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国家中西部重点建设高校
山西师范大学(Sh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西师大”,位于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古尧都——临汾市,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山西省省属重点大学。[1]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调整改建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并入,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将迁建太原。截至2021年2月,山西师范大学设有22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有2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专任教师1249人;有全日制本科生16456人,研究生3842人。
    中文名:山西师范大学 主管部门:山西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120个 博士点:11个 校训:团结,创造,求实,奋进 创建时间:1958年9月15日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卫建国 学校代码:10118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主要院系: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 学校类型:师范 学校地址:校本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贡院街1号、二校区: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解放东路657号、三校区:山西省临汾市解放东路355号

概况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中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所在的古尧都临汾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使浓郁的地方文化和教师教育、基础研究、服务区域发展构成了学校的四大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设有22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0个二级硕士学位点,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二级博士学位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级重点优势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建有戏剧戏曲、三晋文化、黄河民俗3个博物展馆。学校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3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近6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0人,国家杰青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4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山西省“百人计划”3人,共有20余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2005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立3.5+0.5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11个地市的45个县建立教育创新实验区,与地方合作创立荀子学院。学校坚持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已培育出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学科群:以戏曲文物研究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学科群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以化学学科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群在同类学科中显现出明显优势,理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以教育学科为代表的品牌学科群更是在山西教育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组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大分子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科技应用研究中心等四个跨学科研究平台,学科资源进一步优化,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凸显。

学校主办有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报纸期刊。《中华戏曲》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辑刊之一;《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报》和《英语周报》享誉海内外,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驰名商标"。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外30余所大学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际交往和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合作日益广泛。

学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和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

当前,全校教职员工正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更加坚实的步伐,将山西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办学设施优良、文化氛围浓郁、创新人才辈出、综合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广泛的高水平大学。

历史沿革

1962年,山西高教系统调整后,成为全省惟一保留下来的高等师范院校。

1964年,扩建并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成为与山大、工大、医科、农大并列的省属五所老牌重点大学。

1984年,扩建并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

1999年,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和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师范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2011年至2013年,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有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40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刊物高影响因子区域收录论文70余篇。

研究机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戏曲文物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有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报纸期刊。《中华戏曲》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辑刊之一;《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报》和《英语周报》享誉海内外,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驰名商标"。

学科建设

山西师范大学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2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重点学科

山西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化学一级学科);

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

山西省重点学科2个(无机化学和戏剧戏曲学);

省重点建设学科6个(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数学、粒子与原子核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专门史)。

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戏曲文物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产业转型与升级研究中心、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电池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品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

山西省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校级品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电子信息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960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4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50人,国家杰青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1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共有20余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教学建设

该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截至2013年,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各类文献224万余册(含电子图书60万册刊)。该馆有古籍10万余册,山西地方志及四库全书系列,收藏齐全;古籍善本635种,9429册,其中宋刻《魏书》残卷、唐人写经卷及多种名人稿本、精抄本、批校本。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符惠明

校长、党委副书记:卫建国

党委副书记:薛耀文

副校长:郝勇东

文化传统

校训

团结、创造、求实、奋进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是3:2,最大规格不超过288cm*192cm,背景为绛红色,中间为校徽白色图案、“山西师范大学”和“SHANXI NORMAL UNIVERSITY”字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