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群

崔向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向群,女,1951年12月生于重庆市万州,籍贯山东博兴,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总工程师。1975年崔向群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光学仪器专业;198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主要从事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研究。
    中文名:崔向群 出生地:重庆市万州区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 性别:女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1年12月,崔向群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区。

1975年,崔向群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被分配到南昌某大型飞机制造厂。

1982年,崔向群获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

1995年,崔向群获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年11月,崔向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崔向群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崔向群负责研制成功世界上新型的最大口径的大视场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为中国在大样本天文学特别是宇宙大尺度结构、暗能量探索和银河系形成演化研究走到国际前沿创建了平台。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一种新型的主动光学方法: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相结合的主动光学方法,成功实现了六角形变形子镜和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的拼接镜面,使主动光学发展到新的水平,不仅使LAMOST这种非传统光学系统成功实现,将中国望远镜研制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还为中国研制未来极大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1994年,崔向群参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后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的工作,为LAMOST项目的5位建议人之一。

截至2019年10月,崔向群先后承担项目包括: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1米近地天体望远镜、1米真空太阳红外望远镜、太阳多波段爆发望远镜等。

截至2019年10月,崔向群先后承担项目主要有:中国为西班牙研制1.5米和0.9米望远镜、中国分别为日本和韩国研制1米望远镜、中国为俄罗斯研制2.5米望远镜、中澳合作南极巡天望远镜、英国为中国研制云南2.4米望远镜等。

人才培养

崔向群鼓励同学们奋发图强,争做国家未来栋梁。

2016年10月2日下午,崔向群受邀出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崔向群向同学们介绍天文望远镜的40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将天文望远镜的不断发展,其概念将进一步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领域。

2019年6月10日,崔向群受邀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作了《大型天文望远镜的现状与未来》的主题讲座。

崔向群对培养大师级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弥补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弊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是要学好数理基础,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

三是要拓宽视野,要瞄准国际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来发光发热,特别要注重国际视野、国际合作能力的培养,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一个高的起点来开始科学研究,学院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师级讲座来为本科生提供一个了解学术前沿的平台;

四是要多与其他院校交流学习,吸收他们成功的经验。崔向群院士表示,要培养大师,就是要努力培养青年学子“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素质和水平。

荣誉表彰

2009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科学院第三届十大杰出妇女

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社会任职

2013年至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代表

2010年至2014年,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届理事长

国际天文学会光学红外分会组委

国际天文仪器委员会组委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

江苏激光与工程光学学会理事

人物评价

崔向群将中国望远镜研制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还为中国研制未来极大望远镜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