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位于山东的高等院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2007年学校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截至2014年5月,总占地1829亩,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087.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47万册。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所教学医院、50余处临床教学基地和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截至2016年5月,学校总占地1829亩,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7.1万册、电子图书50.9万册、古籍善本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置14个二级学院,拥有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教育等学科门类。
    中文名:山东中医药大学 主管部门:山东省 硕士点:44个 博士点:15个 国家重点学科:3个 主要奖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英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简 称:山中医 类 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医药 属 性:山东特色名校工程 省部共建高校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济南 现任校长:高树中 博士后流动站:3个 校 训:厚德怀仁、博学笃行 校 歌:山东中医药大学校歌 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学校代码:10441

学校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办学历史

山东中医学院

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创建。

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

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获批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1996年,学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

1998年,学校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

2000年,学校被批准为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

2007年,学校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是山东省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同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学校成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5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

201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设立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下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生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18年12月,加入山东省高等学校“长青联盟”。

2019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协议签约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拥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

学院

专业

中医学院

中医学(七)

中医学(七)(传统型中医)

中医学(七)(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七)(针灸推拿)

中医学(七)(医药结合)

中医学(七)(中医学)

中医学(五)

中医学(五)(中医学)

中医学(五)(全科医学)

中医学(五)(骨伤科学)

中医学(五)(中医药文献信息工程)

中医学(五)(医药法学)

中医学(五)(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学分互认)

中医学(专升本)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

康复治疗学本科

中医康复保健

药学院

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原理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康复医学院

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运动人体科学、中医康复学

健康学院

应用心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

体育教学部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而临床医学院

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研究所)

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中医药创新研究院

天然药物研究所

针灸研究所

青岛中医药科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二级学科;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2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

省级重点学科(1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生药学、眼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中药药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全科医学、针灸学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月,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4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4人,硕士生导师683人。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者3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2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96人,“山东名老中医”6人。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8项。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入选时间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学团队

孙广仁

2007年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刘家义

2008年

中医文献学教学团队

王振国

2009年

针灸学课程教学团队

谭奇纹

2010年

中医外科学教学团队

宋爱莉

2011年

中医方药学教学团队

王均宁

2012年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入选时间

情志病症研究创新团队

乔明琦

2008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业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业14个;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和制药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3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综合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中药学、制药工程、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眼视光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概论。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概论、中医外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33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文献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针灸学、伤寒论、中药药剂学、中医古汉语基础、内经选读、金匮要略、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推拿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针灸治疗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急救护理学、临床护理综合技能、护理管理学、中医心理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医各家学说、温病学、中国医学史。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5月,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六十余所高等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合作办学、合作办医。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台港澳华侨学生,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及各类短期培训项目,能够用英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授课。现有外国留学生、境外合作办学学生、港澳台学生400余人。每年招收各类短期学习和进修生100余人。

附属医院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青岛市中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淄博市中医医院、潍坊市中医医院、临沂市中医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文登整骨医院、威海市中医医院、日照市中医医院、聊城市中医医院、泰安市中医医院等14所附属医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5月,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立项牵头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中医药经典理论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试验室(6个)

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

微循环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视觉分析实验室

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

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

山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与纯化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

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技术(强化建设)

中药资源学(强化建设)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

中医心血管病

天然药物

中药制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一批8个)

国医大师张灿玾传承工作室

张珍玉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张鸣鹤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尚德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郑惠芳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焦中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丁书文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王国才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二批6个)

程益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姜兆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林慧娟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周翠英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尹常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单秋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

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

山东省中医经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药材良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强化建设)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

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4年间,学校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0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2010年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资金2.8亿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47万册。馆藏的中医药文献中,线装古籍2.9万册,包括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影印本等,其中,乾隆以前出版的珍、善本图书172种,共1700余册,收藏最早的是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的《铜人针灸经》一书,收藏最为完整的是《金匮伤寒》。图书馆馆藏孤本书有十多种,包括明代天启六年李盛春汇集的《医学研悦》(共十册一函)、清代康熙年间的《按摩经》(手抄本)以及光绪二十二年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石印本)等。

学术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被国内多家数据库长期收录(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维普资讯等),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术交流

2011年,学校召开了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2013年,学校召开了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怀仁、博学笃行

厚德,犹大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氾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育人利物。

怀仁,其意为心怀仁德。语出汉陆贾《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

博学,意为广泛的学习。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辩”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医学有知的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对医学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

校徽

释义:主体“中”字为主要设计元素,“山”与D(“东”的声母)穿插其中,左虚右实,寓意中医“阴阳”;卷书横截面,中间竖一笔,意传道授业解惑,勤学苦读践行;红蓝绿三色,象征生机、活力,探索、成就,使命与追求。

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

武继彪

党委书记

高树中

党委副书记、校长

田立新

党委副书记

庄严

党委委员、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徐杰

党委委员、副校长

王振国

党委委员、副校长

邢桂强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纪委书记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