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血证

屠城血证

中国大陆1987年罗冠群导演电影
《屠城血证》是翟乃社、陈道明、雷恪生、沈丹萍、吴莉婕、刘江等主演,罗冠群导演的电影,于1987年上映。影片围绕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开,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用电影的方式展示给世人,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该片获198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获1991年日本东京世界和平电影节故事片奖。
    中文名:屠城血证 外文名:Massacre in Nanjing 其他译名: 类型:历史 出品公司:福建电影制片厂、南京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罗冠群 编剧:谢光宁 制片人: 主演:陈道明,翟乃社,沈丹萍,雷恪生,刘江,吴莉婕 片长:100分钟 票房: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日本东京世界和平电影节故事片奖 在线播放平台: 出品时间:1986年

剧情简介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开始对我无辜同胞进行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

展涛是金陵大学教授米尔斯的学生,米尔斯的女儿凯蒂深爱着展涛,日军入侵,她劝展涛随外轮赴美。但国难当头,展涛决定留下来,用自己的医术救治受伤军民。

展涛带伤兵医院的难民转移到国际安全区,并劝说鲁营长及部下按国际规定,把枪支扔到水塘中。不料,日军无视国际规定,又闯进国际安全区屠杀手无寸铁的军民。

护士白燕落入魔掌,展涛欲救白燕却被日军拉住,强行让他目睹日军强奸白燕的兽行——白燕最终惨死,展涛从此抛弃幻想,投入反日斗争。

在日军集体屠杀我百姓时,幸存的照相馆老板范长乐,逃到米尔斯教授家,哭诉悲惨遭遇。为揭露日军滔天罪行,范长乐同展涛连夜赶回照相馆寻取被迫为日军冲洗的杀人照片。

与此同时,日军特使桥本为掩盖事实真相,也派人去范家搜查。范长乐冒死取出照片,为掩护展涛带走照片而被日军杀害。

展涛在茶馆中被日军追杀,不幸中弹,歌女花弄影用生命掩护他脱险,展涛潜入一公馆,遇见了被软禁在此的东北逃亡学生柳晶晶——她原是日军中尉笠原在东北读书时的恋人,一次偶然机会她认清了披着兽皮的笠原,她正欲逃出时,遇到身入险境的展涛,她设法将展涛转移,桥本大怒,命笠原亲手杀死了她。

展涛终于在教堂与凯蒂会面,但追兵迫近,无法脱身,展涛将日军罪证交给凯蒂,自己潜上钟楼。桥本命士兵火烧钟楼。

烈火中,展涛敲响了巨钟……在震撼长空的钟声中,凯蒂乘坐的商船开航了,凯蒂情不自禁地打开那包血证——一张张照片,让人们永远记住日军在南京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罪行。

角色介绍

医生展涛(翟乃社 饰)不顾死亡威胁,奋力抢救伤员。不久,日军公然践踏国际公约,大肆侵入国际红十字会所在的安全区,对毫无抵抗能力的伤员和士兵进行屠杀。展涛亲眼见到一幕幕惨剧的发生,悲愤交加。

照相馆老板14岁的女儿(梅婷饰)被强奸,小儿子被打死,他用儿子佩玉的碎片扎向日本兵的眼睛,死时身后一片火光,暗示着南京那三个月不灭的大火,烧毁了三分之一的建筑物。

日军中尉笠原(陈道明饰)带领日本侵略军公然践踏国际公约,大肆侵入国际红十字会所在的安全区,对毫无抵抗能力的伤员和士兵进行屠杀。

幕后制作

影片制作

影片的拍摄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

日军服装是向上影厂借的,演员刘江是八一厂的,演惯了鬼子,提出日军的领子是直领而不是翻领。服装师的依据是好莱坞大片《太阳帝国》中就是翻领,这么严谨的大制作肯定不会出错。后来查过资料,《太阳帝国》的背景是1941年,日军已经换装,1937年确实是直领,为此拍过的镜头全部报废。胶片是进口的,片比被限制在1∶3,这一下子损失就很大。好在《屠城血证》是当年公映时反映不错。

影片围绕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开,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用电影的方式展示给世人,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在影片结尾处,一群老百姓被活埋之后,镜头对准了一双露在泥土之外的手,这双手渐渐被镜头固定,这时传来了画外音“三十万!”。这段镜头带给观众相当的震撼力。

历史原型

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电影《屠城血证》,曾使许多人记忆犹新。其中,冒死保存16幅血证照片的主人公原型罗瑾老人,于2005年2月5日因病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2岁。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时,15岁的罗瑾在照相馆当学徒。1938年的一天,两个日本军官到照相馆冲洗胶卷。罗瑾发现这些照片都是日军屠杀南京同胞的场面。为了保存日军罪证,他就悄悄多洗了几十张,小心翼翼地藏在房梁上。当年罗瑾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冒死保存日军罪证的壮举,被改编成文学剧本,拍成电影《屠城血证》,后来还拍成电视纪实片《历史的见证》,被广为传颂。

幕后花絮

“第一个螃蟹”吃得很痛苦”

74年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那段历史像是深深被埋藏起来,“像我这段年纪的人,大家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导演罗冠群说。

直到70年代末,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在书上否认侵华事件被报道后,罗冠群才陆续了解到1937年的南京。

80年代初,罗冠群的父亲来南京,提出要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看,“我陪他去的。”

那是五一节前后的一个阴天,看着纪念馆内的照片和纪念碑,“内心真正震动了。”而就在那时,响彻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被拉响(过去,每逢节假日南京都会响起防空警报),“我像是回到了1937年,听见无数被日本军残害的南京老百姓的呐喊……”罗冠群当时就决定,他要拍一部以这段历史为题材的片子,“如果不拍,我死不瞑目。”

做这个决定需要勇气,可把这件事完成更需要勇气,“当时压力很大。”当时他得到的“指示”是,拍可以,但不能影响中日关系。

政策问题解决了,他又遇到了经济问题,“当时的南京电影制片厂没有钱,还欠了很多债。”可幸运的是,罗冠群最终找到了另外一家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

由“16张照片”开始

“巧的是,编剧谢光宁跟我说,他正在写一个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剧本。”罗冠群当时就兴奋了,给了谢光宁莫大的支持。那时,罗冠群正在和谢光宁合作另外一部影片。就在去电影局审核影片时,罗冠群又跟局里的人说了要拍“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当时就获得了支持。

回到南京,罗冠群开始了工作。谢光宁的剧本是根据他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现的“16张照片”开始的,“那是一个手工做的16张照片,站照片上是日本人残害南京老百姓的场景,”照片是1946年时,南京一位老百姓提供的。后来,谢光宁去了很多家派出所,找出了提供照片的人。原来,照片是当时南京照相馆一位照相师保留下来的。

据悉,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时,就会拍照留存,为了回国炫耀,而日本人在南京一家照相馆冲印照片时,就被这位南京照相师另外留存了一份。

“不像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那种影片的资料有成千上万,甚至到后来有些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可我这个不行。”罗冠群说,影片角度不能偏,但又不能全盘纪实。“首先资料极度缺乏,其次没有情节不行。”电影是两条线,一条是日本军从中山门杀进来,一路屠杀到总统府……这是一条实线,最大可能地反映当时真实情况;另外一条则是由5个人物故事组成的虚线,他们没有枪没有炮,但是他们有反抗,有觉醒,誓死把16张照片送出去。

“虽然历史上,赤手空拳的南京老百姓基本没有反抗……”但罗冠群依然发掘出中国人的“脊梁”。如片中主角展涛的觉醒、照相师最后为保护照片的牺牲、留学生柳晶晶的牺牲、小战士的牺牲等等都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影片中,陈道明饰演一位日军军官笠原,而10多岁的梅婷饰演照相师的女孩儿。

那些群众演员:真的就是“幸存者”

1987年,影片《屠城血证》公映,观众反映非常强烈,有很多地方的观众一边看电影一边喊口号。在南京上映,不到一个月观众就有140万人次。徐州南通等地,观影人次超过全县总人口。“启东3万多人口的县城,4天的观众就达5万1千多人次……”

回想起这些,罗冠群并不觉得自豪,24年后的今天再谈起这部影片,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遗憾终于被揭开。“我后悔,当时没有把那些幸存者的姓名和地址留下来。”

原来,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群众演员边拍戏边哭,“拍一个日本军屠杀的场景,两个老太太就哭了。”后来罗冠群问了才知道,原来那两位老人的家人都是在1937年被残害的,而她俩都是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后来,还有一场戏是在教堂里拍,有些群众演员发生了笑场,其中就有个老爷爷大声呵斥,“笑什么笑?”大家都震惊了,原来这位老人也是幸存者,而且在当时。“他还把衣服脱下来给我们看,当时他被日军用刺刀砍伤了肩膀。”整个摄制组的人都被这样的场面震惊了。

历时3个月的拍摄,整个摄制组的心情都非常悲痛,大家一心想着把片子拍好。采访时,罗冠群表示很后悔,由于赶着拍片子,没有把那些幸存者的姓名和地址留下来。

拍摄花絮

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在南京多处取景拍摄,除了朝天宫,还在幕府山拍摄了集体屠杀的场景,在南师大拍摄了日军强闯安全区的场景。

影片看点

《屠城血证》绝对是一部大腕云集的电影。主演翟乃社、陈道明、雷恪生、沈丹萍、颜彼得、刘江都是当时的著名演员。当年才12岁的梅婷,在影片中扮演照相馆老板范长乐的女儿。

《屠城血证》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

影片评价

《屠城血证》以男主人公的亲身遭遇,描述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如何认清黑暗的现实,并与之斗争的简单故事,却浓缩了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种种灾难,以小见大又举重若轻,堪称上世纪80年代末的精品。幻想救死扶伤的男主人公将伤兵转移至国际安全区,并劝说国民党军队按国际惯例,把枪支扔进水塘。不料,日本侵略者根本无视国际规定,闯进安全区屠杀手无寸铁的军民。年轻的女护士落入魔掌后,日军更让众人亲眼见证了强奸兽行。

自此,主人公抛弃幻想,投入反日斗争。在日军集体屠杀百姓时,幸存的照相馆老板冒死取出照片——日军屠杀的证据,为掩护主人公顺利而牺牲。历经九死一生的亡命之旅,耳闻目睹了无数悲剧后,主人公终于在教堂重逢爱人——英国教授之女。然而追兵迫近,无法脱身,他只能将日军罪证交给女方,自己潜上钟楼。日军遂火烧钟楼,烈火中,主人公敲响巨钟。在震撼长空的钟声中,教授之女所乘的商船起航,她情不自禁地打开那包血证——一张张照片,让人们永远记住日军在南京屠杀30万中国军民的暴行。

影片以一包浸润鲜血的照片为线索,讲述了5个人在那场屠杀中的命运。他们分别是:迂腐正直的医生展涛、国民党战俘小广东、照相馆老板范长乐、东北流亡学生柳晶晶和她的恋人日本军官笠原。每个主角都死得很壮烈、浪漫,气贯长虹,这也是日后开座谈会时被专家诟病之处。

南京当时有广东部队,装备还是夏天的,被征调到12月的南京,苦不堪言,电影中小广东投降后留了把手枪。医生展涛认为,安全区就要没有武器,不然会给日本人以口实,偷偷地把枪收走了。当日本兵强奸医生女朋友时,小广东摸不到枪,无奈中举起一把斧子,被乱枪打死。他死时背景是图书馆的彩色玻璃窗,尸体呈大字形状,光彩绚烂。柳晶晶被恋人笠原亲手杀死,她被枪决时在一片荒草中,几朵小花在寒风中颤抖,预示着生命的力量。至于主角展涛,在烈火中撞响了巨钟,理想色彩更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