咙干痛,咽喉发炎,面部长痤疮、牙龈肿痛等“热气”表现。

然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草药医一方人”,广东很多中草药有很好的“解热气”作用,其中布渣叶就是一味很好得保健凉茶制作原料,而且民间应用极为广泛。

药用价值

布渣叶茶

布渣叶10g,绿茶适量。将布渣叶和绿茶同热水瓶内,冲入开水1000g,当茶饮用,每日饮数次。此茶有较好的消滞除积、和胃降逆的功效,小儿发生呃逆,常饮此茶可见效。

布渣叶夏枯草雪梨汤

布渣叶半两,夏枯草半两,雪梨四个,木瓜一斤半,瘦肉八两,蜜枣四个,盐适量,清水八杯。洗净布渣叶、夏枯草和蜜枣,雪梨洗净后切件;木瓜去皮、去核,洗净切件;瘦肉洗净,飞水后再冲洗干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放入全部材料煲约两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水有清肝去热之作用,常饮可避免身体燥热,也适合在夏天饮用。

木棉花布渣叶桑叶水

木棉花40克,布渣叶20克,桑叶15克,冰糖适量。木棉花、布渣叶、桑叶,洗净,加清水4碗煲至将好,加入冰糖,片刻汤成,去渣饮汤。凡暑引致之各症,如暑疖疮、湿疹、尿道炎、肠胃炎、小便不通畅等,饮此汤有改善。

火炭母布渣叶汤

火炭母15克、布渣叶9克、山楂9克、穀芽9克、麦芽9克。将药材置煲中,加清水4碗,以中火煎40分钟,浓缩成一碗温服。本品具有去膩助消化,急性腸胃炎、痢疾、湿热泄泻者,均可服用。此汤适合任何体质人士饮用。

蜜刺布渣茶

布渣叶50克,山渣25克,蜜枣4粒。将材料连同4碗半水于茶煲中煲半小时。布渣叶及山渣肉均有去脂的作用,而蜜枣的作用是增加药水的甜味。这3种材料性质温和,男女老幼均可服用,而当中有香甜的蜜枣,更适合肥胖的小朋友减肥之用。

布渣脚金鸭肾汤

布渣叶15克、独脚金15克、白萝卜1小个。将布渣叶、独脚金、蜜枣洗净,白萝卜去皮切厚件,备用。将鲜鸭肾洗净,但不要剥去黏附在鸭肾内壁上的一片金黄色的厚膜(称:鸭内金,俗称鸭肾衣),如果是陈肾的话就用清水浸透,洗干净备用。加水2大碗,先用猛火褒至水滚,然后放入所有材料,水开后改用中火褒1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本品适合0~4岁小孩饮用,能健脾开胃、去积消滞。如果宝宝呕奶、腹部胀满不思乳食、大便酸臭,可用此汤作食疗。

王老吉凉茶

本品为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品牌产品之一,王老吉凉茶就由布渣叶、仙草、蛋花、菊花、金银花、夏枯草和甘草等草本植物材料,运用古方制成。目前,布渣叶不仅为广东常用民间制作凉茶的原料中草药,而且也是许多品牌企业产品如“王老吉”、“廿十四”等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

随着凉茶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布渣叶的用量也将不断上升,其在广东凉茶中作用必将越显重要。然而,对于布渣叶的有关研究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工作,其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布渣叶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不完善,对于布渣叶的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尚未建立有关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而对布渣叶的毒理、药理与机理研究则处于空白。因此,笔者建议对布渣叶还应进行深人开展其化学成分及毒理、药理、机理研究,以便使布渣叶这一广东凉茶瑰宝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可使其进一步开发成布渣叶系列药物制剂或保健凉茶,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

显微鉴别

植物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位于中脉下方的细胞,外壁突起呈乳头状。栅栏细胞1~2列,于中脉处中断。叶肉组织中含草酸钙棱晶较多,直径10~25μm,并有细小簇晶。

中脉明显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槽状,韧皮部包围木质部的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维管束鞘纤维几乎排列呈环状,中脉下表皮内的几层薄壁细胞挤压呈颓废状。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均呈多角形,垂周壁略呈波状。气孔上表皮少见,下表皮较多,不定式,副卫细胞3~5(~6)个。叶脉和网脉上有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星状毛,有2~15个细胞,有的细胞具分隔,直径210~350~420μm;另一种为单细胞非腺毛,长110~380μm,直径10~20μm,平直或稍弯曲,先端尖。腺毛长30~58μm,柄单细胞,头部有5~10余个细胞,纺锤形,先端圆。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至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长8-18cm,宽4-8cm,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长7-12mm。叶脉及叶柄有毛茸。气微,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外被用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位于中脉下方的细胞,外壁突起呈乳头状。栅栏细胞1-2列,不通过中脉。叶肉

组织中含草酸钙棱晶较多,直径10-25μm,并有细小簇晶。中脉明显向下突,上面具非腺毛,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U’状,韧皮部包围木质部的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维管束鞘纤维几乎排列呈环状,中脉下表皮的几层薄壁细胞挤压呈颓废状。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均呈不规则形,垂周壁略呈波状。气孔上表皮少见,下表皮较多,不定式,副卫细胞3-5(-6)个。叶脉和网脉上有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星状毛,有2-15个细胞,有的细胞具分隔,直径210-350-420μm;另一种为单细胞非腺毛,长110-380μm,直径10-20μm,平直或稍弯曲,先端尖。腺毛长30-58μm,柄单细胞,头都有5-10余个细胞,纺锤形,先端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0.0g,加乙醇加热回流2次,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加热溶解5次,滤过。取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化铋钾、碘化汞钾及硅钨酸试液各1~2滴,立即依次产生橙红色、淡白色、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取本品粗粉2.0g,加乙醇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喷溴酚蓝试液,立即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3.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20.0g,加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30分钟,滤过,滤液用氨试液调至碱性,用氯仿振摇提取3次,分出氯仿层,蒸干,提出物用氯仿1.0ml溶解备用。吸附剂:硅胶H-CMC。展开剂:氯仿:乙醇:冰醋酸(9:1:0.1)。展距:10cm。显色剂: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即显3~4个棕色色斑。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