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扁豆

山扁豆

豆科决明属植物
山扁豆为豆科决明属植物含羞草决明,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豆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决明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山扁豆 别称:假牛甘、细杠木、水皂角、黄瓜香、鸡毛箭

植物特征

亚灌木状草本,高30-45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瘦长,斜升或四散,多少被有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7.5-10厘米;托叶线形,长尖;小叶25-60对,镰刀状钱形,长3-5毫米,少有8毫米,先端短尖。

花梗腋生。单一或数朵排成短总状花序;萼片5,披针形,先端急尖;花瓣5,黄色,少有长于萼片者;雄蕊10,5长5短,相间而生;雌蕊1,子房线形而扁,花柱内弯,柱头截形。

荚果条形,扁平,长2.5-5厘米;宽约5毫米,疏被毛。种子16-25粒,深褐色,平滑、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坡间及田野、路旁。分布华北,南延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干燥的全株。根细长,须根发达,外表棕褐色,质硬,不易折断。茎多分枝,呈黄褐色或棕褐色,被短柔毛。叶卷曲,下部的叶多脱落,黄棕色至灰绿色,质脆易碎;托叶锥尖。气微,味淡。以叶多者为佳。

药材信息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正-三十一烷醇,茎叶含大黄酚。

性味

甘苦、平、无毒

归经

肝、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通便。主黄疸,暑热吐泻,小儿疳积,水肿,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疔疮痈肿,毒蛇咬伤n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外用: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消食,生津。治疳积,止烦渴。

2、《广东中药》:治劳伤积瘀,内伤咳嗽。

3、《贵州草药》:清热消肿,利水通淋。

4、《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积。治毒蛇咬伤。

5、《广州植物志》:山扁豆,印度有用其根以治胃痉挛。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