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春愁

山花子·春愁

明末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
《山花子·春愁》是明末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春愁”,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堪称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
  • 作品名称:山花子·春愁
  • 作者:陈子龙
  •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出处:《陈忠裕全集》
  • 作品体裁:词
  • 作品别名:山花子·春恨

作品原文

山花子·春愁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山花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⑵杏花零落:语出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五更钟:语出李商隐《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建降元年庚申(960),到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

⑶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景阳宫内有景阳井,又名胭脂井。当年隋兵灭陈,陈后主与张、孔二妃藏匿井中,后被俘。这里用此典喻明王朝的覆灭。

⑷蝶化彩衣:传说晋葛洪成仙后,衣服化为彩蝶,其原有的金缕丝衣已不存在了。这里比喻明王朝已去,其龙子龙孙已凋零殆尽。

⑸“虫衔”句:意思是玉楼画栋已被虫子蛀蚀成空。

白话译文

早晨,在薄薄的迷雾中,杨柳依依,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响起。景阳宫寂静凄凉,宫殿上的月儿照着残花。

五彩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昔日的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画粉剥落飞扬。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创作背景

陈子龙生于明末清初的大动乱时代,他目睹了明王朝的腐败,国势倾颓,而终于走上灭亡之路。清兵入关,国破家亡,生灵涂炭。残酷的现实令他悲愤难平,痛苦不堪,于是他把满腔爱国激情倾泻于诗词创作中,长歌当哭,创作了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优秀词章。这首词就是他为悲怀故国而写下的血泪之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隐喻宋朝灭亡。

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

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名家点评

“(卧子《山花子》)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作者简介

陈子龙(1608—1647),明清之际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崇祯十年(1637)进士,初授绍兴推官,升任兵科给事中。未及赴任而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以原官召用,不久弃官归乡。清兵攻陷南京,他起兵抗清,事败被俘,乘间隙投水殉国。早年与夏允彝同为“几社”领袖。

其诗继承“七子”的复古精神,反对“公安”“竟陵”,风格雄健而神理自存。后期所作,抒发国破家亡之感,悲凉深痛,直追元好问,被称为明末的大家。其词妍丽婉委,哀艳凄恻,明亡后数年中所作则泣血啼鹃,愈见深沉。词有《湘真阁存稿》一卷,另见存于《幽兰草》中得一卷。有《陈忠裕公全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