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巨蜥

尼罗河巨蜥

非洲大陆的一种巨蜥
尼罗河巨蜥是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一种巨蜥[1],以甲壳类或贝类为食,栖息于河川及湖沼等各式各样水域环境。生态习性:卵生,每次产卵约20~60个,常伏卧溪流旁或横枝干上,水性极佳,主要以青蛙、贝类或小型哺乳类为食,本种性情较为粗暴,几乎遍布整个非洲,从雨林地带至沙漠边缘均有分布,喜欢在河流、湖泊及湿地附近活动繁殖方式 卵生。成体除了尾巴上的带状纹外全身灰黑色,体长可达2公尺,本种是非洲大陆产体型第二大的爬虫类,仅次于尼罗鳄。
    中文名: 拉丁学名:Varanus nitoticus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有鳞目 亚目:蜥蜴亚目 科:巨蜥科 亚科: 族: 属:巨蜥属 亚属: 种:尼罗河巨蜥 亚种: 分布区域: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栖居于河流、湖泊或湿地中。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尼罗河巨蜥 英名:Nile Monitor

基本内容

生态习性:卵生,每次产卵约20~60个,常伏卧溪流旁或横枝干上,水性极佳,主要以青蛙、贝类或小型哺乳类为食,本种性情较为粗暴,几乎遍布整个非洲,从雨林地带至沙漠边缘均有分布,喜欢在河流、湖泊及湿地附近活动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地栖性;池塘,溪流或河流附近。虽然性好攻击,但若能耐心地照料,可以变得温驯。

体形特征尼罗河巨蜥有较为细长的体型、鳞脊化的长尾巴及尖形的头。幼体时腹部呈黄色,背部为黑色,背上散布着黄色班点,尾上则有黄色的带状纹。成体除了尾巴上的带状纹外全身灰黑色,体长可达2公尺,本种是非洲大陆产体型第二大的爬虫类,仅次于尼罗鳄。本种包括两个亚种:东非与南非指名亚种(Varanus niloticus niloticus),其前、后肢间有6~9列的斑点;市面上称华丽尼罗巨蜥的西非亚种(Varanus niloticus ornatus),前后肢之间只有3~5列斑点

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栖居于河流、湖泊或湿地中。

生态习性:卵生,每次产卵约20~60个,常伏卧溪流旁或横枝干上,水性极佳,主要以青蛙、贝类或小型哺乳类为食,本种性情较为粗暴,几乎遍布整个非洲,从雨林地带至沙漠边缘均有分布,喜欢在河流、湖泊及湿地附近活动

食性肉食性。

护理饲养箱:饲养箱最好是简单和容易清洁的,尤其是用来饲养成年的。 可选用较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 (例如:订制木柜,玻璃饲养箱)。垫底物木屑,树皮 (例如:树皮,椰壳碎),砂砾,沙 (例如:爬虫沙,钙沙),人造纸屑 (例如:压缩纸粒)。活动时间:日间:12-14 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 (例如:紫外光管 5.0,强力紫外光灯)。温湿度:温度:30-32 °C-- 照点 (例如:太阳灯)27-28 °C-- 日间 (例如:日用蓝灯)22-26 °C-- 夜间 (例如: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

湿度:中至低。躲藏处:必需,因为它需要一个私隐的地方, 可采用人工洞穴 (例如:树洞,发热洞穴)等。喂饲:幼年应该是 喂饲 昆虫. 成年 可喂饲 啮齿动物和低脂肉类,间中 熟蛋 和 优质罐头粮。喂饲密度:幼年应每天喂饲;少年每星期3-5次;成年每星期1-2次。注意进食时不要把手移近它.另外,食物的大小不应超过头部的三份之一。

生活形态

形态特征:全长最大可达150公分,鼻孔浑圆,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体色以暗灰或黑色为主,并有横向的带状亮色斑纹。一旦长成后,斑纹会变得较不明显。

生活习性:栖息于河川及湖沼等各式各样水域环境,有时甚至会出现在住宅区的街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