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子

山竹子

藤黄科藤黄属植物
山竹子(GarciniamangostanaL.),别名莽吉柿、凤果、倒稔子,为多年生半灌木植物,有150多个种,是热带多年生的常绿果树,有热带“果后”之美称。小乔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雄花2-9簇生枝条顶端,花梗短;雌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枝条顶端,比雄花稍大;子房5-8室,几无花柱,柱头5-6深裂。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有种子4-5,假种皮瓢状多汁,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热带地区、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
    中文名:山竹子 拉丁学名: 别名:莽吉柿、凤果、倒稔子 界: 亚界: 总门: 门: 亚门: 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藤黄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藤黄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14-25厘米,宽5-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中脉两面隆起,侧脉密集,多达40、50对,在边缘内联结;叶柄粗壮,长约2厘米,干时具密的横皱纹。雄花2-9簇生枝条顶端,花梗短,雄蕊合生成4束,退化雌蕊圆锥形;雌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枝条顶端,比雄花稍大,直径4.5-5厘米,花梗长1.2厘米;子房5、8室,几无花柱,柱头5-6深裂。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有种子4-5,假种皮瓢状多汁,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蒙古岩黄耆(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荚果无刺。

木岩黄耆(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叶较狭;花序常超出叶;子房和荚果无毛和刺;其生态地理分布为更为干旱的西部地区。

塔落岩黄耆(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子房和荚果无毛和刺。但本变种更接近木岩黄耆(var.lignosum(Trautv.)Kitagawa)其主要区别在于花萼明显浅裂,萼齿短三角形,锐尖,长仅为萼筒的1/3;翼瓣片短而尖,等于或短于龙骨瓣柄。

山竹子树

山竹子树可长到7-25米高,树冠为圆形或圆锥形,树皮为黑褐色,树皮汁液为黄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结果,而大多数则需要8-10年。树叶对生,长8-15厘米,为常绿厚叶,光泽皮革质感。花直径2.5-5厘米,雄花或两性花,两性花生于嫩短枝的前端,1或2个。萼片及花瓣4枚,为肉质黄色杂有红色和淡粉色。一朵花中雄蕊数量多,雌蕊一个,柱头4-8裂。

山竹子果实成熟后,果实为直径4-8厘米的球形,表面光滑,肉质萼片及外果皮内层的柱头残存,果皮很厚且极为坚硬,需用刀才能切开。其果皮为黑紫色或粉红色,很厚,味苦,一般不食用;果肉为白色,瓣状,外观颇似蒜瓣,可食用,味道浓郁,清凉甜美,口感柔和,有质感。

地理分布

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热带地区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台湾种植较早,

海南的文昌、琼海、万宁和保亭有种植。主我国南部省区,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沟谷边缘或次生林或灌丛中。山竹子营养丰富,果宜鲜食,也可制果冻、果汁,树皮含黄色树脂,可作商业藤黄原料。

我国食用的山竹子有9个种,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

我国与山竹子同属的品种有:香港倒稔子、多花山竹子、岭南山竹子和李氏藤黄等。

生长习性

山竹子生长慢,结果迟,影响其发育。马来西亚用杂交手段育出的“美中8号”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4年可开花结果。山竹子在我国的热带地区可开发,以增加水果的花色品种。

山竹子需要生长在4°C以上的环境中,否则植株无法成活。

灌木岩黄芪、山竹岩黄芪等。山竹子为多年生半灌木植物,株高11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花紫红色,最显着的特点是具强壮根茎,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这对山竹子种的繁衍、群丛的稳定、植被的更新及产草量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山竹子根颈上的不定芽,一部分直接伸出地面发育成地上实生株丛,另一部分则变为棕褐色、在沙层中水平延伸的根茎,这些根茎由生活2~3年的实生苗产生,并由根颈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延伸,每个根茎都可产生自己的分枝,从而形成根茎层,集中分布在5~20厘米沙层内,从每个根茎的节上再萌蘖出许多新的根系、根茎和地上株丛,如此逐级产生出无性繁殖的强大网络系统。在自然状态下,有90%以上的株丛发生于根茎上,而实生株丛在其群落中不足10%,有时甚至于找不到。山竹子的茎随着株龄的增长,木质化程度增加,越冬能力和分枝能力出显着提高,成年株在一个生长季中可产生5级分枝,不仅增加产量,而且固沙防风效应出大有增强。山竹子生活第3~4年开始结实,5~10年结实高峰,10年后结实逐渐年衰减。

相关物种

山竹岩黄耆(原变种)H.fruticosum var.fruticosum

塔落岩黄耆(变种)H.fruticosum var.laeve

木岩黄耆(变种)H.fruticosum var.lignosum

蒙古岩黄耆(变种)H.fruticosum var.mongolicum

药用价值

储藏

来源;为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及岭南山竹子G.oblongifolia Champ.,以树皮(内皮)入药。四季可采,砍伐茎干,剥取内皮,切碎晒干备用。

注:单花山竹子Garcinia oligantha Merr.,分布于华南地区,其内皮亦同供药用。

性味

归经苦、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收敛生肌。用于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轻度出血,口腔炎,牙周炎;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

用法

用量;树皮干粉2.5~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栽培技术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竹子适宜在复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地上种种植,

育苗

方法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播前应采用脱去果皮、擦破果皮、浸泡催芽等方法提高发芽率,以雨季到来之前播种为宜,春季风小、墒情好的地方也可晚霜后播种。

直播

可穴播、条播、撒播或飞播,播深2~3厘米。穴播株行距50~100厘米×150~200厘米,每亩0.6~1公斤,条播行距150~200厘米,每亩播量1~1.5公斤;撒播或飞播,每亩0.5~1公斤,飞播种子用吸湿剂、根瘤菌或稀土微肥拌种丸衣有利于飞播定植、发芽和保苗。

育苗地要选择排水良发的沙土或沙壤土,先做畦再条播行距30~35厘米,每100平米苗床播种500~600克,以5月初至6月中旬播种为宜,

移栽

以1~2年生苗好。山竹子生长数年后结合刈草进行平茬,以减缓植株衰老,恢复生机,促进生长。一般在花期刈割,此时调制的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放牧时,马和骆驼终年喜食,绵羊和山羊喜食其嫩枝、细叶、花和果实!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