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岑参

唐朝边塞诗人
岑参(约715—770)唐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先世居邓州棘阳(今河南南阳南)。岑文本后裔。天宝进士。[1]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判官,又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斥权佞,改起居郎。后出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晚年客死成都。历塞外鞍马生活十余载,善边塞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为代表作。诗风急促高亢,奇峭俊丽。描写塞外风光、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抒发慷慨报国思想,恳切动人。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2]
    本名:岑参 别名:岑嘉州 字: 号: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 主要作品:《岑嘉州诗集》等 主要成就: 出生日期:约开元六年(718年,有争议) 逝世日期:约大历四年(769年,有争议) 籍贯: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主要作品

著作

岑参殁后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其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这是岑参诗文编集的开始。到宋代,《岑嘉州诗集》演变为八卷、七卷、十卷三种刊本。其中,宋刊十卷本已佚;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七卷本,似由宋刊七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四卷本,则似由宋刊八卷本演变而来。现代点校版有陈铁民、侯忠义参校多种版本后所作的《岑参集校注》等。

诗文

据陈铁民、侯忠义的《岑参集校注》,岑参现存诗403首,文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和墓铭两篇(即《果毅张先集墓铭》和《唐博陵郡安喜县令岑府君墓铭》)。

主要影响

诗歌文学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边塞诗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山水诗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风格转变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轶事典故

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墓中账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

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高岑诗派

高岑诗派,唐代诗歌流派,又称“高岑边塞诗派”或“盛唐边塞诗派”。按学术界对“高岑边塞诗派”的理解,此派是指以高适、岑参为主,包括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盛唐时期以写边塞题材而著称的一群诗人。对于“高岑边塞诗派”和“盛唐边塞诗派”之类的提法,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经过分析后认为“派”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且缺乏科学依据,同时,这类提法既容易使人忽视高适、岑参等人其他题材的诗歌,也容易使人忽略其他人的边塞诗,是弊大于利的,应该如何对待这类提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史料记载

记载岑参生平的史料主要有唐代杜确的《岑嘉州集序》、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十三)和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三)等。

人际关系

辈分

称谓

简介

先辈

高祖父

岑之象。

曾祖父

岑文本,唐太宗时期宰相。

祖父

岑景倩,武则天时期任麟台少监、卫州刺史等。

伯祖父

岑曼倩。

堂伯祖父

岑长倩,武则天时期宰相。

父亲

岑植,字德茂,明经及第,官终仙、晋二州刺史。

叔父

岑棣。

岑棓。

岑椅。

堂伯父

岑羲,唐中宗、唐睿宗时期宰相。

平辈

兄长

岑渭,岑植长子,官至澄城丞。

岑况,岑植次子,曾任单父令、湖州别驾。

弟弟

岑秉,岑植四子,官至太子赞善大夫。

岑亚,一作岑垂,岑植五子,官至长葛丞。

后辈

儿子

岑佐公。

玄孙

岑卓儿。

历史评价

唐代裴荐、孟昌浩、魏齐聃、杜甫、韦少游:宣议郎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岑参,右。臣等窃见岑参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今谏诤之路大开,献替之官未备,恭惟近侍,实藉茂材。臣等谨诣阁门奉状陈荐以闻,伏听进止。(《为遗补荐岑参状》)

唐代杜确: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岑嘉州集序》)

元代辛文房: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寒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唐才子传》)

近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岑参是开、天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中国文学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兰: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勇于进取、热爱祖国的思想是始终贯穿的。在诗歌艺术上,笔姿挺秀,想象丰富,立意新颖,造语奇特,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

后世纪念

纪念建筑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秋收农庄内建有岑参纪念馆,纪念馆内有岑参生平及其家族的详尽介绍以及与岑参的诗作有关的名人字画及其它展品。同时,秋收农庄内建有岑参书院、岑参祖辈“一门三相”的供室。此外,岑河镇还建有岑参文化广场。

纪念组织

岑河镇文化站成立了岑参书画院、岑参诗词楹联协会、岑参艺术团等组织。

纪念活动

2010年6月30日,岑参文化体育节在岑参文化广场举行。

2013年7月22日下午,沙市区章台梅文化艺术节暨岑河镇岑参文化体育节开幕,此次文化体育节以篮球赛为主题,计划举办比赛60余场,历时20天。

2016年6月1日,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启动,9月30日截止,由荆州市文联、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沙市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垄上花开文学沙龙共同主办,历时4个月,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1231人的3000余首原创诗歌。10月22日,大赛颁奖典礼及诗歌朗诵会在沙市区岑河镇秋收农场岑参纪念馆举行。

2017年8月1日晚,岑河镇一年一度的“沙市区章台梅文化艺术节暨岑河镇岑参文化体育节篮球联赛”举行了开幕式,预计历时8天。12月16日上午,沙市区岑参文化研讨会在千年古镇岑河镇举行,以“岑参与岑河”为研讨会主题。会上,岑参书画院负责人汇报了《岑参与岑河》近五年来的研究成果。各位学者结合自身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视角切入,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岑参与岑河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挖掘了岑参文化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后世研究

作品研究

注释、校勘、研究岑参诗文编集的论著主要如下表:

论著

责任者

备注

《岑嘉州系年考证》

闻一多

载《闻一多全集》

《岑诗系年》

李嘉言

载《文学遗产增刊》第3辑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侯忠义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08月版和2004年修订本

《岑参の边塞诗》

(附《年谱》)

森野繁夫、新免惠子

有溪水社1988年12月版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有巴蜀书社1995年11月版

《岑嘉州诗集》(上卷)

森野繁夫

载《安田女子大学言语文化研究丛书5》(安田女子大学言语文化研究所2000年3月版)

《岑嘉州诗笺注》

(附年谱)

廖立

有中华书局2004年9月版

生平研究

研究岑参生平的论著主要如下表:

论著

责任者

备注

《岑参年谱》

赖义辉

载《岭南学报》第1卷第2期(1930年)

《岑参生年考辨》

孙映逵

载《南京鲕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岑参评传》

廖立

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08月版

《岑参事迹著作考》

廖立

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吐鲁番出土文学与岑参》

廖立

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4卷第1期

《岑参去世年月考辨》

王勋成

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

《岑参入仕年月及生年考》

王勋成

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

《交河郡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与岑参行年小考》

熊飞

载《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敦煌写本历代法宝记所见岑参事迹考》

张子开

载《文学遗产》2000年第6期

《岑参入蜀未与杜鸿渐同行》

李厚琼

载《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岑参卒年辨》

李厚琼,于军民

载《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

陈铁民,李亮伟

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