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山柰

芭蕉目姜科植物
山柰,别名沙姜、山辣。是姜科植物山柰的干燥根茎,采挖于冬季,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即可。根茎入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产地包括广东、广西和云南,四川;广西引种米易县试种成功。[1]
    中文名: 拉丁学名:Kaempferia galanga L.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被子植物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超目: 目:芭蕉目 亚目: 科:姜科 亚科:姜亚科 族: 亚族: 属:山柰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山柰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L.,1904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山柰 中文别名:三柰、三奈、山奈、三奈子,又名沙姜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山柰(SHANNAI)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纯形,基部圆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开花,穗状花序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细长;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长约2.5厘米,绿色。果为蒴果。

生活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中药

属性

【别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三藾(《南粤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三柰、山辣(《纲目》)

【来源】药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L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

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8~9月开花,穗状花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开午调,芳香,花管筒细长。果实为蒴果。

【性状】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本品粉末类黄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素块不规则形,黄色或

黄棕色。(2)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乙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6~9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用药禁忌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医方

1、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2、治一切牙痛:山柰子10克(用面裹煨热),麝香0.25克。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3、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人工栽培

选地整地

选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和壤上为好。将土地深翻整细耙平,开133厘米宽的高畦后,每公顷施堆肥22500干克左右,油渣、过磷酸钙各600~750千克于畦面上,施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细整平,待打窝栽种。

繁殖方法

用块茎繁殖。收获时选健壮,

无病虫害及未受冻害的沙姜作种,晾干表皮水汽后,在室内或室外贮藏均可。室内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用干细沙和姜分层堆藏,堆放时底部先铺一层沙再分层放种麦,如此层层堆放,堆高100厘米即可;室外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挖宽约100厘米,深50厘米,长随贮种数量而定的坑,先将坑内垫上一层沙再放种姜,一层沙一层种美,这样依次进行,高约34厘米,上盖细沙13~17厘米,最后盖草或塑料薄膜,以防冬春雨雪浸入坑内引起烂种。

栽种方式

于4月中旬栽种为最佳,用窝栽或厢上开横沟栽种均可,但以窝裁为好。将种姜按其自然分叉状况,分成单丫栽种。在厢上按行窝距27厘米*27厘米挖窝,深16厘米左右,每窝栽种姜3个,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顷用种量3000干克左右,栽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左右于窝中,然后盖土将厢平整齐,盖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则土盖薄了,山柰块茎生长瘦小,须根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田间管理

(1)排水、灌水山柰栽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才利于正常出苗,达到苗齐

、苗壮,管理时应灵活掌握,做到旱时灌水,涝时排水。

(2)中耕除草苗齐后开始中耕除草,有草就除,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在封畔前可用小锄轻轻浅松土,注意不要损伤苗子,故只能用手拔草。

(3)追肥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6月中、下旬,苗出齐时进行,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3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叶片封畦前进行,公顷施堆肥18750千克,油渣450~600千克,过磷酸钙750~1050千克,方法是将以上几种肥料混合堆沤腐熟后撤施于畦上,施用后用小锄将肥料埋入土中;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山柰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清淡人畜粪水或加入一定量的发酵油渣混施,一般每公顷施人畜粪水15000千克左右,油渣450~600千克。

虫害防治

(1)叶斑病在8~10月发生,叶片上出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点,以后斑点干枯而成白色薄膜或成穿孔,根茎瘦小或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选土、整地时理好水沟、雨后及时排水、可以减少发生。

(2)鼠害、从种到出苗期、田鼠晚间掘上偷吃种姜、造成缺株。

防治方法:在田间田鼠出没处、投放鼠药诱杀。

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于栽种当年的12月中、下旬叶片变黄时收获。挖起全株,挖去泥沙,

去掉地上部分和须根,除留种外,其余全部可加工成商品,将山柰洗去泥土,用手工或切片机横切成厚0.3~0.5厘米的姜片,晒干或用硫磺熏1天后晒干即成。

一般每公顷产鲜姜18750~22500千克,高的可达30000千克以上;干商品3750~4500千克,高的可达6000多千克。

产品质量:以身干、色白、有香气、无杂质和霉变为合格,尤以色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功效

1.抗癌作用1985年KosugeT,等报道以山柰根茎中分得的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酯是一种细胞毒素成分,对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cell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根茎煎剂0.25-0.75%浓度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而浓度增至1-1.25%则出现抑制作用;其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与煎剂的作用类似。

3.抑菌作用根煎剂在试管内对许蓝氏毛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10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山柰酚对动物、有消炎作用及维生素P活性。其效力与槲皮甙相似,而较山柰甙为差。

山奈又叫山柰,别名:。以根茎入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山奈。

别名:三奈子、三赖、三藾、沙姜、三柰、山辣。

性味:辛,温。

归经:归胃经。

功效: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剧毒品别称

物理性质

常见的产品是白色块状或球状固体,属立方晶系。易溶于水和氨、乙醇及甲醇中,微溶于SO2溶液中,属I级剧毒品,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味,相对密度1.596,熔点为563.7℃,沸点为1496℃。

化学性质

氰化钠属较活泼的化合物,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镍、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水溶液,产生相应的氰化物,在氧的参与下,能溶解金和银等贵金属,生成络合物,水溶液能发生水解反应,显强碱性。

立方晶系,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能溶于水、氨、乙醇和甲醇中。

食用方法

山柰可单独使用、整用、碎用、加工制成粉状用,也可与其他原料配成新的派出调味品进行使用,常用于煮、卤、酱、烧、扒、焖、烩、蒸、炸、烤、腌等多种烹调方法,如扒鸡、熏鸡、沙姜粉蒸肉等。其中“沙姜粉蒸肉”中的粉料,用25克山姜、15克山柰、500克糯米,一同炒熟至干脆不焦,取出晾凉后磨成粉末即可。这款粉料还可以用来蒸制各种荤料,能使肉质肥而不腻、香味浓郁。

中医认为:山柰味辛,性温,无毒,具有增进食欲、调节口味、行气化痰、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健脾消水、去湿防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膈胀满,肠胃冷痛,饮食不消。

与其他苦香型的调味料一样,山柰的用量不能太多,比如用于烧、卤、麻辣火锅,用量多在5~10克之间。

菜例

沙姜盐焗猪肚

原料:猪肚1个,鲜山柰50克,葱粒、香菜各10克,纱纸1张,锡纸1张,粗盐1000克。

调料:a料(山柰粉30克,盐50克,冰糖100克,清水1千克,八角5粒);

b料(山柰粉、盐、白砂糖、味精各5克,鸡粉3克,香油1克,玖瑰露酒2克)。

制作:

1、猪肚用生粉反复搓揉,洗净后用干布擦净,加a料拌匀后放入盘中,入蒸柜大火蒸90分钟取出;

2、猪肚切长6厘米、宽2.5厘米的骨排形,鲜山柰切薄片;

3、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山柰片、葱粒、香菜,中火煸香,入猪肚、b料大火翻匀,出锅备用;

4、用纱纸包好猪肚,再包上一层锡纸放入煲内;

5、锅内放入粗盐,大火翻炒至热,出锅放入煲内,再用小火煲5-10分钟,离火后打开锡纸纱纸即可。

提示:成菜配合沙姜粉、玖瑰露酒一起食用,有独特浓香味。

各家论述

1.《本草正义》:山柰,李氏《纲目》称其辛温,谓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盖味辛温而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砂仁、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2.《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3.《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4.《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5.《岭南采药录》:冶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