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

左云县

山西省大同市的县城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隔古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全县海拔在1020米——2013米之间,国土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分四个地貌类型区,其中石山区面积14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3%,土石山区面积37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8%,黄土丘陵区面积47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河川阶地面积31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9%。气候类型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1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409毫米,蒸发量1847.5毫米,无霜期119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5万人。左云县历史悠久,西汉(公元前201年)始置武州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左云县至今。
  • 中文名:左云县
  • 外文名:Zuoyun
  • 别名:
  • 所属地区:山西省,大同市
  • 下辖地区:3镇6乡
  • 面积:1293.6 km²
  • 人口:16.2801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北边缘
  • 著名景点:长城、保安堡
  • 地方特产:蒸莜面,和子饭
  • 电话区码:0352
  • 邮编区码:037100
  • 政府驻地:云兴镇西大街119号
  • 行政类别:县
  • 车牌代码:晋B
  • 气候条件: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 下辖地区:6镇6乡
  • 著名景点:长城、保安堡
  • 地方特产:蒸莜面,和子饭
  • 行政类别:县
  • 气候条件: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 电话区码:0352

简介

 左云县位于山西最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伟39°44′─44°15′,东经112°34′─112°59′之间。全县辖3镇11乡,275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315平方公里,总人12.3万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环境大为改善,109国道横贯东西紧联大同,0903公路纵穿南北连接大运公路,直通朔州市、太原市,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直拨国内国际,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及模拟、数字移动通讯网;总容量为45300千伏安的7座变电站使全县电力供应充足;农副产品有马铃薯、燕麦、野豌豆、葫麻等,养羊存栏16万只,是山西省细毛羊基地县;持久造林绿化使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31.5%,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山西省林业建设十佳县。

左云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分布面积650平方公里,储量约100亿吨,现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年出口量100万吨。除煤炭外,已开发的资源还有耐火粘土和石灰岩,储量也相当可观。

目前,左云县正逐步建立起以煤炭工业为龙头,粘土加工、高低压电瓷、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煤炭化工、食品加工为骨干的一批支柱产业,使全县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跨入全省富裕县行列。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7元,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 

历史沿革

左云县历史悠久,据国内史学界对境内出土石器考证,早在10万年前,已有 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且是历代屯兵的边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我国北方在历史上战争频繁,本土归属政区、城邑及人口也频繁更变,在商周时代属冀州北部地区。春秋时为北狄牧地,名白羊地。战国时属赵国,置武州塞。秦代属雁门郡。汉代始设县,改为武州县。晋永嘉四年(310)归代国。北魏时隶桓州(今大同),为京都平城畿内之地。北周时地属北朔州。隋开皇元年(581)统一中国后,改诸州为郡,地属马邑郡云内县。唐贞观十四年(640)于故云内县置定襄县,兼云州治,地属云州定襄县。五代时属后唐,隶河东道。清泰三年(936)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将燕云16州割让契丹,地属辽。元朝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永乐元年(1403)置大同左卫。清雍正三年(1725)九月,以北西路九堡并入,改称左云县。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后,直属山西省。抗战时期,先后组建大怀左、左右凉、大丰凉左联合抗日县政府,隶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联合县撤消,复左云县建制,属晋西区第十一专署。1945年9月左云县解放,属晋绥五专署。1949年10月,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左云县隶属于大同市。 

1993年至2001年,全县设管家堡乡、鹊儿山镇、张家场乡、威鲁乡、陈家窑乡、汉圪塔乡、三屯乡、城关镇、马道头乡、小京庄乡、酸茨河乡、店湾镇、水窑乡、杨千堡乡共14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001年撤并为现在的9个乡镇233个行政村。 其中:撤销威鲁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管家堡乡;撤销陈家窑乡、汉圪塔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三屯乡;撤销杨千堡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张家场乡;撤销酸茨河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小京庄乡;将原城关镇更名为云兴镇。

交通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加强。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8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22公里,村村通公路建设完成38公里,村连村公路43.3公里,乡村街巷硬化37.7公里,县城二级汽车站主体结构建成,店湾、马道头四级汽车站建成使用。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578辆,全年完成客运量2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2.7 %;货运量达到23.1万吨,比上年下降41.3 %,全年旅客周转量310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313万吨/公里。

自然条件

地貌:左云县地处黄士高原,山丘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士丘陵区。基本地形为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大体分为4个地貌类型区,石山区占总面积的11.3%,土质山区占总面积的28.8%,黄士丘陵区占总面积的36%,河川阶地区占总面积的23.9%,海拨均在1200米以上。

气候:左云县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受季风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高压控制,冬季少雪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热多雨,秋季温凉气爽。据近年气象记载,年平均气温6.1 ℃ ,极端低温为-29.5℃,极端高温为34.5℃,日交差13.0℃。年平均降雨量399mm.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763.8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24卡/平方厘米,土地积温2395.9度。无霜期仅为125天。封冻期一般在11月初至次年4月初,130--145天左右。

河流:左云县的河流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78平方公里和123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十里河、马营河、元子河、陈家河、大南河、大峪河、山井河、淤泥河等到8条,十里河是本县最主要的河流,《水经注》称武州川水,《山西通志》称肖画河,汇阴山、洪涛山系大小支流20余条,横贯县境东西,流经5个乡镇,在境内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931平方公里。

年度最佳气节为夏秋季(6-10月)

绝对最高温度 34.5℃、绝对最低温度 -29.5℃、年平均温度 5.2℃、年平均降雨量 399mm、封冻期130--145天左右、夏季主风向东南、冬季主导风向西北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左云县地处黄土高原北沿,地势高亢,起伏较大,土地十分广阔。全县总土地面积1961911.8亩,人均13.88亩,其中农业人口人均净耕地7.75亩,高于全国、全省、全市人均水平,是左云发展农、林、牧业的优势。

全县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85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226万立方米,人境水量为340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1786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7630万立米,年可利用量为4600立方米。

植物资源

本县植物可分木本、野生草本植物两大类。木本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门,有松、柏、桦、榆、杨、柳等10科,28个树种,36个灌木种名。其中经济林有苹果、沙果、杏、李、梨、葡萄等。

本县野生植物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由蕨类、裸子、被子、菌类等多种植物成份组成。据普查,天然野草已定为64科,216属,300多种。其中:大黄、王不留、芍药、黄芪、甘草、狼毒、防风、益母、黄芩、车前子、党参、一技蒿、苍术、菊花、蒲公英、苍耳、苦苣、白茅、泽泻、秦艽等40多种有药用价值。且苦苣、大黄、甘草、狼毒等植物生长范围广,数量多。

矿产资源

左云县以矿产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著称,而且开采条件良好,加之便利的交通,形成本县得天独厚的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支援国家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左云境内资源禀赋优越,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粘土、高岭土、石灰岩、浮石、玄武岩、云母等,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分布广、煤层浅、煤质好,我县煤矿总储量约170亿吨,是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现有各类煤矿121座,年生产能力在1300万吨以上。

经济建设

左云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围绕市场导向提升基础产业,围绕比较优势创新煤炭产业,围绕潜力产品发展新兴产业,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781万元,同比下降20.2%;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2087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2393万元,同比下降33.4%;第三产业增加值51301万元,同比增长4.7%。全县人均GDP为8505元。农林牧渔增加值达到12087万元(包括农业服务业),比上年增长4.2%;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1514万元,同比增长41.5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22508万元,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35万元,比上年增长6.52%,全年出口总额226万美元;财政总收入61677万元,为年度计划任务的96.37%,比上年增长8.32%;一般预算收入14856万元,为年度计划的98.36%,比上年增长18.36%;农民人均纯收入3142元,比上年增长3.6%,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基础设施

(一)教育: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和教育工作出现了新局面。2006年,全县科技工作继续以调产为主线,转化应用农业实用新技术,深化农业区域化示范种植和拓展工业产业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收益,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361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达到20个。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以“教育教学质量年”为主题,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民办、公办教育协调发展,13496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待遇,50名农村贫困生得到资助,中小学危房改造、学生失学、流失问题得到解决。全县共有各类学183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小学138所。公立学校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56%,高中升学率48%,高考达线率达到24.7%,本科达线率为13.3%。

(二)卫生:卫生条件改善,乡村卫生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计划免疫和疾病控制工作、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末,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12个,床位数379张,卫生技术人员391人,其中医生235人。卫生防疫人数5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7 ‰,产妇住院分娩比例58.1%。

(三)邮电: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58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15万元,邮政业务总量970万元,汇兑汇票金额合计41.28万元,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万门以上,本地电话用户20016户,住宅电话年末用户17114户,农村电话用户7633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1187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998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4.8部。

左云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分布面积650平方公里,储量约100亿吨,现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年出口量100万吨。除煤炭外,已开发的资源还有耐火粘土和石灰岩,储量也相当可观。

目前,左云县正逐步建立起以煤炭工业为龙头,粘土加工、高低压电瓷、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煤炭化工、食品加工为骨干的一批支柱产业,使全县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跨入全省富裕县行列。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7元,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  

城市荣誉

全国优质动力煤之乡;

左云——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塞上小康第一村——上张家坟村;

左云——小杂粮品种最多的地区;

左云粘土质量最优;

左云高岭土品质全国稀有;

左云耐火材料产量居华北首位;

名优特产

左云胡麻

在大同的西北地区盛产胡麻,新荣区和左云县胡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万亩和3.8万亩。左云县的胡麻以其产量大,质量好,出油率高而闻名全省。

胡麻,即油用亚麻。胡麻籽粒呈扁椭圆形,暗褐色,有光泽,可榨油。胡麻油就是采用土法或榨油机生产出的食用油。胡麻油香气浓郁,可炒菜,煎食品,也可用于生产油漆、油墨、肥皂等。

山西北部葫麻产地以左云、右玉、平鲁为主。这三个县是山西省的油料基地。“北路葫麻”的特点是:清香、味美、炸食物时烟雾小,上皮快,色泽清黄美观。葫麻的出油率也很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些特点,就使北路葫油不仅誉满塞上,也香飘全国各地。

小京庄乡白灵菇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氨基酸总量为10.6%,并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特别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

风景名胜

长城

县城内有两类古长城,即东汉长城、明长城。

东汉长城

位于十里河北,从张家场乡猪儿洼村起分南北二支向西北绵延。北支经长城岭、小厂子、后辛庄、至宁鲁堡,长约12公里。该段现有底宽10米,高2至3米的墙基残迹。其中长城岭、小厂子附近,墙体比较完好。南支经张家场、田村、施家村向北延伸,至宁鲁堡与北支本会合,全长约20公里。该段施家村、田村、张家场段墙基较明显。田村村北一段当地人称一堵墙,现仍留有底宽10米,高达5米的残墙和屯戌遗迹.这两段长城遗迹的土质和夯层厚度一汉武州城残留的墙体夯层相似。

明长城 

位于县境北边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交界处。从保安堡西北2.5公里入境,向西蜿蜒至二十边西2.5公里外出境,沿边有关隘3处(保安口、威鲁口、宁鲁口),边墩34座,境内全长26公里,这段长城史称“大边”。在“大边”之南,为确保大同重镇,当时又修筑低而薄的重边,史称“小边”,从本县西黄土口村东北入境,向西经黑土口至徐达窑村北与大边相合,全长4公里。这两段明长城,其“大边”现存虽有部分坍塌和破坏,但整体比较完好,墙体底宽10米,平均高4米至6米。“小边”因低而薄,墙体已不太完整,成为三角形的大圪塄。

睡佛寺

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马道头乡杨家窑村北睡佛寺山南麓,始建于北魏。该寺大殿3间,依山凿石而成,高4米,宽7米,进深4米,正中石台上凿有侧身平卧两目微闭的石佛像。依石穴筑木构挂面,出檐置门窗,与石穴连为整体。殿前地势低落,筑石碹窑洞4孔,其顶部为殿前平台,依势利用,建筑设计十分巧妙。石窑洞之下的台地,建有乐楼。大殿东侧穿石凿有灵光洞,洞内为佛寺主持禅房,炕、灶、窗全部石凿而成,十分奇巧。“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寺大殿被马道头公社“造反派”拆毁,睡佛被破坏。因山石倒塌大殿已无遗迹,仅存灵光洞比较完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