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舰导弹

岸舰导弹

海军岸防兵的重要武器
从海岸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射程为数十至数百千米。可在坚固的工事内固定发射,或由车辆装载机动发射。与海岸炮相比,岸舰导弹射程远,命中精度较高,威力大。[1]又称岸防导弹。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岸舰导弹由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制导装置等组成。它与地面指挥控制、探测跟踪、发射系统等构成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岸舰导弹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上,通常分为固定式岸舰导弹和机动式岸舰导弹两种。前者配置在坚固的永备工事内,采用固定发射,有固定的射击区域,阵地分散隐蔽,生存能力较强,能连续作战;后者由车辆装载,可机动发射。其射程为数十至数百公里,飞行速度多为高亚音速。与岸炮相比,岸舰导弹射程较远,命中精度较高,破坏威力较大。
    中文名:岸舰导弹 外文名:ground-to-ship missile 别名:岸防导弹 用途:海军岸防主要武器

简介

岸舰导弹:岸舰导弹是指从岸上发射攻击舰船的导弹。亦称岸防导弹。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和海上交通咽喉要道两侧。与岸炮相比,射程远,命中率高,破坏威力较大;但易受干扰。岸舰导弹由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构成。射程数十至数百公里,飞行速度多为高亚音速。由飞机、直升机、舰艇或卫星进行中继制导时,可攻击雷达视距外的海面目标。与地面指挥控制、探测跟踪、检测、发射、技术保障系统等构成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分为固定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和机动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岸舰导弹通常是由舰舰导弹、空舰导弹或地地导弹改装而成。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首先研制岸舰导弹。60年代后,中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挪威、英国等,相继研制生产岸舰导弹。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之战中,1982年6月12日,阿根廷部队从岸上临时阵地发射"飞鱼"mm-38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使其受创。其发展趋势主要是增大射程,研制机动式岸舰导弹,建立指挥控制中心和数据链传输系统,实施隐蔽攻击,提高机动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分类

岸舰导弹通常分为固定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和机动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

固定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导弹及其发射控制系统,配置在坚固的永备工事内,有固定的发射点和射击区域,阵地分散隐蔽,能连续作战;为获得较远的作战距离,其目标搜索指示雷达通常配置在高地上。机动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指挥操作人员,装载于车辆上,战时可驶入预先或临时选定的阵地投入战斗,并可随时转移;为能连续作战,每个机动式岸舰导弹部队,都拥有供应维修车和装载导弹的重新装填车。

主要特点

岸舰导弹由于从陆地发射,其结构、重量、尺寸和各种地面设备可以不像其他反舰导弹那样受到发射平台的严格限制。目标探测、指挥和发射装置的部署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物的有利条件,以保证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有较高的隐蔽性。由运输-起竖-发射车和多联装贮运发射箱组成的发射系统不仅提高了机动转移能力,减少了车辆,简化了勤务维护手续,而且还增强了火力强度。一个导弹连在发射阵地上的车辆减少到只由1辆雷达车、1辆指挥车和3辆各装载6枚导弹的发射车组成,具有18枚导弹的点射、连射或齐射能力。

作战使用

它用直升机搜索并捕获地面雷达难以发现的远方目标,地面雷达则测定直升机位置。指挥车上的地面指挥中心将两者送来的数据分析处理后,便可确定目标的位置。发射车根据指挥车下达的命令和指令发射导弹攻击目标。

系统组成

机动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通常由导弹、雷达车、指挥车、导弹贮运-起竖-发射车和进行检测、维修工作的技术保障车等部分组成。地面设备之间靠无线电通信联成一体。由于雷达车上的地面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大多小于50公里,因此对于超过雷达机跟的目标,常用直升机机载雷达探测,一般可为岸规导弹提供200公里以内的目标信息。装于指挥车内的火控系统通常由计算机、操作台、控制板、显示器、信息接收机和指令发射机等组成。

发展简史

岸防火力的革命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国家出现后,入侵和反抗就相伴而生。为防备敌国的进攻,各国一般都会在国境一线部署重兵。到公元前后,为抗击敌国从海上入侵,在一些濒海国家陆续出现了岸防设施和兵力。14~15世纪,随着配备岸防火炮的濒海要塞的出现,岸防兵开始在一些军事大国逐步形成。18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先后将岸防兵列入海军序列,正式组建海军岸防兵。到19世纪,各军事强国的濒海岸段及要地都修筑有较为完善的防御火炮阵地,并在20世纪初达到最盛时期。

岸(对)舰导弹系指从岸上发射、攻击敌水面舰船的导弹,是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与岸炮相比,岸舰导弹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优点,被称为海岸保护神。从诞生到如今,岸舰导弹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它和舰(对)舰导弹、空(对)舰导弹、潜(对)舰导弹一起组成了反舰导弹大家族。然而,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系统,岸舰导弹具有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其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舰(对)舰导弹和空(对)舰导弹发展的步伐。尽管如此,岸舰导弹仍将是沿海各国岸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继续扮演海岸防卫者的重要角色。

岸基部队是国家海上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水面舰队和水下舰队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十分重视岸基导弹部队反舰导弹系统的建设。中国海军岸基导弹部队装备的大都是在70-90年代期间由中国专家自己研制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反舰导弹系统。其中,大部分为亚音速和极易被雷达发现以及制导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的反舰导弹。因此,就其战术、技术性能而言,这些反舰导弹远远落后于国外同代反舰导弹。但是,在密集使用这些反舰导弹的条件下,便可以对装备现代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的单独舰艇和舰艇编队构成威胁。

第一代岸舰导弹防御系统

中国海军岸基导弹部队于1978年开始装备带有HY-1“海鹰1号”(西方将其命名为CSSC-2)反舰导弹的反舰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摧毁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水面舰只。

HY-1反舰导弹是在原苏联H-15M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其弹体与传统的飞机布局十分相似,即在弹体的中部装有三角形弹翼,而在弹体的尾部装有一叶垂直安定面和由两叶水平安定面组成的尾翼,使其相互间构成了120度的角度。HY-1反舰导弹的动力装置包括1台巡航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和1台发射助推器。其发射助推器的重量约600公斤,装在弹体的尾部。发射后当反舰导弹达到巡航速度时,发射助推器便自动脱离弹体。由于动力装置使用了此种设计布局,HY-1反舰导弹的发射重量为2.3吨,并可使其在巡航段的飞行速度达到0.85马赫。同时,HY-1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到50公里,并使用装有延时爆炸引信的重量为400公斤的爆破弹头将目标摧毁。

反舰导弹的飞行控制和对目标实施打击由导弹制导系统来完成。导弹制导系统包括巡航段的惯性制导系统和末段的主动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其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工作频率为10-15千兆赫。在发射后30分钟内,HY-1反舰导弹选择爬升的高度为100一300米,并借助无线电测高仪在整个巡航段保持着这个高度。在弹道末段(距目标15公里),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开始工作,并使反舰导弹按照2度-5度的下滑角度(远距离)逐渐下降高度或者大角度俯冲(近距离)下降高度。

由于装备了HY-1反舰导弹,中国海军岸防部队极大地提高了与水面舰只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HY-1反舰导弹存在着射程较近、抗干扰能力弱,以及只能从固定发射装置上发射等缺陷,从而促使中国专家继续寻找对HY-1反舰导弹实施改进的新途径。

1980年开始装备的HY-2“海鹰2号”改进型反舰导弹(西方将其命名为CSSC-3),便是中国专家寻找改进HY-1反舰导弹新途径的结果。在没有改变气动布局的情况下,HY-2反舰导弹的弹体长度增加了1.5米,从而使发射重量增加到3吨。除装有发射助推器外,导弹的动力装置装备了大推力双重工作状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以便使导弹的巡航速度达到约0.9马赫,最大射程达到约35公里,同时,还将战斗部重量增加到513公斤。

HY-2反舰导弹的制导系统与HY-1十分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提高了无线电测高仪、主动导引头以及航向控制装置的性能。改进后的航向控制装置可以确保导弹直接命中目标或者发射后修正转弯命中目标。在弹道发射,HY-2反舰导弹可爬升到1000米高度。当发射助推器与弹体分离后以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转入巡航工作状态后,HY-2反舰导弹便开始逐渐下降到50米高度,井将其高度保持到导引头开始工作时为止。在飞行末段.HY-2反舰导弹将下降到8米高度。HY-2反舰导弹可以安装在全轮驱动拖车以及发射仰角为+10度、长度为9米的梁式转向导轨的移动式发射装置上发射。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要求由8人组成的战勤班将发射装置由行进状态转入战斗和准备发射状态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重新装填导弹的时间为1~2分钟。除4台发射装置,一套机动岸基导弹系统还包括:1部探测距离为100多公里的331型警戒和目标指示雷达,并被分别安装在两台运输车上;1部火控系统;约8台导弹运输装填车和1台移动式供电站。一套HY-2反舰导弹系统的导弹基数为12枚。

中国专家在HY-2反舰导弹基础上研制出了HY-2A、HY-2B和HY-2G三种改进型反舰导弹。这三种改进型反舰导弹与原型反舰导弹的区别在于自动制导系统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即为HY-2A安装了红外导引头、为HY-3B和HY-2G安装了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具有高战术技术性能的HY-2反舰导弹家族在中国海军服役引起了国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那些具备进口导弹武器能力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海军专家。

第二代岸舰导弹防御系统

中国研制第二代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的工作始于70年代末。同时,开展了继续完善反舰导弹的性能和提高反舰导弹系统的机动作战能力的工作。

从1983年开始,中国岸基导弹部队开始装备HY-4反舰导弹(CSSC-7)。

HY-4反舰导弹是在HY-2反舰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主要用于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摧毁大型水面舰只。尽管HY-4反舰导弹是按照传统的气动布局设计而成的,但是,仍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弹体采用流线型气动布局,其动力装置采用了一台重量为300公斤的轻型发射助推器和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同时,在弹体中部安装了空气进气道,以确保涡轮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由于涡轮喷气发动机使用的是普通航空燃油,从而使导弹的发射重量减少到2吨。此外,在保持原有0.9马赫巡航速度的情况下,将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增加到150公里。

就设计布局而言,HY-4反舰导弹制导系统与HY-2反舰导弹完全相同。HY-4反舰导弹制导系统包括巡航段损性制导和末段雷达导引头制导,其工作频率在10-20千兆赫。同时,HY-4反舰导弹在初始阶段的飞行高度为200米,在巡航段的飞行度高为70米,而在末段的飞行高度为8-15米。

一套装备HY-4反舰导弹的反舰导弹系统包括:4台安装在拖车上的发射装置;1部警戒和目标指示雷达;1部武器控制系统以及数台导弹监测车;数台导弹运输装填车和1台加油车。其反舰导弹基数与一套带有HY-2反舰导弹的反舰导弹系统相同,为12枚。

在研制出数套HY-4重型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的同时,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研制YJ-1“鹰击1号”近程轻型反舰导弹系统。并统一采用了箱式发射装置,以便摧毁小型和中型排水量作战舰艇和在遇有防空武器强烈反击的条件下摧毁空降登陆装备。

YJ-1是按照标准气动布局设计而成的,其弹头呈椭圆形,弹体呈筒形,弹翼和尾翼均呈十字梯形。YJ-1反舰导弹的动力装置为串联式,即把发动机与装有水平安定片的助推器串联在一起,并首次使用了固体燃料喷气式发动机,从而使导弹(发射重量为815公斤)的飞行速度达到0.9马赫,最大射程达到40公里。战斗部重量为165公斤,并装有电子延时爆炸引信。

“鹰击1号”反舰导弹制导系统与“海鹰3号”和“海鹰1号”反舰导弹十分相似,唯一不同之处是:“鹰击1号”反舰导弹的无线电测高仪的性能更加完善。在巡航段,飞行高度为20至30米,而在接近目标时飞行高度为5至7米。

YJ-1岸基反舰导弹从一台安装在全轮驱动拖车的箱式发射架上进行发射,其每台发射车上装有两个储运发射箱。每个储运发射箱装有1枚导弹。YJ-1反舰导弹的储运发射箱与法国MM-38“飞鱼”式反舰导弹十分相似。一套带有YJ-1反舰导弹的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包括:2-4台导弹发射装置;1部火控系统,并与用于发现水面目标和用于控制点射或齐射(时间间隔为10分钟)的雷达一起安装在一台拖车上。

继YJ-1反舰导弹之后,中国海军岸基导弹部队于1991年开始装备射程120公里的YJ-2“鹰击2号”新型反舰导弹。

YJ-2反舰导弹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弹体的长度,改变了弹翼外形和安装了空气进气道,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大幅度减少导弹发射重量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没有变化的只是导弹的气动布局、战斗部重量以及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和具有发射后可大范围修正角度的制导系统。

在研制带有YJ-2反舰导弹的反舰导弹系统的过程中,着重解决了两个环节的问题,即增加了战斗部的杀伤威力和提高了整个导弹系统的机动性能,以期在取消用拖车运输发射装置和减少分队运输车数量的同时,增加发射装置发射反舰导弹的数量。

一个装备YJ-2反舰导弹的反舰导弹营编有:1台与火控系统融为一体的警戒和目标指示雷达。并将其安装在1台越野性能良好的运输车底盘上(驱动型式6×6);4台箱式自行发射装置(驱动型式6×6),其每台自行发射装置上装有3个储运发射箱,可装有3枚反舰导弹;1台装有发电机的运输车;4台导弹运输装填车。一个反舰导弹分队总的反舰导弹基数为24枚,其沿公路最大运行速度为8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400公里。像中国出产的其它反舰导弹一样,YJ-1和YJ-2反舰导弹多次在国际武器展览会上展出,并以C801和C802编号向国外出口。

第三代岸舰导弹防御系统

中国研制第三代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的工作始于80年代末。当时,研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制超音速反舰导弹,提高导弹制导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以期克服在对付敌防空武器时暴露出的问题。在建立梯次岸防体系的同时,中国专家认为应优先装备射程为40至50公里和120至130公里的两种型号反舰导弹。同时,中国专家还认为,这两种型号的导弹战斗部重量应当为300至500公斤,以便有效地摧毁大型排水量和小型排水量的水面舰只。

中国已研制和装备带有C101和C301反舰导弹的第三代岸基反舰导弹系统。

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主要用于摧毁在接近海岸线、海峡水域以及航道狭窄水域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舰只。

C-101反舰导弹为“鸭”式气动布局,在弹体的头部装有2个“鸭”式方向舵,以便控制导弹的俯仰,在弹体的尾部装有两叶弹翼和一叶带有副翼的垂直安定面,以便控制导弹的倾斜和航向。C-101反舰导弹的动力装置包括两台分别安装在弹体两侧特殊吊舱的巡航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台带有水平安定面的固体燃料助推器,并与弹体尾部连接。由于采用了与大推力发射助推器相结合的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C-101反舰导弹(发射重量为1.85吨)的飞行速度达到2马赫。同时最大射程达到45公里。装有触发式延时爆炸引信的半穿甲型战斗部重量为300公斤,可有效地杀伤水面目标。

就其布局而盲,C-101反舰导弹制导系统与原先的反舰导弹制导系统相同。但是,其不同之处在于雷达导引头的性能有所提高,雷达导引头不仅可以在厘米波段工作而且可以发现远距离的目标。发射后,反舰导弹爬升到50米高度,并将其高度保持到巡航段结束。当距目标约3公里时,反舰导弹下降到距水面5-8米高度,以便防止敌防空导弹的拦截。

HY-3超音速反舰导弹(出口型号为C-301)主要用于摧毁距海岸线较远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舰只。

与C-101反舰导弹不同的是,HY-3超音速反舰导弹将发射重量增加到3.4吨,同时,加了战斗部的重量。

HY-3反舰导弹与C-101反舰导弹一样,为“鸭”式气动布局,在飞行中用“鸭”式前舵控制导弹俯仰,用尾部装有水平安定面的尾翼控制导弹倾斜和偏航。C-101反舰导弹装有增加燃料储备的大推力动力装置,其中,除两台巡航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外,还在弹体尾部安装了4台可同时工作的并联式发射助推器。HY-3反舰导弹控制系统就其设计而言与C-101相同,在巡航段爬升高度为100至300米,在末段飞行高度为5至10米。装有HY-3反舰导弹的岸基反舰导弹系统既可以固定发射,也可以移动发射。

一套带有HY-3反舰导弹的移动式反舰导弹系统包括:4台牵引式发射装置(每台牵引式发射装置装有一枚反舰导弹);1部警戒和目标指示雷达:1部火控系统;1台供电车以及8部导弹运输装填车。其反舰导弹基数为8-12枚,运输车共计16辆,最大运行速度为60公里/小时。

由于具有末段大的巡航速度和较低的飞行高度,C-101和C-301反舰导弹与第一、二代反舰导弹相比,具有更佳的作战性能。同时,国外专家也指出了这两种反舰导弹存在的许多不足。其中,拥有反射面较大的弹体是其主要问题之一。此外,由于反舰导弹的外形尺寸大,因此每台发射车和运输装填车每次只能发射和运输1枚反舰导弹,从而减少了反舰导弹齐射的数量,同时,极大地限制了在一套机动岸基反舰导弹系统中的导弹基数。

型号示例

“巴尔”-E

新一代岸舰导弹“巴尔”-E:岸防新卫士

据外刊报道,俄罗斯出于海防和创汇需要,新近研制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岸舰导弹,其军事技术水平堪称一流。他们研制的新一代岸舰导弹“巴尔”-E已在2004年度成功地通过了国家靶场试验,所获数据和实际效果让军方折服。该武器系统组成分为导弹KH-35E、导弹发射车、导弹运输装填车、指挥控制车和维护车几大部分。其主要战技指标为:导弹速度,亚音速;作战环境,适应全天候;制导体制,采用主动/被动雷达寻的加惯性复合制导;机动性能,可自行移动。其突出特点体现在:

导弹低飞,令敌舰难防。被西方称为“天王星”的KH-35E新一代岸防卫士,其弹体采用三组翼片设计,巡航飞行高度只有10-15米,极限飞行高度低界仅为4米,这样低的攻击高度,让世界上所有舰艇都感到恐惧而无法应对和拦截时机。它能躲过敌方雷达和红外的搜索,在自身雷达寻的加惯性复合制导作用下,最终准确命中目标。

实现八联装,增强威慑力。这种导弹作战性能良好,共有4部八联装导弹发射车,满载荷计32枚导弹,可以在距离400公里的海岸线上对敌舰构成极强的威慑力。作战时,发射车即可依靠自身动力,采取自动工作方式,使发射架转向目标方向35°角。在指挥控制车的指挥下,可以同时对海上1~6个目标进行攻击,每枚导弹发射间隙仅为3秒。此时,来袭的战舰要想躲开或拦截均无济于事,几乎是防不胜防。

弹技超群,岸防更灵敏。据专家称,该导弹攻击能力、齐射击密度、连续发射间隔时间及稳定性、机动性、隐蔽性诸方面都堪称国际一流。系统中的导弹发射车、指挥控制车和运输装填车都采用白俄罗斯制造的“玛兹”7930型载车,其动力和机动性闻名于世,故“巴尔”-E岸防武器系统的优势十分突出。它能确保一方面有效地攻击敌人,另一方面可做到全身而退,当任务完成后,可迅速组织转移,以确保安全。

海鹰-2

海鹰-2岸舰导弹

“海鹰”-2(hy-2)岸舰导弹也是基于原苏联544导弹进行改型,增加射程、弹上成件与“海鹰一号”通用的原则。1966年被命名为“海鹰二号”导弹。“海鹰二号”的设计比“海鹰一号”较为成熟。为加大燃料装载量,重新设计了导弹弹体中段,采用承力箱结构。这样能够在增加燃料容量的同时,加大弹体结构强度。在设计中使用了从苏联进口的“乌拉尔”计算机。

“海鹰”-2岸舰导弹系统由跟踪雷达站天线车、跟踪雷达站显示车、移动电站、指挥仪车、射前检查车、发射架车和发射架牵引车组成。作战过程是由雷达搜索目标,并计算目标方位和距离,以及运动的航向,将这些射击诸元传送给射击指挥车上的指挥仪,发射架随动向射击指挥仪。当目标进入射击扇面并满足射击条件时,指挥仪经过计算向弹上发送射击前置角和末端制导雷达开机主动搜索时间,在导弹发射瞬间,封锁发送,点火继电器吸合点火,导弹升空。“海鹰”是雷达主动弹,属于发射后不管的武器。导弹起飞时在助推器强大的推动下自动爬高,2.2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爬高到300米改为平飞,速度为0.9马赫。导弹飞行中末端制导雷达开机时间到时,自动打开雷达搜索海面。雷达天线初始有一定下视角,搜索海面发现目标后,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向目标俯冲,同时雷达天线按预定回调角抬头。因为此时不抬头的话,雷达波会全打在海面上丢失目标。

海鹰-2岸舰、舰舰导弹1974年设计定型,原为岸对舰导弹,后改为岸舰通用。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里

最小有效射程:20公里

导弹平飞速度:0.9马赫

导弹平飞高度:30~50米

制导方式:导弹:自主式控制加自动导引地面火控系统:攻击目标运动前置点

制导有效性:捕捉概率98%;对目标的制导命中率90%

发射点高度范围:0~400米

发射架射击扇面:±85°

发射方式:单射或齐射

导弹起飞重量:3吨

战斗部重:513公斤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