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经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于2001年成立了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学院培养类型包括软件四年制本科、软件工程硕士。
  • 中文名: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 外文名:
  • 简称:
  • 创办人:
  • 办学性质:
  • 学校类别: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 校歌:
  • 院训: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师:
  • 创建时间:2001年
  •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
  • 学校地址: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内
  • 专职教师:49名
  • 批准单位:教育部批准
  • 校长:樊丽明

学院简介

软件学院成立以来,全面落实国务院、山东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和振兴软件行业行动纲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探索富有特色办学的运作管理模式,依托山东大学计算机学科优势,走出了一条合作办学的成功之路。

2006年教育部对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中,学院取得了所有指标合格的优秀成绩。2007年软件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方向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7、2008年度被齐鲁软件园评为校企人才对接工程优秀院校。2009年荣获首批“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目前现有在校生1323人,其中本科生1117人,硕士生440人,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400~450人,软件工程硕士300人。

培养模式

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工程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课程建设上,注重加强计算机与数学等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强CMM等工程管理以及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实践教学,构建了一种与国际IT界互动的认证、培训、实践体系,开设了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验课程和各种国际通行的认证课程。在教材建设上,引进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教材,50%以上的课程实施双语授课和英文授课。在对外交流上,注重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在课程建设、教师聘用、科研项目、学生交换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优秀学生将有机会作为交换学生获得赴国外优秀大学学习的机会。

学院紧紧围绕山东省国民经济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培养人才。设立了软件工程系和数字媒体系,建立了鲜明的“2+X”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电力软件、数字媒体技术等四个专业方向,开展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高级软件人才培养、面向军队信息化的软件人才培养、面向日本软件市场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内外最新教学内容和方式、社会需求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嵌入人才培养体系,跨越了传统教育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障碍,实现了人才与社会的畅通连接,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科为软件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6名,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0%以上,形成了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数据库及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等一批优势研究方向。43名专职教师是软件学院师资队伍的核心。其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50%以上具有企业背景。17名专职实验教师中有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8人。积极开展引进国外优秀教师资源的建设工作,目前聘任的外籍专家30人,其中客座教授9人,课程教师6人。聘请的外籍教师主要开设英语口语、写作课程等。29名工业界教师是实践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有良好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将国际最新软件技术,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理念及时融入到培养过程中。

实验环境

学院拥有专业实验室24个,高档微机1052台、各类服务器十余台,覆盖整个校区的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境;19个多媒体教室、4个80座的语音听力室,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保障;投资1540万元建设的“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系统的聚合计算能力为1.3万亿次/秒,存储容量为18TB,是教育部首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12个主节点之一,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性能优越的计算平台;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的80余家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熟悉软件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软件市场,学习和运用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校园环境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坐落在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内,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依山而建,空气清新,景色秀丽。整体环境将大学文化、数字技术、开放理念、绿色环保融为一体。主体建筑优雅而凝重,既透露出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又不失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一处极富韵味的大学校园。

招生专业

学院按照计算机类(软件数媒与大数据方向)招生,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学制四年。专业建设重视数学和工程基础的积累,开设了数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智能软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媒体计算与图形学、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系统等方向的专业课程。

招生规模:每年招生400人左右。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是软件学院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计算机软件科学为基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满足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多元化、高素质、复合型本硕博“新软件”学术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和产业领军人物为目标;融合软件科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知识体系;依托自身学科优势,以“产教深度融合、科教互促一体”为指导思想;实施“软件定义一切”、“软件+”行动,创新“5大能力、5大板块、2+X”的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卓越的软件服务设计、开发和管理实践能力,突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养,面向行业领域能够综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表现出优秀的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构建“以本为本”“多元化、国际化”为特色,“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交叉融合”三位一体的“新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形成影响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信息领域最具创新力、想象力和发展活力的专业之一,是山东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的代表。本专业以培养数字内容产业急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艺术鉴赏与沟通能力、数字媒体内容创作能力以及虚拟现实与智能媒体领域的研发能力。实施高水平学科平台与本科培养资源共享共建的培养模式,重点面向影视动画与特效创作、虚拟现实与自然交互、媒体数据智能处理等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定位为: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2019年开始招生,是新工科教育的领跑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具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软硬件及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综合应用的复合型应用研究人员和产业领军人才。本专业兼顾数据科学理论与应用,以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特色,重点围绕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大数据管理技术、大数据智能技术等专业方向进行宽口径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班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创新实验班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学院面向国家急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设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创新实验班,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强化国际化培养特色,培养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领军人物,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是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班和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创新实验班的目标。学生一年级后通过分流选拔和转专业可进入创新实验班。

培养特色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除各类国家级、校级和社会奖学金外,还提供丰厚的院长奖学金等学院奖学金。

本硕博贯通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山东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C-FAIR)高端平台,整建制引入国际一流的师资和课程体系,创新国际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国际一流“新”软件人才。

一流的全景式实验和科创平台——依托高端科研平台,提供AI、大数据前沿技术开放式云实验教学环境,实验教学按照“国际化、工程化、引领型”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国家战略、产教协同育人,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与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产业师资,提前接触实际应用问题,感受一流的产业环境,提升解决复杂问题和独立研究能力,培养全球视野。

国际交流

学院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不断引领创新,现已与欧美、澳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高校、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顶尖高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学院与人工智能国际顶尖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立山东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C-FAIR),采用“2+X”模式,吸纳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汇聚中心和高端科学研究聚集中心。

学院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参与海外经历项目,拥有本硕博贯通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诸多国际交流项目和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联合培养、短期交换、暑期学校等多种形式,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各地游学和深造。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